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螺菌病

螺菌病鸡螺旋体病,小螺菌咬热。咬热(rat-bit fever)原系类传染病,为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二种。由小螺菌所致者有回归型高热,局部硬结性溃疡淋巴结炎及皮疹等。(一)发病原因小螺菌咬热(spirillary rat-bite fever)由小螺菌感染起,现代医对该病的认识始于1831年,1839年由Elives报告3l例,1......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螺菌咬热(spirillary rat-bite fever)由小螺菌感染起,现代医对该病的认识始于1831年,1839年由Elives报告3l例,1887年Carter在印度中首先发现了小螺菌病原体,1925年日本二木等人从该病患者局部肿大的淋巴结中亦发现此菌,分泌物注射大致其发病,曾命咬热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l morsus-muris)。

此菌为一种棒状而僵硬的螺旋微生物,无荚膜及孢,革兰染色阴性,菌体长约3~6μm,宽0.2~0.6μm,多数具有两三个粗而规则的回旋,亦可达4~5个回旋,一端或两端有鞭毛,暗视野下见运动迅速,可其长轴旋转,亦可通过鞭毛前后穿,小螺菌为需氧菌,前人工培养尚未成功,实验室常以腔接种法分离此菌,小螺菌外界抵抗力较弱,对酸敏感,55℃ 30min即被杀死。

(二)发病机

咬热的确切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小螺旋体从咬伤部位侵入人体,沿受伤局部的淋巴管进入附近的淋巴结,并在该处生长繁殖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随后反复侵入血症起临床急性发作,由于病菌周期性入,常产生周期性发热,导致临床间歇性反复发作。

本病表现为全身性和局部性病变,基本病理变化为中毒性,出性和坏死性改变,全身性病理改变要为小管中毒性出性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膜有充水肿神经细胞变性,肠有卡他性炎症变化,在被咬伤的部位局部常出现水肿,单核细胞浸润及坏死,局部淋巴结增生肿胀

症状

起病常常在已愈的原咬伤处又出现疼痛,肿胀发绀以至坏死,可成水疱,其上覆以黑痂,下面逐渐成硬结下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常伴有淋巴管炎,同时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迅速上升达40℃以上,在体温上升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痛,关节痛,尽管关节疼痛,但无关节腔渗液,严重者可有呕吐腹泻便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昏迷颈强直等全身中毒症状,约50%患者出现皮疹,典型出疹多由咬伤始,而后波及四肢及躯干,面部及掌处较少,皮疹态多异,多为暗红色或紫色丘疹,呈,边界清楚,基底较硬,不痛不痒可融至数厘米大小,偶有玫瑰疹或荨麻疹,3~5天后,随体温下降,症状消失,皮疹隐退,间隔3~7天后,体温又复上升,上述症状及皮疹再现,如不治疗可反复发作持续3~8周,极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达1年以上,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后,症状逐渐变轻,热型也不规则,以至诊断困难。

治疗其病死率达6%左右,由于长期发作,常并有其他并发症,如膜炎,膜炎,炎,炎和小球肾炎贫血附睾炎,胸膜渗出和肿大,自抗生素应用以来,迁延不愈者已不多见,病死率下降,并发症也随之减少。

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左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有中至重度贫血沉增快,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和(或)白细胞,其中约50%患者梅毒清反应呈阳性。

2.病原检查: 动物接种分离病原菌,采取症状明显期患者液,伤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0.25ml接种小白,豚,7~15天取其被接种动物液或腔液,用暗视野法或涂染色找小螺菌,值得注意的是,被接种动物要仔细筛选,排除其本身存在的小螺旋体感染。

关节渗出液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可获阳性结果。

诊断鉴别

诊断

临床诊断要依据咬史及其特有的临床症状,如回归热型高热,局部硬结性溃疡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以及皮疹,确诊还有待动物接种找到病原菌

诊断

应考虑与念珠状链杆菌咬热,疟疾回归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鉴

并发症

膜炎,膜炎,炎,炎和小球肾炎贫血附睾炎,胸膜渗出和肿大。

预防

是最重要的措施,防止被或其他动物咬伤,与有接触的实验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戴手套,万一被咬伤除局部治疗外,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预防。

治疗

(一)治疗  

1.病原治疗

青霉素为两型咬热的首选治疗药物,量为青霉素40万~80万U/d,分2次注射,疗程为7天。并发症膜炎时,量应加大为1200万~1500万U/d,疗程为3~4周。也可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治疗。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  

2.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虽不能防止本病发生,但对防止继发感染甚为重要,咬伤部位应立即用新洁而灭清洗、0.02%呋喃西林或0.2%依沙吖啶溶液冲洗湿。  

(二)预后  

采用上述抗生素治疗案治疗后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门冬氨酸鸟氨酸

下一篇 花姬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