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色假单胞菌脑膜炎
疾病概述
铜绿色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中的主要种别,也是临床上引起各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所有的医源性感染中占5%~15%。
当伴有败血症时,患者出现高热、畏寒、寒战,伴有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性症状。精神症状常见,表现激动、精神错乱、发热,发热常呈弛张或稽留热,常伴有休克,皮肤出现坏疽性深脓胞为其特征性表现,周围环以红斑,皮疹出现后48~72h,中心呈灰黑色坏疽或有溃疡。患者高热不退及毒血症持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出现脑膜刺激征,因颅内压增高、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感染性休克和昏迷发病率高。在不伴有败血症时,特别是在免疫缺陷者或肿瘤患者中,起病缓慢,有时可隐匿起病,缺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诊断
应及时做血培养和脑脊液常规、涂片及培养,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实验室检查:取感染部位标本,如脓液、痰液、血、尿、皮疹、穿刺物或渗出液等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微生物特性进行鉴定,可确立诊断。绿色脓液和脑脊液等可以先直接涂片或离心后取沉淀涂片染色,如为革兰阴性菌,则结合临床表现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培养阳性,并经生化鉴定…
诊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脑脊液常规、涂片及培养,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实验室检查:取感染部位标本,如脓液、痰液、血、尿、皮疹、穿刺物或渗出液等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微生物特性进行鉴定,可确立诊断。绿色脓液和脑脊液等可以先直接涂片或离心后取沉淀涂片染色,如为革兰阴性菌,则结合临床表现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培养阳性,并经生化鉴定为假单胞菌可以确诊。可在选择培养基上并产生绿脓色素的即可鉴定为铜绿色假单胞菌,若无色素或在鉴别培养基上不发酵乳糖或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行以下方法进一步鉴别。
1.色素鉴定可将细菌接种于KingA、KingB斜面培养基,37℃24h或置室温观察5天。
(1)绿脓色素:在KingA斜面上呈深绿色,液体培养基接触空气处绿色明显。若色素不明显或混杂其他色素,可加氯仿于斜面,置室温观察1~24h,如仍不明显,可在氯仿液中滴加稀盐酸,绿脓色素在酸液层呈红色。
(2)绿脓荧光色素:铜绿色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在KingB 斜面培养基上呈现黄绿色荧光。
(3)红脓色素:在KingA斜面培养基上呈红紫色,如置37℃24h红色不明显,可再置室温3~5天观察。铜绿色假单胞菌产生红脓毒素者较少见。
(4)黑脓毒素:铜绿色假单胞菌在含蛋白胨培养基中牛长时常有黑脓毒素产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有黑脓毒素产生。
2.其他鉴定 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菌的主要鉴别是葡萄糖氧化分解、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乙酰胺酶、葡萄糖酸氧化、硝酸盐还原产氨试验均为阳性。铜绿色假单胞菌败血症患者尿中出现铜绿色蛋白尿,将患者尿液调成酸性、碱性和中性,置于暗室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如有铜绿蛋白尿则发生淡绿色荧光。
治疗方案
采用头孢他啶,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对铜绿色假单胞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其MIC90 为2~4mg/L,是目前临床用的头孢菌素中抗菌活性最强者,其次为头孢哌酮。本品与妥布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的铜绿色假单胞菌有明显协同作用,协同率达93%。哌拉西林对铜绿色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强,且部分能透过血-脑屏障。环丙沙星MIC90 为0.5~1mg/L,静脉给药有一定量的药物进入脑脊液。头孢他啶4~6g/d,分2 次或3次静脉给药,头孢哌酮4~6g/d,分2 次或3 次静脉给药,最大剂量可用至8g/d。妥布霉素1.5mg/(kg?d),1 次/8h,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每天总量不超过5mg/kg.阿米卡星15mg/(kg?d),分2 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庆大霉素剂量为4~6mg/(kg?d),1 次/8h,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内药物浓度虽可增加,但仍达不到治疗浓度,故应加用鞘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庆大霉素鞘内注射剂量为5~10mg(5000~10000U)/次,小儿1~5mg/次。阿米卡星为5~10mg/次。注射时以脑脊液边稀释边注入。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注意定期检查肾功能。
预防及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