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纵隔炎

纵隔炎指纵隔的细菌感染,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纵隔炎脓肿,病情严重。慢性纵隔炎多为肿样,常由原发结核或组织胞质菌病感染所致,起病缓慢,常无症状,在X线检查时发现,少数患者也可由于病变起阻塞或压迫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急性纵隔炎外伤手术和感染起的急性纵隔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结核、组织胞浆菌病、放线菌、病、梅毒外伤后纵隔出以及药物中毒等均可纵隔纤维化。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
目录

病因

急性纵隔炎外伤手术和感染起的急性纵隔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结核、组织胞浆菌病、放线菌、病、梅毒外伤后纵隔出以及药物中毒等均可纵隔纤维化。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临床少见为继发性,如贯通性胸部外伤食管气管破裂、下异物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手术后瘘、食管镜检查时、外伤穿孔和食管溃疡穿孔等为常见病因;也可能为自发性,如呕吐。偶因邻近组织食管后腔、胸膜淋巴结心包膜等的感染灶的直接蔓延而起。

发病机制

纵隔有脂肪、丰富的淋巴和疏松的结缔组织,遭受感染后,极易扩食管穿孔起的纵隔炎常并发胸腔积液,以左侧为多见,并迅速发展成脓胸。若同时有空进入纵隔可并发纵隔肿或脓气胸纵隔脓肿亦可能直接破入食管气管胸膜腔。

临床表现

急性纵隔炎早期无症状,逐渐出现纵隔器官受压或粘连的症状,表现为上腔静梗阻综征,出现静压增高、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颈静充盈,胸壁上侧支环静扩张。急性纵隔炎常见的症状寒战、高热、气短颈部疼痛,重者可伴有纵隔积脓、积纵隔肿及下气肿。感染的脓液也可破入胸膜急性脓胸及脓气胸。由于侧支环的建立,梗阻可逐渐减轻,症状也可改善或消失。病变累及其他器官则可起各器官梗阻的相应症状。如困难、咳嗽促、动脉受压动脉压增高;累及可导致管淤,出现咯血;压迫神经膈肌麻痹;压迫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若脓肿压迫气管可产生高音调性质的咳嗽呼吸困难动过速、发绀,严重时出现休克,危及生命。查体可见上肢和颈部下气肿及捻发音,病情进展时下气肿可达胸部、部及下肢皮下,胸骨有触痛,纵隔浊音界扩大,颈部肿胀率增快。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周围象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2.其他助检查

胸部X线正位示两侧纵隔阴影增宽,以上纵隔为明显,炎症累及周围胸膜致两侧轮廓模糊;侧位胸胸骨后密度增加,气管动脉弓的轮廓模糊。可于纵隔的一侧或双侧见突出的脓肿阴影,气管食管受压移位。还可出现纵隔肿、脓肿和液平、胸腔气胸等征象。食管碘油或有机碘液造影可发现食管穿孔部位、食管气管瘘或食管胸膜瘘。

诊断

急性纵隔炎的诊断据病史、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X线可见纵隔增宽,纵隔积脓、积影像,一般可作出诊断,必要时纵隔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治疗

急性纵隔炎的处理,要针对病因及原发病进治疗。纵隔外伤气管破裂者,可行气管修补术;食管破裂或术后瘘者,可食管修补术,食补液及肠减压。如因误吞枣核角等异物起,须取出异物并同时能控制感染;如异物进入胸腔,或成一侧脓胸则须胸取出异物,同时流。如系贯通性外伤或手术后起,则须根据伤情、病情进具体处理。

据脓液培养,指导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输、输液、防治休克养支持、吸O2、物理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全身消耗,均为重要措施。若为食管穿孔必须食,必要时可空肠造瘘术,肠道养或锁骨下静穿刺深静养。

预后

急性感染性病变可迅速发展为纵隔脓肿,临床表现危重、凶险,病死率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