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雷贝拉唑

雷贝拉唑(Rabeprazole)对基础酸和由刺激起的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具体作用包括:①酸分泌抑制作用。②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体外试验显示本品比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有更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其可在几个位点直接攻击抗幽门螺杆菌,并可非竞争性、不可逆地抑制抗幽门螺杆菌的脲酶。此外,本品对碱受体和组胺H2受体无拮抗作用。【药品称】通用雷贝拉唑钠肠溶中文称:雷贝拉唑中文化:2-......
目录

药物信息

【药品称】

雷贝拉唑通用雷贝拉唑钠肠溶

中文称:雷贝拉唑

中文化: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

英文称:Rabeprazole sodium

英文化:sodium 2-[[4-(3-methoxypropoxy)-3-methyl-pyridin-2-yl]methylsulfinyl]benzoimidazole

CAS:117976-90-6

结构式:

分子式:C18H20N3O3SNa

【性状】

本品为肠溶包衣,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

【药物过量】

无已知的特效的解毒雷贝拉唑钠可广泛与蛋白结,因此,不易透析。应该症状治疗。

【规格】

10 mg

【贮藏】

避光、密阴凉处保存

【包装】

铝塑包装,7/×1/盒;7/×2/盒

【有效期】

2年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雷贝拉唑钠属于抑制分泌的药物,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无抗碱能及抗H2组胺特性,但可附着在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酸的分泌。此酶系统被看作是酸质子泵,故雷贝拉唑钠作为的质子泵抑制阻滞酸的产生,此作用是量相性的。动物试验雷贝拉唑钠在用药后不久即可从浆和粘膜中排出。

抑制酸分泌特性:

雷贝拉唑钠20mg后一小时发挥药效,在2~4小时药浓度达峰值,在初次用雷贝拉唑钠23小时后可抑制基础酸量和由食物刺激产生的酸量,抑制率分为69%和82%,且时间可长达48小时,此作用时间明显长于药代动力中的半衰期(约1小时)。作用机制为抑制H+/K+-ATP酶。雷贝拉唑钠对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随量增加可轻微增强,但在三天后可达稳定水平。即使在停药后,此稳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

毒理研究:

(1)对大以5mg/kg量进2年的服毒性试验,在雌性大部发现类癌

(2)动物实验(大服25mg/kg以上),发现甲状腺重量及甲状腺素增加,因此服用时要注意甲状腺功能。

泌素的影响:

临床实验中,患者接受雷贝拉唑钠10mg或20mg,1次/日,疗程为24个月的治疗。泌素水平在用药2~8周升高。通常在停药后一到两周泌素值可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药代动力

据国外文献报道:该药是后在肠道始被吸收的。在20mg量组,药浓度峰值是在用药后3.5小时达到的。在10mg~40mg量范围药浓度峰值和线下面积与量呈线性系。服20mg量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2%。重复用药后生物利用度不升高。健康受试者的药物半衰期约为1小时(在0.7~1.5范围),体药物清除率为283±98ml/min。在慢性病患者体药浓度的线下面积提高2~3倍。

雷贝拉唑钠的浆蛋白结率约为97%,要的代谢产物为硫醚(M1)和羧酸(M6)。次要代谢物还有砜(M2)乙基硫醚(M4)和硫醚氨酸(M5)。只有乙基代谢物(M3)具有少量抑制分泌的活性,但不存在于浆中。该药90%要随尿排出,其它代谢物随粪便排出。在需要液透析的晚期稳定的肾衰患者体氨酸酐清除率≤5ml/min/1.73m2)、雷贝拉唑钠的分布与在健康受试者体的分布相似。此药用于老年患者时,药物清除率有所降低。当老年患者用雷贝拉唑钠20mg,1次/日,连续7天,出现药浓度的线下面积加倍,浓度峰值相对于年轻健康受试者升高60%。另外,此药在体无累积现象。

适应病症

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综征。

1.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2.良性活动性溃疡

3.伴有临床症状的侵蚀性或溃疡性的-食管返流征(GERD);

4.与适当的抗生素用,可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5.侵蚀性或溃疡-食管返流征的维持期治疗。疗程超过12个月的药效尚未进评估。

忌】

1.对雷贝拉唑钠,苯并咪唑替代品或对该制制备中使用的任何赋过敏的患者用。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

用法用量

服:10mg/次,1次/日,据病情可增至20mg/日,疗程6~8周。

本品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应整吞服。

1.成年人/老年患者的用药

A.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活动性良性溃疡患者:20mg(2), 1次/日,晨服。

大多数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用药4周后痊愈。但有2%的患者还需要继续用药4周才能达痊愈。

一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晨服10 mg(1,1次/日的治疗量即有反应。

大多数活动性良性溃疡需在用药六周后痊愈。但有9%的患者还需继续用药六周才可达痊愈。

B.侵蚀性或溃疡性的-食管返流征(GORD)患者:20mg(2),1次/日,疗程为4~8周。

C.-食管返流征的长期治疗案(GORD)的维持治疗:疗程为12个月,维持治疗量为10 mg(1)或20mg(2),1次/日。一些患者对10 mg(1)/日 的维持治疗量即有反应。

D.幽门螺旋杆菌的治性治疗:

与适当的抗生素用,可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本品应在早晨、餐前服用,尽管用药时间及摄食对雷贝拉唑钠药效无影响,但此种给药式更有利于治疗的进

2.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需进量调。但在对有严重的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应参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1.严重副作用:

(1)休克:有报道本品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副作用,因此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服用,并进妥善处理。

(2)液:本品罕见起各类细胞减少,降低,粒细胞缺乏,溶血贫血等。但偶可起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服用,并进治疗。

(3)视力障碍:国外服用本药,有发现视力障碍的报告。

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恶心其它的不良反应有鼻炎腹痛、虚弱、肠胀咽炎呕吐、非特异性的疼痛或痛、头晕、流感症状、感染性咳嗽便秘失眠

3.不良反应有瘙痒、皮疹、心悸痛、胸痛口干消化不良神经过度敏感、嗜睡、气管炎、鼻窦炎、畏寒、嗳、腿部抽搐尿道感染、关节炎和发热四肢无力、感觉麻木、握力下降、步履不稳、疲倦感。

4.少见的不良反应应有:厌食胃炎、体重增加、抑郁、瘙痒症、视觉/嗅觉功能障碍、口炎、发汗和白细胞增多症。

5.2%的患者出现酶的升高,如ALT、AST、AI—P、γ—GTP、LDH总红素上升。

6.有报道出现大疱疹或其他皮肤反应包括红斑。当出现皮肤病损时应立即停药。

起红细胞、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较少或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可见腹泻恶心鼻炎腹痛、乏力、胀口干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消失。也可有转氨酶升高等肝脏异常表现。精神神经系统可见头痛、眩晕、困倦、四肢乏力、感觉迟钝、握力低下、齿不清、步态蹒跚等。其他偶见可发生皮疹、瘙痒、水肿、总固醇及尿素氮升高、蛋白尿等。如出现上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注意事项

功能异常、老年人、妊娠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本品为肠溶,应整吞服,不要咀嚼。

1.用雷贝拉唑钠治疗的症状反应不排除存在食道癌。因此在用本品始治疗之前应排除存在癌症的可能性。尽管在年龄和性匹配的轻中度肝脏损伤患者与正常者的对照研究中,未见到明显与药物相的安全问题,但是重度损伤患者初次使用本品治疗时,医生建议要特注意。

2.服用本品时,应定期进液检查及液生化(如酶检查),发现异常,即停止用药,并进及时处理。

3.功能损伤的患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

【儿童用药】

对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定(没有使用验)。

【老年患者用药】

本药要通过肝脏代谢,一般高龄者功能低下,会产生副作用,如发生严重副作用时,要暂停用药。

相互作用

雷贝拉唑钠可长期持续地抑制酸分泌。本品与依赖PH吸收的化物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应该对潜在的相互作用系进调查。正常受试者同时服用雷贝拉唑钠结果导致酮康唑水平下降33%,地高辛水平升高22%。因此需要对患者个体进检测以确定当这些药物与本品同时服用时是否需要量调整。在临床试验中,同时服用抗酸药物和本品,在一个确定该相互作用的特殊研究中,未观察到液体抗酸药物的相互作用。本品与食物无临床上相应的相互作用。

体外人体细胞线粒体的研究显示,雷贝拉唑钠可通过CYP450的同功酶CYP2C19和CYP3A4代谢。在这些研究中,达到期望人体浆浓度的雷贝拉唑钠既不诱导也不抑制CYP3A4。虽然体外研究不能总是预测活体状况,但这些结果仍可说明雷贝拉唑钠与环孢菌素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大多数质子泵抑制都会被肝脏的CYP2和CYP3A4充分代谢,其代谢过程可以被其他此两种酶代谢的药物所抑制,而雷贝拉唑非酶途径代谢为雷贝拉唑硫醚,是受CYP2C19相的多态性影响最小的质子泵抑制,因而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其他质子泵抑制相比,药物间相互作用更少,服用更为安全,而且无明显个体差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