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喘息样支气管炎

喘息气管炎是一临床综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气管炎。肺实质很少受累。部分病儿可发展为气管哮喘。1.感染因素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起。较常见的有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2.解剖特点婴幼儿的气管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
目录

病因

1.感染因素

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起。较常见的有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解剖特点

婴幼儿的气管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3.过敏体质因素

患儿多有过敏体质倾向,即患儿或亲属有湿疹、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1~3岁小儿。

2.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低到中度发热。呼时间延长、伴有哮鸣音及粗湿啰音喘息无明显发作性。

3.治疗后,在第5~7天症状减轻。

4.部分病例可有复发,大多因再次感染起。

5.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气管哮喘,高危因素包括:有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较高以及清IgE升高。

检查

X线显示部多种态的浸润影,呈段性分布,以下野多见。

常规随感染病源出现相应改变。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减少,细菌感染则升高。支原体感染或混感染时常规无特异表现。

需要时可以完善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支原体抗体、特异性病毒抗体等,对理使用抗生素、计划用药时间及疗程,判断预后等有帮助。

诊断

1988年全国小儿哮喘会议提出评定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计分法),凡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者计分原则:

1.婴幼儿患毛细气管炎或喘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3次者2分。

2.部出现哮鸣者2分。

3.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

4.患儿有其他过敏史1分。

5.一二级亲属中有湿疹皮炎或哮喘患病史1分。

以上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为喘息气管炎,并继续追踪观察。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婴儿须常拍、改变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重者参考毛细气管炎及气管哮喘的治疗。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感染验性用药,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服或静点滴。考虑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酯类抗生素。单纯病毒感染可不用抗生素。以后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调整用药。

3.对症治疗

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及惊厥;使用2激动雾化吸入,缓解咳嗽喘息,促进排服止咳化痰药物。重症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

4.中医疗法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可结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稀薄、鼻塞流清涕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浮。治以辛温解表止咳。常用杏苏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以黄黏稠为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