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铁线虫病

线虫病是线虫偶然感染人体所起一种较为罕见的寄生虫病,常寄生于人体泌尿道起泌尿道刺激症。从不完全的资料统计,国、外约有50多例报告,其中我国有22例报告,分发现于山东、湖北、陕西河南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新疆福建等地。线虫(Mermithid nematode)又虫(hair worm,hair snake)或马鬃虫(horsehair worm),为Nematomor......
目录

发病原因

线虫(Mermithid nematode)又虫(hair worm,hair snake)或马鬃虫(horsehair worm),为Nematomorpha门蠕虫的总称。成虫细长,线形,似丝,长10~100cm,宽0.3~3mm,色可呈黄、灰、棕褐或黑褐色。体壁较厚,粗糙,最外层为角质层,因种类不同,虫体表面可有纹或许多小乳突,其上可有毛或孔。本虫在体外非常活跃,常有自打结的习性。雌雄异体,雄虫较小。虫体前端钝,具有0.5~1mm长的淡黄色区,位于头部端或前端面。雄虫尾部末端分两,雌虫尾部短尖钝,末端完整或分三。雄虫可水中游动和在水边湿地活动,较活跃。雌虫多在水边湿地上生活,很少在水中游动。成虫在水中自生生活,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当体虫卵成熟后,在水边产出大量虫卵,,雌虫产卵后死亡。雌虫一次可产卵150万~160万枚,虫卵粘连呈索状,可长达15~20cm。卵在水中孵化,孵出的幼虫很小,约0.25mm,无消化管,其体中部有一横,将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幼虫被水生昆虫食入或钻入体壁进入腔,通过吸取宿的脂肪长大蜕皮成稚虫(感染性幼虫),但由于宿的身体过小,常妨碍其生长。若宿昆虫被较大的肢动物如龙虱螳螂蝗虫等食入,稚虫仍可在这些宿继续发育。当宿接触水或昆虫死亡后落入水中,成熟的稚虫自昆虫体逸出进入水中自生生活,虫体色逐渐加深,体壁逐渐变硬。蚱蜢、蟋蟀和甲虫是幼虫适宜的中间宿蜈蚣水蛭有时也能被感染。

常见的水域如沼泽、池塘、溪流,沟渠等都是虫体生活的场所。人体通过接触上述水域或饮用生水时感染性幼虫(稚虫)。在消化道,虫体可分泌一种物质以缓解肠液对它的破坏而可继续发育。大多数虫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也有尿道排出的。还有从眼眶肿物或道检出此虫。寄生膀胱的虫体至少可存活3~4年。

发病机制

线虫在人体要是其移活动起机体出现泌尿系统器官机械性刺激症状道瘙痒、眼部红肿痛。

症状诊断

虫体在膀胱尿道时能起机械刺激,所以虫体寄生于泌尿道的患者,以女性为多,均有泌尿道刺激症状,如下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放射性痛以及会阴阴道炎等,症状随着虫体的排出而减轻或消失。线虫在人体接触水域时一般通过人体的尿道侵入泌尿系统

线虫寄生于消化道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病状,偶有慢性消化不良腹泻症状

也有线虫寄生于眼眶部及外耳道的报告案例,但罕见。虫体可侵入颊部移到眼眶下成肿块并起红肿热痛。虫体寄生外耳道处时因虫体移动可起极度瘙痒。

由于线虫感染的临床症状较轻,且无明显的特征表现。利用膀胱镜检可见膀胱三角区呈慢性炎症,尿常规检查可有尿中含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的轻度异常,但查不到本虫虫卵。所以临床上确诊较困难,一般以患者排泄物中检查出虫体作为确诊依据。

检查

粪便检查可见虫体,尿常规检查多有轻度异常,尿中可含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但查不到本虫虫卵;膀胱镜检可见膀胱三角区呈慢性炎症表现。

并发病

  寄生于泌尿道的患者偶可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

 本病的防治,要是不饮不洁的水,尤其是野外的生水。不生吃类或螺类。避免接触不洁水域。下水时应注意穿紧身裤头,避免虫体由尿道侵入人体。

治疗

感染后应驱虫药促其排出,虫体寄生组织时应进手术将虫体取出。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铊中毒

下一篇 纤维蛋白原(Fg,FIB)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