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胡桃仁

桃仁,中药材。本品为胡植物的种仁。于白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功能治为:补,温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结。①孟诜: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肉细腻光润。②崔禹《食》:下气喉痹,杀白虫。③《本草拾遗》:食之令人肥健。④《宝本草》:多食利小便......
目录

来源

本品为胡植物的种仁。于白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

性味归经

甘,温。

①《七卷食》:味甘,温。

②《本草图》:性热。

③《医林纂要》:甘而微辛,连皮涩。

①《纲》:入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

③《本草求真》:入命门,兼入大肠

④《本草撮要》:入足阳明、手太阴

功能主治

,温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结。

①孟诜: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肉细腻光润。

②崔禹《食》:下气喉痹,杀白虫。

③《本草拾遗》:食之令人肥健。

④《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

⑤《七卷食》:去积

⑥《纲》:补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润肠。治虚寒喘嗽,脚重痛,疝痛,肠风肿毒,发痘疮,制铜毒。

⑦《医林纂要》:补,润命门,固,润大肠,通热秘,止寒泻虚泻

⑧《本草从新》:治痿,强阴

形态特征

(《千金食治》),又:羌(《物志,),核(《纲》),万岁子(《镜》)。落乔木,高30~35米。幼时被短腺毛状。单数羽状复叶,小5~11,长卵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宽2~7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或略偏斜,全缘,幼时有波状齿,上面无毛,下面幼时腋间有毛。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集成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2厘米,小而密生;苞片1,,两侧2苞片卵形花被通常3苞片花被均被白色柔毛;雄蕊15~30;雌花序生于幼端,排列成穗状;苞片3,长卵形花被4裂,裂线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果实近球,径3~5厘米,外果皮肉质,灰绿色,有棕色斑点;果皮坚硬,有浅皱褶,黄褐色。期4~5月。果期10月。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广泛栽培河北山西山东。以河北产量最大,山西所产品质佳。

生长环境

喜生于较温润的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

生长习性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干旱,耐冷,怕湿热、涝、盐碱。年平均温10-14℃,绝对最低温-25℃,年降水量400-1200mm下,生长正常。绝对最低温-30℃以下,条、易受冻害,夏季最高温超过40℃,果实条易发生日灼。喜光。寿命长达200-300年,一般2-4年为始果期,20-30年为盛果期。以阳光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质土壤壤土栽培为宜。过粘重的土壤和瘠薄土壤生长不利。

繁殖方式

栽培技术

品种繁多,从类型上分纸皮壳类、薄壳类、半薄壳类、厚壳类。品种有仁、长仁、窗、章丘薄壳、县仁、光亮纸皮、石门、丰产薄壳、长薄壳、粗皮薄壳、中绵、长条、绵仁、夹仁、昌黎厚皮等。种子繁殖:以选薄壳的单株母种,待果皮绿色黄色黄绿色,50%果实端已裂,青果皮易剥离时采种,不易说皮时可在室堆积3-5d,晾干。种子处理常用冷水浸泡2-3d,用湿沙贮藏。待壳破时,分批播种。播前深翻土地,施足基地,可用腐熟厩肥,整平畦面,作垄。秋播或春播。条播30-40cm,株10-15cm。播后约1月左右出苗。5-6月追施人畜粪肥,7-8月施过磷酸钙进外追肥。嫁接繁殖接或接法:砧木可先本砧或核桃楸、麻核、野核等。接先中下部发育充实的当年生新,忌雄花作接穗和接嫁接苗可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秋季10月下中旬至11有上中旬移栽,7m×8m径1m深0.8-1m,底层施腐熟厩肥,每栽种1株,填土,踏实,浇水。田间管理幼树林可与豆类、瓜类、草莓等间作,并施氮肥为。冬季苗木要做好防措施。成树林期增施磷、钾肥;果期施氮、磷钾混肥。幼树需整修剪,定植后要整定干,成自然半或自然心形。冬季培土、涂白防。成年树要培养架,调。老树要进更新复壮。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黑斑病、核病、核病等。虫害有木蠖、云斑天牛、绿肥大蚕哦、核螟、核肢蛾、核黄须球小蠢、核吉丁虫(虫甲)、芳香木蠢蛾、核黑条象(虫甲)等虫害。

病虫防治

病害有黑斑病、核病、核病等。虫害有木蠖、云斑天牛、绿肥大蚕哦、核螟、核肢蛾、核黄须球小蠢、核吉丁虫(虫甲)、芳香木蠢蛾、核黑条象(虫甲)等虫害。

药材性状

种仁多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完整者类球,由二瓣种仁成,皱缩多沟,凹凸不平。外被棕褐色薄膜状的种皮包围,剥去种皮显黄白色。质脆,子叶富油质。微弱,子叶味淡,油样,种皮味涩。以色黄、个大、饱满、油多者为佳。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或入。外用:捣

药理作用

给犬喂食含油的混脂肪饮食,可使其体重增长很快,并能使清白蛋白增加,而甾醇水平之升高则较慢,它可能影响甾醇的体成及其氧化、排泄。

相关配伍

①治湿伤于外,阳衰绝,虚寒喘嗽,脚疼痛:胡肉二十两(捣烂),脂十两()。研末,蜜调如饴服。(《续传信》)

②治久嗽不止:桃仁五十个(热,去皮),人参五两,杏仁三百五十个(麸,汤浸去皮)。研匀,入炼蜜,梧子大。每空细嚼一人参汤下,临卧再服。(《纲》)

③治产后气喘:桃仁(不必去皮)、人参等分。上细切,每服五钱,水二盏,七分,频频呷服。(《普济》)

④治气虚弱,痛如折,或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胡二十个(去皮膜),破故纸(浸,)八两,蒜四两(膏),杜仲(去皮,姜汁浸,)十六两。上为细末,蒜膏为。每服三十,空下,妇人汤下。常服壮筋,活血脉,乌髭须,益色。(《局青娥

⑤益,强筋壮,明,悦,滋润肤:故纸、杜仲、萆Z、桃仁各四两。上三味为末,次入膏拌匀,杵千余下,如梧子大。每服五十,空,温盐汤任下。(《御药院》)

⑥治消口干焦,溢自出,或小便赤黄,五色浑浊,大便实,小便大利而不甚渴:白茯苓、胡肉(汤去薄皮,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生姜汁一盏,蛤粉一分,同干,)。上等分,为末,蜜如梧子大,米饮下三、五十;或为,以米饮调下,食前服。(《三因

⑦治肾虚耳鸣遗精:桃仁三个,五味子七粒,蜂蜜适量。于睡前嚼服。(《贵州草药》)

⑧治石淋:胡肉一升。细米浆粥一升,相和顿服。(《海上集验》)

⑨治小便频数:胡熟,卧时嚼之,温下。(《纲》)

⑩治:烂嚼胡,以干姜汤下。或只嚼胡,或只吃干姜汤亦可治。(《传信适用》)

⑾治赤痢不止:壳、胡各七枚,皂荚(不蛀者)一挺。上三味,就新瓦上以草灰烧令烟尽,取研极细,分为八服。每临卧及二更、五更时各一服,荆芥调下。(《圣济总录》

⑿治脏躁病:桃仁一两。捣碎,和糖冲服,每日三次。(《卫生杂志》4(1):6,1936)

⒀治烧疮:取胡穰烧令黑,杵如脂,疮上。(《师集验》)

⒁治瘰疬疮:胡瓤烧令黑,烟断,和松脂。(《宝本草》)

⒂治痰核:连皮胡肉,同贝母、全蝎枚数相等,蜜服。(《本逢原》)

临床应用

①治疗尿路结石桃仁4两,用食油炸,加糖适量混研磨,使成乳或膏状。于1~2天分次服完(儿童酌减)。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对于泌尿系各部之结石,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且较服药前缩小而变软,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因此认为本品可能有溶石作用。

②治疗皮炎湿疹桃仁捣碎,至完全焦黑出油为度,用乳钵研成糊状,冷后备用。对一般皮炎湿疹的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可用30~50%桃仁焦油氧化锌糊膏均匀薄,如渗出液多时桃仁焦油宜多加,即使用纯油亦无刺激。如患处渗出液不多、糜烂不重时,可在均匀薄的药膏表面再撒上1层滑石粉固定,一般不需包扎;若渗出液较多时则需厚,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下次换药时不能用水洗,同时服一般敏药物。共治172例,均为无继发感染的各种皮炎、湿疹的急性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全部有效。其中接触性皮炎70例,痊愈67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渗出、糜烂及结痂消退,留下慢性皮损)3例;脂溢性皮炎3Z例,痊愈26例,好转11例;婴儿湿疹10例,痊愈7例,好转3例;其它湿疹55例,痊愈31例,好转24例。大多数在1~10天治愈,少数在10~20天或以上。初步观察,本品具有收敛、消炎、抑制渗出和安抚止痒等作用,无局部刺激,可代替湿疗法。

③治疗外耳疖肿桃仁1两,用食油2两炸枯,过滤弃渣。以其油浸制小纱条(最好加少许冰片),塞入外耳疖肿处,每日1换。一般治疗后能立感轻快或止痛,并能维持24小时左右。数日可愈。

注意事项

痰火积热或阴虚旺者忌服。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②汪颖《食物本草》:多食生,动。③《本草疏》:家有热,命门炽,阴虚吐衄等皆不得施。④《得配本草》:泄泻不已者用。

化学成份

含脂肪油40~50%(山西省资料,含油量达58.3~74.7%),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混有少量亚麻酸及油酸甘油酯。又含蛋白质15.4%,碳水化物10%,钙0.119%,磷0.362%,0.085%,胡萝卜素0.17毫克%,核黄素0.11毫克%。成熟果实纤维素和戊聚糖。未成热果实含瓜氨酸、醌及维生素C。

相关论述

①《纲》:桃仁,味甘热,皮涩,肉润。孙真人言其冷滑,误矣。近世医,用治气喘嗽、及疠诸病,而家往往醉后嗜之。则食多吐水、吐食,眉,及同食咯血之说,亦未必尽然也。但胡性热,能入,惟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积热者,不宜多食。胡,通命门,利三焦,益,与破故纸同为补下焦、命之药。夫命门通,藏精血而恶,若、命不精气充,则饮食自健,肤光泽,肠腑润而血脉通,此胡补药,有令人肥健、能食、润、黑发、固、治、调之功也。命门既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脚虚痛者宜之,诸痛可止,外而疮肿之毒可矣。洪氏《夷坚志》止言胡嗽,能敛,盖不知其为命门三焦之药也。

②《医林纂要》:胡,昔人云,留皮则入、命,去皮则入。愚凡仁皆润而多入,下则入命门命得补,精气坚固,则阳三焦以上达膻中自得其温润而嗽除矣,不必以留皮去皮分上下,但连皮则能固能补,去皮则止于能能润

③《本草求真》:胡,味甘则三焦可利,皮涩则可敛而喘可定,肉润则得滋而肠可补。疮肿、瘘、痰核,取其用能通郁解结。惟有热,暨命门炽者切忌。养去皮用,敛涩连皮用。

④《医衷中参西录》:胡,为滋补、强健筋之要药,故善治疼腿疼,一切筋疼痛。为其能补,故能固齿,乌须发,治虚劳喘嗽,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其性又能消坚瘀,治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干损伤

下一篇 钠过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