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花叶秋海棠

花叶秋海棠 花叶秋海棠(拉丁:Begonia cathayana Hemsl.),秋海棠山海棠等,是秋海棠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无危物种。花叶秋海棠高达60厘米,褐色毛,卵形或宽卵形,常浅裂,裂三角红色8-10朵,苞片披针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期8月,果期9月始。产自于广西和云南生长在混交林下、山坡山谷阴处......
目录

植物形态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伸长,柱状,扭处生出多数纤维状之常有分枝,有棱,被较短的褐色展之毛。

基生未见,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极斜,卵形至宽卵形,长9-14厘米,宽7-10.8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极偏,深心形,窄侧宽2.5-3.9厘米,宽侧向下延长2-3厘米,宽4.5-6厘米,呈宽大状,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齿齿尖带长6-10毫米,并常浅裂,裂三角,先端急尖,上面深绿色,有一圈明显红紫色的色带,密被短小硬毛,偶在局部有几条较长之毛,下面淡绿色,密被柔毛,沿展直毛,掌状6-7条,中部以上呈羽状;叶柄长3.5-9.8厘米,有纵棱,密被展之毛;托叶披针,长约10毫米,先端渐尖,端有长,两面和边缘均被褐色直毛。

红色,8-10朵,呈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5-6.1(-11)厘米,首次分枝长1-3厘米,期均密被展短毛,逐渐落;苞片早落,苞片披针,长5-10毫米,宽1-1.5毫米,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均被硬而展之毛;雄花花梗细弱,长约1.3厘米,密被褐色展卷毛;花被4,外面2枚,宽卵形,长1.7-2厘米,宽约1.2厘米,先端,外面密被褐色长毛,面2枚,长卵形,长约1.4厘米,宽5-7毫米,先端雄蕊多数,丝长约1毫米,花药卵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长约1.7厘米,被褐色展之毛;花被5,近等大,长至宽卵形,先端,外面被褐色毛,子房倒卵状长,长约10毫米,直径5-7毫米,外面被毛,2室,每室胎座具2裂,具不等3翅,花柱2,基部合生柱头膨大,外面扭呈U,并密被刺状乳突。

蒴果下垂,梗长3.5-4.8厘米,有纵棱,无毛,轮廓倒卵长,长1.8-2.1厘米,疏被毛或近无毛,具不等3翅,大的呈宽状或长,长1.2-1.5厘米,宽1.2-1.8厘米,有纵纹,无毛,其余2翅窄,呈斜三角种子多数,小,长,淡褐色,光滑。期8月,果期9月始。

生长习性

花叶秋海棠生于混交林下、山坡山谷阴处、沟底潮湿处,海拔1200-1500米。

地理分布

花叶秋海棠产中国广西(那坡、防城、十万大山)、云南(西畴、麻坡、屏边)。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植物鉴别

长毛秋海棠该种外极似长毛秋海棠(B. villifoliaIrmsch.),唯该种叶片上面密被短小硬毛;而后者叶片上面被长卷毛,而极不相同。

繁殖方式

扦插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扦插法进无性繁殖,时间在3月中下旬或9月上中旬。苗床可用木箱制作,大小以插穗的多少和搬动便为宜。基质可用通气保水的蛭石或珍珠。或者两种各半混,装入苗床便可进扦插。剪取插穗,要选生长健壮的条,每段长约10-12厘米,带剪下,修去基部叶片,留端两,随剪随插,覆土压实,用细孔喷壶把水喷透,苗床置于荫的地,白天盖上玻璃,晚上揭让其充分饮。床温度控制在20-25℃。在温湿度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插穗生较快,一般15-20天能产生愈组织原体始出现。20-25天就能长出新。一般新长出3-4厘米时,便可带原土撬起,定植于小花盆中,冬季放入温室中莳养,第二年便可据长势,进正常的莳养管理,如果管理得法,8-9月就能鲜满株。

播种

播种一般在早春或秋季温不太高时进。由于种子细小,播种工作要求细致。播种前先将盆土高温消毒,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压平,再将盆浸入水,由盆底透水将盆土湿润。在温度20℃的下约7-10天发。待出现2时,及时间苗;4真地,将多棵幼苗分移植在径6厘米的盆。春季播种的冬季可,秋播的翌年3-4月

栽培技术

种植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花叶秋海棠,性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不耐,怕干和积水。生长适宜温度18-22℃。夏季炎热时要进遮荫,或放在迎半阴处,避免烈日暴晒。降低温度,以不超过25℃为宜。若超过32℃,则生长不良,枯落。冬季移入温室,放在向阳处、温度保持15℃以上时,仍可继续生长。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生长缓慢。生长期除冬春季可适当接受直射日光外,一般应放在疏荫处,以充足的射光照为好。光照过强,生长不良,色变黄。

栽培时,可挑选外表美观的宜兴紫砂盆。基质可用森林腐土4份,泥炭土5份,堆积腐熟的厩肥或整细过筛的干杂肥1份配制,配好后充分混。上盆前,要用数块瓦棚盖在盆底孔,周围回填粗颗粒土壤,上面再填一层腐熟的油枯粉、粉之类的有机干肥,肥上再填培养土。操作时,带土团取苗,剔去多余的附着土,把苗株植于盆中央,扶正后回填细土,轻轻压实,注意保护好细嫩根系,浇透水后,置于荫处,缓苗5-7天,便可进正常的莳养管理。

田间管理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浇水:花叶秋海棠,属于须根卉。它喜湿润不耐干旱,生长要随时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春秋两季,一般可每隔2-3天浇水一次。操作时要注意,宜兴紫砂盆通透性差,栽培基质保水保肥,浇水一定要土壤墒情,盆确实缺水了才浇水,否则长期水,容易起烂。夏季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把盆置于通的地,注意不要受大雨的侵袭,保护好植株叶片。冬季控制浇水,盆土以干润为宜。一般20-25天浇水一次即可。

施肥:花叶秋海棠生长非常强健,多。在整个生长,需要随时增加养分。一般每半月可施一次腐熟的饼类液体肥料,浓度为1∶6、1∶8,施后次日把水灌透,这样更有利于花叶秋海棠吸收养分,夏冬两季,一般都不施肥,以免伤,影响植株来年的生长

温度:花叶秋海棠,要求在温暖而凉爽的候环境中生长。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20℃。夏季超过35℃,冬季低于10℃便停止生长。所以,夏季要降温,置于荫和凉爽的候环境里,常在盆周围洒水,降低小范围的空温度,增加空湿度。

光照:花叶秋海棠生长期的光照也要适度,如果被强阳光直射,叶片也会出现卷缩和焦斑,夏季温度超过32℃ ,湿度又大时,容易起地下部分烂,地上部分腐烂,造成植株死亡。

病虫害防治

秋海棠白粉病为世界性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降低其观赏价值。该病要侵染植株叶片叶柄。感病部位成灰白色或淡褐色病斑,病斑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病害发生严重时,感病组织逐渐坏死。

防治措施

  1. 加强管理。进新材料时,无论是从外地还是在附近市场上购买的植株、种苗都要进严格检查,尽量杜绝病株的入;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时应选取健康无病植株。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常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和掉落的残,消除滋生病害的隐患。棚,如遇连续阴雨,应多门窗。适当增施有机肥、复肥和钾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2. 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通条件,摘除病
  3.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500-600倍液、50%硫磺悬浮300倍液,或喷施20%粉锈宁4000倍液。

主要价值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花叶美观艳丽,可盆栽供观赏。

全草:酸、涩,凉。清热解毒,活祛瘀。用于烧、烫伤疖肿,跌打瘀痛。

【傣药】宋丁仗:全株用于清热利湿,跌打瘀痛《傣医药》。酸苔:全株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咯血外感高热,百日咳湿骨折《滇省志》。

【拉祜药】山海棠:全株用于水烫伤疮,疖肿酸痛《拉祜医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