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花苜蓿

花苜蓿 苜蓿(mù xù)(拉丁: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俗扁蓿豆,豆科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苜蓿株高0.2-1米;直立或上升,四棱;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花序,腋生,具6-9朵密生的荚果或卵状长,扁平;种子状卵,平滑;期6到9月,果期8到10月。产于东北、华北各地及甘肃、山东等地,生于草原、砂地、河岸及砂砾质土壤的......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70(-100)厘米。主根深入土中,根系发达。直立或上升,四棱,基部分枝,丛生,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锥尖,先端稍上弯,基部阔状,具1-3枚浅齿纹清晰;叶柄比小短,长2-7(-12)毫米,被柔毛;小叶形状变化很大,长状倒披针楔形线形以至卵状长,长(6)10-15(-25)毫米,宽(1.5)3-7(-12)毫米,先端平,钝或微凹,中央具细尖,基部楔形、阔楔形至钝,边缘在基部四分之一处以上具尖齿,或仅在上部具不整齐尖锯齿,上面近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8对,分叉并伸出边成尖齿,两面均隆起;生小稍大,小叶柄长2-6毫米,侧生小叶柄甚短,被毛。

花序,有时长达2厘米,具(4)6-9(-15)朵;总花梗腋生,通常比长,挺直,有时也纤细并比短;苞片刺毛状,长1-2毫米;长(5)6-9毫米;花梗长1.5-4毫米,被柔毛;萼钟,长2-4毫米,宽1.5-2毫米,被柔毛,萼齿披针状锥尖,与萼筒等长或短;花冠黄褐色,中央深红色至紫色条纹,旗瓣倒卵状长心形至匙,先端凹头,翼瓣稍短,长龙骨瓣明显短,卵形,均具长瓣柄;子房线形,无毛,花柱短,胚珠4-8粒。荚果或卵状长,扁平,长8-15(-20)毫米,宽3.5-5(-7)毫米,先端钝急尖,具短,基部狭尖并稍弯,具短颈纹横向倾斜,分叉,缝有时具流苏状的狭翅,熟后变黑;有种子2-6粒。

种子卵形,长2毫米,宽1.5毫米,棕色,平滑,种脐偏于一端;胚根发达。期6-9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产东北、华北各地及甘肃、山东四川。生于草原、沙地、砂地、田埂、渠边、河岸及砂砾质土壤的山坡旷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豆科温带植物种子在5℃-6℃即发生长最适温度是日平均温15℃-21℃,耐能力较强,停止生长的温度为3℃左右。苜蓿一般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喜酸性土壤,PH6以下时,影响根瘤成及苜蓿生长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

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土壤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毫米,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整地

花苜蓿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苜蓿根瘤,能为部提供氮素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人。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毫升/亩)喷入土中,结整地旋入5厘米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

选种播种

选种

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苜蓿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前国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1号杂苜蓿新疆苜蓿、敖汉苜蓿、中苜1号耐盐苜蓿等。国外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和北若苜蓿。国外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

种子处理

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发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播前种子最好进衣化处理。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

播种时间

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播种法及播种量

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30厘米,利于通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1kg/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厘米。

田间管理

除草

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灌水与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lkg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会死亡。

收割留茬

收割时期

一般在始期,也就是达到1/10时始收割,最晚不能超过期。

收割次数及留茬高度

苜蓿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厘米为宜。

病虫防治

霜霉病

防治:波尔多液用0.5:1:100喷雾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雾。药液需7-10日喷施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白粉病

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喷雾或40%灭菌800-1000倍液喷雾或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

苜蓿锈病

防治:增施磷钾肥和钙肥,适当施氮肥;发病草地尽快刈割;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

注意:杀虫能控制大部分害虫,但必须注意避免在苜蓿上的药物残留量,避免影响家畜的身体健康。

主要价值

饲用

苜蓿是世界上最着的优良牧草之一,它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畜、禽及草食性类所喜食,饲用价值很高。苜蓿有许多有益的养成分,是其它牧草所不能代替的,它是奶牛的优质饲料。一亩苜蓿干草所含粗蛋白质是小麦的5~6倍,而且质量优良。

药用

花苜蓿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痛风炎、胆囊炎、结石糖尿病、管、癌症等病征;将苜蓿种子研碎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烫伤与蚊虫叮伤;此外,用苜蓿治疗妇女绝经前综征、贫血水肿消化不良症等疾病同样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