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抗蛋白酶缺乏症是中抗蛋白酶成分-α1-抗蛋白酶(简称α1-AT)缺乏起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通过常染色体遗传。临床常导致新生儿炎,婴幼儿和成人的硬化肝癌肿等。疾病称:α1-抗蛋白酶缺乏症 所属部位:部 就诊科室:科消化症状体征:黄疸蛋白电泳时α1-AT位于α1球蛋白带,α1-AT为一种肝脏成的糖蛋白,半衰期约4~5日。清中有对蛋白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的物质......
目录

定义

疾病称:α1-抗蛋白酶缺乏症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科消化

症状体征:黄疸

病因

蛋白电泳时α1-AT位于α1球蛋白带,α1-AT为一种肝脏成的糖蛋白,半衰期约4~5日。清中有对蛋白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其中α1-AT起90%的作用。除抑制蛋白酶活性外,α1-AT还可抑制糜蛋白酶、凝因子Ⅻ助因子及中性粒细胞的中性蛋白水解酶作用。α1-AT存在于泪液、十二指肠液、唾液、鼻腔分泌物、液、分泌物及乳汁中,羊水中α1-AT浓度相当于清的10%,炎症刺激、肿妊娠或用激素治疗可使清α1-AT浓度增加2~3倍,但这些刺激对α1-AT缺乏症患者则几乎无效。

正常人体常存在外源性和源性蛋白酶,如细菌毒素和白细胞崩解出的蛋白酶对肝脏及其他脏器有破坏作用,α1-AT可拮抗这些酶类,以维持组织细胞的完整性,α1-AT缺乏时,这些酶均可侵蚀细胞,尤其是新生儿肠腔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大分子物质进入液更多,α1-AT缺乏的婴儿肝脏更易受损害。此外,α1-AT还具有调免疫应答、影响抗原-抗体免疫复物清除、补体激活以及炎症反应的作用,并可抑制的凝聚和纤溶的发生。α1-AT缺乏时上述机体平衡的机制失调,导致组织损伤。

肝脏病理特征是在小周围的细胞或卵的沉积物,该沉积物直径为1~40μm,这些球状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随婴儿的成熟更易看清,HE染色在细胞浆呈嗜伊红染色,用淀粉酶处理后PAS染色分辨最清楚。

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细胞示沉积包涵体为α1-AT,此包含物在纯合子也可看到。此类包涵物的密度和范围与有无病表现似无确切系,但无该包涵体沉积则无病发生,说明该包涵体在该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电镜下可见细胞扩张的粗面质网含特征的态不一的沉积物,而高尔基体则无此沉积物,沉积物的量个体差异很大,管细胞也可见到。另外,细胞还可见糖原、空、脂褐素及胆汁淤积。

Pizz表型的新生儿,如由于α1-AT缺乏而伴有胆汁郁积性黄疸肝脏有如下三种病理表现:

一、细胞损伤

特点是细胞肿大,相对炎性细胞浸润轻,且多为单核细胞浸润,可伴或不伴有纤维化,可有淤,但门区无成。

二、门纤维化和道增生

有广泛的门纤维化,甚至类似硬化的表现,有明显的小管增生,6个月前黄疸消退,但性肿大、变硬,以后有2例出现了高压,但该类患者管无异常。

三、小发育不良

结构正常,有轻微细胞损伤,门区仅轻微纤维化,但管数明显减少,胆汁淤积布在,临床过为进黄疸,伴有瘙痒和高固醇血症

临床表现

在出生后第一周可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大便不着色、尿色深。体检可发现肿大。生化指标有梗阻性黄疸的指征,2~4个月时黄疸往往消失,在2岁以后可现硬化

在成年人,大多数α1-AT缺乏症患者以突出的高压症为首发表现,患者常死于上消化道出和/或昏迷,常发生肿。男性硬化肝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由α1-AT缺乏导致硬化患者,肝脏发病率很高,以起源于细胞者居多,部分起源于管。

检查化验

可作正常α1-AT含量测定、Pi表型分析来确诊。穿刺活组织检查可见细胞充满大小不等球红色小体,PAS染色呈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可依靠有家族史、新生儿胆汁淤积,同时伴有肿或反复部感染,纸上蛋白电泳发现α1-球蛋白缺乏。可作正常α1-AT含量测定、Pi表型分析来确诊。穿刺活组织检查可见细胞充满大小不等球红色小体,PAS染色呈阳性反应。无须鉴

并发症

患者易并发炎,胆汁淤积性黄疸硬化肝癌肿,上消化道出昏迷等。

治疗

前尚无特效疗法,因而最好的办法是避免α1-AT缺乏症的发生。父母为Pizz杂合子,其子女有225%的可能出现Pizz表型,在15~17周胎龄时,直接取胎儿作Pizz表型分析,对具有发病危险的胎儿终止妊娠有肯定的价值,对α1-AT缺乏症患者,较有前途的治疗法是:

肝脏移植;

②利用遗传工程的法对患者植入Z基因,以使其产生α1-AT;

③基因重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寇热

下一篇 花松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