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枢椎齿突骨折

枢椎齿骨折(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由于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其不愈发生率也较高,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急性延迟性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常由头颈部遭受不同向的外力所起。齿骨折为头颈遭受不同向的外力所起其中因头颈部暴力性屈(多见)、仰伸及旋转所起的枢椎齿骨折多伴有寰枢关节位,在此过......
目录

病因

常由头颈部遭受不同向的外力所起。

发病机制

齿骨折为头颈遭受不同向的外力所起其中因头颈部暴力性屈(多见)、仰伸及旋转所起的枢椎齿骨折多伴有寰枢关节位,在此过程中由于暴力突然中止所起的单纯性齿骨折则相对少见,约占颈椎骨折总数的8%左右。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以防漏诊。

症状

临床表现:

寰枢椎位中轻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相似以颈部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尤其是旋颈活动)及双手托头被迫体位等为应注意有无伴发震荡及其他损伤。不伴有寰枢关节位的病例,一般无颈受压症状;但在搬动及诊治过程中,如操作不当也可能起不良后果,应注意。

单纯性齿骨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型:

1.Ⅰ型 Ⅰ型齿突尖部骨折并不常见,其可能是翼状韧带的结果。因为齿突尖韧带与两个斜的翼状韧带附着于齿突的尖部这一部位的骨折大多是稳定的骨折线多呈斜撕裂状,其发生率约为5%,其稳定性可从伸屈动力性侧位X线上得到实。由于本型大多无移位,因而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2.Ⅱ型 为齿骨折多见,占单纯性齿骨折的70%左右,大多因头部侧屈暴力所致。此型骨折亦可因后伸力所致,而仰伸暴力甚少。因该处供不佳,愈率约为本型的1/4左右,因此需要手术的比例较高。

3.Ⅲ型 骨折线位于齿突基底部的Ⅲ型骨折,其发生率约为25%左右;要为头颈部遭受屈暴力所致;骨折线常延及枢椎椎体上部质及寰枢关节。但此处骨折较为稳定,如无愈不良预后一般较好。

近日亦有的者提出Ⅳ型即在Ⅲ型基础上,骨折线处出现粉碎性骨折时则属此型;在治疗上难度较大,预后欠理想。

并发症

齿突不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齿骨折最易发生的并发症齿突不连尤其好发于骨折线通过齿部的Ⅱ型骨折要是由于该型骨折易发生错位,因为齿突尖韧带与翼状韧带的牵拉可使骨折分离,且后的横韧带的推挤也可使其移位。此外,附着于齿部的组织还有来自前的两个副韧带,其另一端附于颈1侧块结果,当齿骨折发生在齿突基部时,这些韧带可使骨折的头端与颈2椎体端之间呈现分离状态。另外,颈1~颈2关节的伸屈旋转活动传至骨折部位也是不连的一个因素。

诊断

枢椎齿骨折诊断的据有:

1.应详细询问外伤史。

2.临床表现要是颈部症状,并注意头颈被迫体位

3.影像检查对确诊及分型具有重要作用。常规的X线平及断层摄影可获得清晰的图像(位尤为重要);CT及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显示骨折线,且对寰椎横韧带的状态便于观察。读时应注意骨折移位程度,位移超过5mm者愈多延迟。

此外,尚可依据颈间隙增宽(即后壁与第3颈椎椎体之间的离,正常为4mm以)进判断。据X线平、CT扫描及MRI等影像检查诊断上多无困难。

鉴别诊断

除需与上颈段其他损伤相鉴要与先天性齿发育不全相鉴

检查

影像检查对确诊及分型具有重要作用。常规的X线平及断层摄影可获得清晰的图像(位尤为重要);CT及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显示骨折线,且对寰椎横韧带的状态便于观察读时应注意骨折移位程度,位移超过5mm者,愈多延迟。

此外,尚可依据颈间隙增宽(即后壁与第3颈椎椎体之间的离正常为4mm以)进判断。据X线平、CT扫描及MRI等影像检查诊断上多无困难。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对Ⅰ型、Ⅱ型及Ⅲ型中的无移位者,一般均可选用非手术疗法不仅较为安全,且疗效稳定,法简便。

(2)具体操作:入院后即采用Glisson带或颅骨重量以1.5~2kg为宜,切勿过重,以防起愈延迟。牵l~2周后床边摄观察骨折线对位情况。持续牵3~6周后,可更换头-颈-胸石膏或Halo装置(后者国外采用较多,但国人尚不习惯推广较困难),而后逐渐起床活动

2.手术疗法 约1/3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

(1)适应要用于伴有移位的Ⅱ型骨折或假关节成及骨折延迟的第Ⅲ型者前者占绝大多数。

(2)具体操作:可采用口腔颈部的前路术式。对新鲜骨折者,多选择细长螺钉固定(1或2)。对陈旧性骨折不愈者,可寰枢椎融术,前路或后路均可也可通过侧前入路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托特罗定

下一篇 红花酢浆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