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花南星

花南星 南星(:Arisaema lobatum Engl.),烂屁、大麻芋子、包谷、驴南星等,是天南星天南星植物,IUCN红色录中无危植物南星块茎近球,侧裂无柄,长叶柄黄绿色,有紫色斑块,花序梗与叶柄近等长,常较短,佛焰苞外面淡紫色,管部漏斗状。期4-7月,果期8-9月。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生长在海拔600-3300米林下、草坡或荒地。块......
目录

形态特征

花南星的植株块茎近球,直径1-4厘米。鳞叶膜质,线状披针,最上的长12-15厘米,先端锐尖或钝,1或2,叶柄长17-35厘米,下部1/2-2/3具鞘,黄绿色,有紫色斑块,蛇;叶片3全裂,中裂具1.5-5厘米长的柄,长,基部狭楔形或钝,长8-22厘米,宽4-10厘米;侧裂无柄,极不对称,长,外侧宽为侧的2倍,下部1/3具宽,长5-23厘米,宽2-8厘米;均渐尖或骤狭渐尖、锐尖;侧脉约1厘米,集边缘5毫米。

花序柄与叶柄近等长,常较短。佛焰苞外面淡紫色,管部漏斗状,长4-7厘米,上部粗1-2.5厘米,部无,斜截形,略外卷或否,骤狭为檐部;檐部披针,狭渐尖,长4-7厘米,有时具长2-3厘米的尾尖,宽2.5-3厘米,深紫色或绿色,下弯或垂立。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1.5-2.5厘米,疏;雌花或近球,长1-2厘米;各附属器具长6毫米的细柄(粗约1毫米),基部截形,粗4-6毫米,向中部稍收缩,向上又增粗为棒状,先端钝,长4-5厘米,直立。

雄花具短柄,花药2-3,药室卵,青紫色纵裂。子房倒卵,钝,柱头无柄。浆果种子3枚。期4-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3300米(云南),生于林下、草坡或荒地。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产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区,以四川为最普遍,南至南岭山,北至黄河。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花南星块茎入药,陕西用以代天南星四川有的用作箭毒药。草医常用于治吹蛇(眼睛蛇)咬伤,也可外包治疟疾

来源

南星的块茎

性味

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效

燥湿化痰;祛;消肿;结。咳嗽多;中眼喎斜;半身不遂;小儿惊肿;毒蛇咬伤

⑴《中华本草》:燥湿化痰;祛;消肿;结。咳嗽多;中眼喎斜;半身不遂;小儿惊肿;毒蛇咬伤

⑵《中国植物志》:块茎入药,陕西用以代天南星四川有的用作箭毒药。草医常用于治吹蛇(眼睛蛇)咬伤,也可外包治疟疾

用法用量

服:汤,3-6g(需炮制后用)。

外用:适量,捣

采收储藏

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

块茎,直径2-5cm;表面深棕色。幼时可见周围着生小块茎,长大后小块茎落而留有疤痕。微,味辛、麻,刺

栽培技术

繁殖

种子块茎繁殖

花南星的生境种子繁殖:选择当年新收种子于8月上旬播种,12-15cm浅沟,把种子插入沟,覆土约1.5cm,温度在20℃左右,约10d出苗。翌年4、5月苗高5-10cm,15cm定植。亦可用湿沙贮藏,翌年春季播种育苗。因种子繁殖生长期长,产量不高,故一般多不采用。

块茎繁殖:于 10-11月收获时,选无病虫害、健壮、中等大小的块茎作种,贮放于地窖。翌年4月在畦面浅沟,沟20-25cm,株15cm下种,头向上,覆土4-5cm,浇水,每1hm2需大的种600-750kg,小的种30-40kg,裁后15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要注意浇水,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7月苗高15-20cm,追施人粪尿1次。初次追肥后,直深中耕,第2次追肥在8月,施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混肥料,施肥后要浇足水。期除留种株外,其余花序全部摘除。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要注意选留健壮无病殊作种,并防治蚜虫为害。虫害有短须螨,成、若虫于吸食汁液,使变黄,落。用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喷雾。

植物学史

南星(四川)蛇芋头大麦冬,狼毒(湖北鹤丰),蛇磨芋、天南星(湖北均县、利川、恩施),南星七、绿南星、白南星、半边莲虎爪南星、狗爪南星(湖北巴东),独脚莲(广西龙胜),虎芋(贵州兴义),麻芋子(四川天全),理箭(四川武隆),大半夏、芋儿南星(四川北川),蛇杵棒(四川宝兴)、黑南星(四川洪雅),南星(四川广原),虎掌(四川洪溪),狗爪半夏四川黑水),蛇包谷(四川南川),包谷、红包谷、大麻芋子、烂屁四川峨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流感病毒肺炎

下一篇 胡黄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