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肠炎小肠结肠炎和血症等类型为。亦有急性阑尾炎,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猩红热型、黄疸型和淋巴细胞病等多种临床类型,部分病例有慢性倾向。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患病和带菌的家畜携带的病原体要是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品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儿童多发。多为发,冬春发病较多见由于本菌在低温中能生长,所以......
目录

流行病学

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患病和带菌的家畜携带的病原体要是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品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儿童多发。多为发,冬春发病较多见由于本菌在低温中能生长,所以保存在4℃箱中的食品更具传染性。

病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属(Yersiniaenterocolitica,YE)肠道杆菌科,鶒是革兰阴性、卵粗短杆菌有鞭毛和菌毛,在普通培养基上25~30℃易生长。本菌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对湿热和化消毒敏感。该菌具有侵袭性鶒,还可产生耐热肠毒素,两者与致病性有

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肠道后通过肠毒素、细胞毒素及侵袭力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首先黏附在回肠下端、盲肠结肠黏膜,继而侵袭到固有层并起炎症成浅表溃疡淋巴结肿大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产生的耐热肠毒素抑制上皮细胞对Na+和水的吸收腹泻。若机体抵抗力下降,此菌可进入血症和迁徙性病灶。此外该菌还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现认为与超抗原活性有健康搜索假结核耶尔森菌进入肠道后常局限在回盲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成化脓性淋巴结炎和肿病变,偶尔进入流。

常见症状

1.小肠结肠

约2/3病例表现为此型,潜伏期4~10天,急起发热腹痛腹泻,水样稀便,可带黏液,偶见脓,少数有呕吐,病程一般数天,可长达1~2周。

2.末端回肠

病变以末端回肠阑尾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为,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热右下腹痛或压痛,可伴腹泻,外周白细胞增多。

3.血症

多见于老人或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持续高热,肿大,头痛腹痛,但不一定伴有腹泻,部分病人有身体其他部位迁徙性脓肿病变,外周白细胞增多。

4.变态反应性病

有10%~30%成人小肠结肠炎病例可继发关节炎,在急性腹泻数天后出现多个关节疼痛,甚至肿胀,约2~14天炎症达高峰,此后逐渐消退,2/3病例在1月后消退,其余可持续数月之久,关节积液中有较多的白细胞,但细菌培养阴性,尚可并发性红斑,虹膜状体炎,膜炎,动脉炎,溶血贫血小球肾炎等。

并发症

尚可并发性红斑、虹膜状体炎膜炎、动脉炎、溶血贫血小球肾炎

检查

1.末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沉常加快,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

2.从病变部位留取标本如大便,,尿,液,肠系膜淋巴结等均可分离出耶尔森菌。

3.检查: ①恢复期清凝集试验较急性期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或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②清抗耶尔森菌外膜蛋白IgA,IgG检测较凝集试验特异性更强。

4.其他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检标本中的耶尔森菌抗原,以常规PCR法检测临床及食物标本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以及PCR-探针相结法,Nested-PCR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鉴别诊断

凡进食可疑被污染鶒的食物或水;有与感染动物接触史;临床发热腹泻腹痛血症,以及全身任何部位的炎症或脓肿表现,并且伴有毒血症状者,均应疑有耶尔森菌感染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细菌检查。

本病应与其他病原所致的感染性腹泻血症疟疾阿米巴脓肿急性阑尾炎和黄疸炎等疾病进

治疗

肠道感染一般为自限性,仅需对症处理,可不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特是有肠道外感染者应予以抗菌药物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每天600mg,分2~3次服,3~5天为一疗程。血症者可静给药可用氧氟沙星或呋布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和拉氧头孢等耐β-酰胺酶抗生素。有脓肿者应切流鶒。

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有严重基础疾病血症者病死率可达50%~75%。

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和饮水被污染。冷藏食品应加热沸处理后才能食用。避免与病人和有病的动物接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