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概述
强酸(strong acids)如硫酸、硝酸、盐酸、王水(是硝酸与盐酸的混合物)等(其中硫酸作用最强,盐酸居末),对皮肤、粘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极强,经口服、皮肤接触或由呼吸道吸入其蒸气均可中毒。氢氟酸、铬酸、醋酸、蚁酸、草酸等腐蚀作用较硫酸、硝酸为弱,但浓度高时其腐蚀作用亦强。强酸类常用于工业、制药和化学试剂等;家庭日用品如去污粉、擦亮剂、蓄电池等亦含有强酸类物质。小儿中毒大多由于误服所致。燃烧蓄电池时可发生吸入中毒。
临床表现
吞食强酸后,口腔、咽部、食道及胃肠等处粘膜发生水疱、溃烂和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呕吐物有酸味,含有血液和粘膜碎片。由于喉头痉挛或水肿,可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窒息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胃穿孔。经口服大量强酸吸收后,常发生重度酸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肾损害,甚至发生肝坏死,尿毒症。硝酸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肌损害等;小儿因误服草酸和草酸盐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钙及手足搐搦。若肾小管被草酸钙等结晶体堵塞,则可引起尿闭。强酸中毒后,恢复时大多发生食道和幽门狭窄。
吸入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青紫、咳出血性泡沫痰,同时有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死亡。
并发症
吸入中毒者,可导致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发绀、窒息性肺炎及肺水肿;吸人高浓度强酸类烟雾,呼吸中枢可因反射性抑制而发生“电击样”猝死。
眼部溅入强酸,可致失明。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急救
1、皮肤灼伤时,立即脱掉衣物,用清水和石灰水冲洗,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忌用强碱液冲洗。
2、眼部烧伤,即刻用清水冲洗。冲洗方法是用一盆清水,将面部放入水中,两眼睁大,头部在水中左右摇晃,如此反复换几次水冲洗,然后再以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之后滴入0.01硫酸阿托敏药水。
治疗
1、冲洗局部;2、口服粘膜保护剂,严禁洗胃;3、保持呼吸道通畅;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5、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可手术治疗;6、对症处理。
用药原则
1、皮肤灼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生理盐水; 2、禁用洗胃或催化剂,禁用碳酸氢钠; 3、早期使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4、出现消化道穿孔应及早手术治疗; 5、并发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
强酸类中毒时,一般禁忌催吐和洗胃,以免加重食道和胃壁的损伤,引起胃穿孔。立即选服2.5%氧化镁溶液或镁乳(75%氢氧化镁混悬液)、石灰水的上清液(含0.17氢氧化钙)、极稀的肥皂水、氢氧化铝凝胶、生蛋清、牛奶等。忌用碳酸氢钠及碳酸钠(因可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胃穿孔)。然后给服植物油等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应用抗生素预防创面感染。静脉输液并加1/6mol乳酸钠等溶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因草酸中毒发生手足搐搦症时,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因硝酸等中毒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应用适量美蓝。疼痛明显者可用吗啡或度冷丁等镇痛剂。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术及胃造口术。食道灼伤时,应给吞入丝线一根,一头固定于鼻外,另一头吞入胃中以减少粘连。为了预防消化道瘢痕形成及狭窄,可在误服强酸2~3日后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考虑及早施行食道扩张术。
吸入中毒用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皮肤损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以生理盐水冼净,并按灼伤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