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片吸虫病

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巨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或人体而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牛、羊等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率高达20%~60%,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吸虫(fasciolahepatica)和巨吸虫(fasciolag......
目录

疾病概述

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吸虫(fasciolahepatica)和巨吸虫(fasciolagigantica)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或人体而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牛、羊等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率高达20%~60%,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对终宿选择不严格,人体并非其适宜宿,故异位寄生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并较为严重,要由童虫在腔及肝脏所造成的急性期表现及由成虫所致管炎症和增生为的慢性期表现。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吸虫虫体大小(2.0~5.0)cm×(0.8~1.3)cm,扁平,似叶形,呈深红褐色,体前端呈锥状突起,称为头锥,头锥后虫体骤宽称为肩峰,吸盘较小,位于虫体端,吸盘略大,位于头锥基部,虫卵甚大(130~150)μm×(63~90)μm,淡黄褐色,卵壳薄,分两层,一端有小盖,卵充满许多卵黄细胞。

吸虫的生活史:在终宿成虫产卵,随胆汁进入肠道,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在22~26℃水中,9~14天发育为含毛蚴卵,并迅速钻入锥实螺,在螺体胞蚴和雷蚴两代发育成尾蚴,其后从螺体逸出,在水面下浮游,当接触动物体(植物或腐生物)后去尾部,成囊蚴,附于水中物体上(如水草),其体颇似草帽状,当宿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后,囊蚴小肠消化液脱囊后,逸出后成为尾蚴,肠壁进入发育为童虫,在腔约48h,童虫钻破被膜进入实质中,以组织养继续发育,在游走约6周后最终进入管中寄生,约4周发育为成虫(图1),自感染囊蚴到粪便中找到虫卵,最短10~11周,每条成虫每天可产卵约20000个,成虫在人体寿命可达12年。

(二)发病机

吸虫对人体的损伤大致可分为童虫和成虫两面,早期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腔,在此过程中可破坏组织,在虫道上留有出灶,童虫在实质中移时,以细胞为食,损伤组织,随着童虫的发育损伤更为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肉眼可见肝脏明显充,其间布满乳白纹(硬结部分),镜检可见损伤处充满细胞残,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织表面偶有小脓肿脓肿充满嗜酸性粒细胞及大量的夏-雷结晶,童虫在游走约6周后进入管中寄生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使管腔明显增大,突出于表面,虫体的吸盘及皮棘等机械性刺激,可起炎症性改变,并易致继发性感染而起细胞性管炎或脓肿,虫体能产生大量的脯氨酸,可诱发管上皮增生,因此成虫起的要病变是管炎症及上皮增生,致使管管腔变窄,管壁增厚,管周围亦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见较大的管也有慢性阻塞及胆汁淤积,从而发生胆汁硬化

检查化验

1.常规

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尤以急性期为甚,白细胞通常在(10~43)×109/L,嗜酸性粒细胞最高可达0.79,沉加快,最快达164mm/h,血红蛋白多为70~110g/L,亦可更低。

2.功能检查

急性期功能有不同程度异常,ALT,AST升高,慢性期红素增高,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可增高至51~81g/L,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IgG,IgM和IgM升高,而IgA正常。

3.病原检查

病原检查结果阳性是确诊的依据,但急性期的早期往往查不到虫卵,一般要在感染后2~3个月可查到,可采用水洗沉淀法,改良加藤法或-醛碘浓集法从粪便中查虫卵,对十二指肠流液沉淀或者离后检查,阳性率高。

探查在管中发现成虫或虫卵,腔镜活组织检查或其他组织病理检查中发现虫体或虫卵都可作为确诊依据。

4.免疫检查

可用虫体可溶性蛋白抗原进清免疫检查,法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法,检测结果与其他吸虫感染有交叉反应,但在感染早期检查不到虫卵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助诊断意义,如检测清中吸虫的环抗原,较检测抗体价值更大,检测病人粪便中吸虫吸虫抗原,在感染后第6周即为阳性,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5.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细胞数在1000×106/L以上,要为嗜酸性粒细胞。

影像检查:

1.超声波检查

肝脏超声波检查见道中吸虫为0.3~0.5cm阴影,似“奥林匹克环”,部扪诊时,该阴影能活动。

2.CT检查

可出现“假性肝脏”。

3.道造影

道造影时不同角度可见虫体阴影不同,侧面观为细长卷索状,其他角度可见狭长的阴影或假性壁层消失缺损。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可数天至2~3个月不等,临床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异位损害。

1.急性期

要由童虫在腔及肝脏所产生的症状,如并有细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此期症状体征并不完全相同,要有不规则发热(38~40℃),右下腹痛食欲缺乏腹胀腹泻便秘,尚可有咳嗽胸痛,右胸闻及湿啰音胸膜摩擦音等,多数有肝大,少数伴有脾大腹水,上述症状可持续4个月左右而消退,并逐渐进入慢性期。

2.慢性期

当急性症状消退后,可数月或数年无明显不适,亦可在此期某些症状再次出现,如腹痛腹泻,不规则发热以及反复荨麻疹,黄疸贫血,低清蛋白,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后两者是因虫体寄生管上皮损伤,糜烂及成虫食(每条使宿约0.5ml/d所致),由于成虫起的管慢性炎症和增生,造成纤维化以致硬化,亦可因成虫或结石成,使管阻塞阻塞性黄疸,进而发展成为胆汁硬化

3.异位损害

又称吸虫病,童虫在腔中移穿入或被流带至肝脏以外的脏器和组织,如肉等起病变,中东个地区人群有吃生羊肝的习惯,寄生羊肝管的虫体可侵入人的部,起局部水肿及充,出现吞呼吸困难耳聋窒息等,即吸虫病。

并发症

虫体的阻塞致胆汁淤积,出现黄疸绞痛;扩大的管压迫可组织萎缩坏死,进一步发生硬化,在慢性重症病人,长期慢性感染可出现严重的贫血

诊断

有生食水生植物生水的病史及上述临床症状,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沉加快,贫血,ALT和AST活力升高,慢性期红素增高,白蛋白/ 球蛋白(A/G)比值颠倒,应考虑吸虫病,粪便中查到虫卵,剖探查,腔镜活检或其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成虫或虫卵都可作为确诊依据,但一般要在感染 后2~3月可从粪便查到虫卵,免疫检查在感染早期检查不到虫卵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助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吸虫病要与华支吸虫病,后吸虫病,虫病,并殖吸虫病,阿米巴性或细菌性脓肿包虫病,各种原因所致的胆囊炎,管炎和胆石病,肝癌疾病鉴

治疗

(一)治疗

1.硫氯酚

治疗本病常用药物,量40~60mg/d,分3次服,隔日给药,10~15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后再给第二个疗程,一般用药第3天即见疗效,3~6天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随之减轻,肿大的肝脏逐渐缩小。

2.吡喹酮

量为60mg/(kg·d),连服3天,本品的优点是患者耐受性好,疗程短,但有人认为疗效不显著(采文菊,1986),甚至无效,马晓星等(199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吡喹酮可使吸虫皮层产生损害,因本虫皮层肥厚,提示临床用药加大量和延长疗程可望获得好的效果,此尚待研究。

3.三氯苯达唑

量为10mg/kg体重,顿服,本品1983年用于兽医界,1989年首次应用于人体,1997年WHO推荐为使用药品,本品在埃及应用较多,国尚未见有报道,本病除病原体治疗外还应以其他手段,如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细菌感染,手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等。

(二)预后

一般良好,急性期可因大量童虫移,使肝脏广泛性出,常因误诊不及时救治而死亡,慢性可并发细菌性道感染而使病情恶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