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水杨酸类中毒

临床常用的水杨酸类(salicylates)药物有阿司匹林柳酸、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合剂水杨酸甲酯(冬绿油)以及其他含有水杨酸类的酊、软膏等。水杨酸药物中毒多为一次用量过大或长期大量应用所致,在婴儿时期更易发生误服过量的意外事故。外用水杨酸油膏或粉类于皮肤大面积破损处,可皮肤吸收中毒。在有脱水功能不全,低酶原血症的病人更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水杨酸盐......
目录

病因

水杨酸类药物后,很快由小肠上部吸收。2小时后,浓度达到高峰。水杨酸要由脏排泄,功能正常者服后,几分钟即可见于尿中,24小时约可排出中毒量的一半;如尿为碱性(pH7.5以上),则排泄加快3倍,6小时就可把水杨酸盐下降一半。

中毒起的病理生理变化要有以下几个面:①高浓度的水杨酸盐刺激呼吸中枢,发生呼过度,结果大量CO2在呼中排出,呼吸性碱中毒液pH上升),多见于5岁以上病儿。②随着上述中枢性病理生理变化,由于呼吸性碱中毒的存在,发生脏代偿,结果使钠随尿大量排出;同时由于呕吐、失水、失钠,以及水杨酸盐对氢酶和氨基转移酶的抑制,阻断三羧环,使碳水化物代谢紊乱,终致酮等上升,代谢性酸中毒。特在婴儿时期,第二阶段的病理生理过程发展甚快,使酸中毒成为要表现。③中毒量的水杨酸盐可直接作用于管平滑,使周围管扩张,压下降;并可使管运动中枢麻痹,导致周围环衰竭。④水杨酸盐能抑制肝脏酶原,阿司匹林还影响功能。如ATP的成等,均为发生倾向的因素。阿司匹林为弱酸性物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服可诱发肠道溃疡病和慢性出,还可由于骨髓功能受到抑制,起严重贫血,甚至发生全减少。⑤水杨酸中毒并可脏损害,重症可以发生小管坏死,导致急性功能衰竭。长期大量应用可乳头、小管坏死,变性及萎缩等改变。⑥阿司匹林炎、脑病过敏反应等。在急性中毒时,其病理生理变化则以①②两项为

症状

多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嗜睡、深长呼吸、耳鸣耳聋及视觉障碍,面色潮红,以后皮肤苍白发绀,体温低于正常。病儿可有多汗、高热、脱水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有症状,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或致转氨酶增高和黄疸,或发生网膜呕血便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甚至液也带黄色。由于水杨酸盐能迅速透过胎盘并在新生儿浆中浓度高于孕妇浆浓度,故临产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致新生儿出。重症中毒病儿并可出现谵妄幻觉精神错乱、震颤、直至发生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对本品过敏的小儿可因用小量阿司匹林起哮喘、咳呕血、皮疹、表皮坏死、紫癜水肿,或发生声门水肿头痉挛。

检查

①三氯化定性试验:将洗出液或尿放在试管沸,冷却后加酸,然后加入数滴5%~10%三氯化溶液,出现紫色转为紫红色,明有水杨酸盐。②检测水杨酸盐水平:在服水杨酸盐30分钟后,即可测定其浓度,轻度中毒为2.16~2.88mmol/L(30~40mg/dl);中度中毒为2.88~4.32mmol/L(40~60mg/dl),严重中毒为4.32mmol/L(60mg/dl)以上。③液生化检查可见CO2结力大为降低,CO2分压及pH值降低,糖下降(可有一过性上升)。

治疗

治疗原则是:①迅速排除毒物;②维持酸碱平衡和碳水化物的正常代谢。故需分析病儿可能存在的混性水、电解质紊乱,即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各自存在的程度,年长儿以前者为,婴幼儿则以后者为,治疗法如下:

1、对早期和疑似病例的治疗必须立即探导吐或用吐糖浆催吐,并进。通入管后,先吸取容物供化验用(亦可用呕吐物化验),然后用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同时配制类似于细胞外液成分的溶液作洗液(此液以生理盐水800ml,5%碳酸氢钠溶液50ml和5%葡萄糖溶液150ml配成1000ml;其中Na+150,Cl-120,HCO-330mmol/L)反复清洗容物。然后酌服泻,并作高位洗肠。同时迅速进输液,始可用生理盐水及10%葡萄糖溶液各半,静滴注,以后据病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处理。

2、对中毒显著病例的治疗洗后,如有条件,先取液测定水杨酸盐浓度,钠、钾、氯、二氧化碳总量(或结力)、pH等数值。取后立即输液。在输液过程中,应每30分钟测定尿量及尿pH一次,必要时对上述液生化检查,酌情重复,作为下一步治疗的参考。输液可采取比等张稍低的含钠溶液(2/3~4/5张)。此液的阴离子组成,视酸碱紊乱的性质而定。如病人的pH值估计为酸性或正常,可采取上述用于洗溶液的成分;但如为碱性,则所用溶液的阴离子应全为Cl-,即只用生理盐水,不加入任何碱性钠盐。

纠正由于呕吐等损失的液量,婴幼儿一般为20~50ml/kg,相当于各年龄400~1000ml/m2,于2~5小时滴完。若钠过高或过低,可分将溶液的含钠浓度降低或提高,以使钠尽快恢复正常。有末梢环衰竭表现者,最好能输全浆5~10ml/kg(约200ml/m2)。排尿后,输液中应即加入钾盐,浓度30~40mmol/L(30~40)mEq/L(相当于氯化钾液0.22%~0.3%),钾用量每日2~3mmol/kg(2~3mEq/kg)。所用溶液应含足量葡萄糖,以治疗酮中毒。以后,继续用一般维持液点滴,但由于水杨酸盐可增加基础代谢率,故维持液用量要比一般输液时多些,婴儿每日120~150ml/kg计算,相当于各年龄每日2400~3000ml/m2。在用维持液阶段,如病儿仍有呼吸深长、出汗、持续发热呕吐等,还须酌情增加液量。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病儿有足够尿量(每日1000ml/m2或更多些),以利水杨酸盐尽快排出。并注意控制pH在7.5左右及液体出入量相对地平衡。

3、对酸碱紊乱的治疗患混性酸碱紊乱伴有pH下降的病人,无须急于用大量碱性液纠正酸中毒,因只顾用大量碱性液以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和碱化尿液而不考虑全身酸碱紊乱的性质,往往起碱中毒。对严重酸中毒病人,当pH低于7.15时,可于纠正脱水后静点滴一些碳酸氢钠液,婴幼儿用量每次为5%碳酸氢钠液6ml/kg(年长儿和成人则为4ml/kg),能提高浆CO2总量5mm01/L(5mEq/L)。

需要时,据病儿情况(最好有pH或二氧化碳含量作指标)再用一次上述半量或全量。由于在急性恢复期,二氧化碳结力往往仍低于正常,故如把二氧化碳结力提的过高,例如提到正常水平22~27mmol/L(22~27mEq/L),则pH反变为碱性。若将二氧化碳结力保持在较低水平,例如15~20mmol/L(15~20mEq/L),这样pH将比较容易地恢复到正常。对大多数以呼吸性碱中毒的病人,无须采取特殊措施治疗呼吸性碱中毒始时,此种病人的pH很少超过7.55,如此时滥用碳酸氢钠治疗,必将加重碱中毒,诱发手足搐搦或惊厥。因此,采取上述的以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液为的输液案便可,切忌再用任何碱性液;但要注意及时补充钾盐,因此时由排钾很多。若出现手足搐搦,可由静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

水杨酸几乎都是由尿排出,碱性尿时排泄快3倍,故在治疗过程中,应每半小时查尿pH一次,需保持尿为碱性。近年来有用碳酸酐酶抑制乙酰唑胺使尿变为碱性,既有利于水杨酸盐的排出,又可降低中HCO-3的浓度,对防治呼吸性碱中毒有一定疗效,其量为5mg/kg,皮下注射或注,在24小时可重复2~3次,(每次间隔5小时以上);但易代谢性酸中毒而加重病情,故应与碳酸氢钠并应用,并注意补钾;如尿已为碱性,则可减少乙酰唑胺量,保持其在中的较低浓度。

本类药物中毒时,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存在,但以哪种紊乱为,每个病儿常不相同,而且在一个病儿身上还可以前后转化,因而在病理生理上各个时期可以不同。最准确的法是查pH值;但这一检查非一般单位所能做到,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其他资料以帮助诊断。表40-5所列各项可供参考,应用时必须全面考虑,作出结论。

表40-5水杨酸药物中毒时酸、碱中毒的各种表现。

4、其他治疗措施对严重中毒病儿可采用换液或腹膜透析等法以排出水杨酸盐。功能良好的年长儿童也可考虑应用强迫碱性利尿法,但须密切观察,防止发生力衰竭、水肿、缺钾及碱中毒等。发生水肿时,可用醇、速尿脱水,必要时吸氧和应用茶碱、速效洋地黄等药物。当有过度换现象时,可以用纸袋罩在病儿上,使其吸回部分呼出的CO2以改善碱中毒症状;在用人工呼吸器时,要严格控制CO2结力值,此值如由始的过高而下降过速,可诱发严重的律失常。出时用维生素K和C,并输新鲜液。体温持续过高时,应用冷。有过敏症状时,酌用上腺皮质激素;有水肿时,应用上腺素,必要时做气管。同时应用适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勿用吗啡类药物,慎用巴比妥类及水氯醛等,因可加重水杨酸类对中枢的阻抑作用。

鉴别

要与其他解热镇痛药中毒相鉴

预防

应用本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量,长期应用者,应注意观察心脏液、肠道等变化;哮喘,十二指肠溃疡息肉者,以及饮前后用;孕妇,疾病者,年老体弱者及对本类药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并发症

严重中毒,可出现木僵、不能言语、昏迷休克、最后发生环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并发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荆芥

下一篇 红茴香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