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肌张力异常

张力障碍是唯一或要以颈、躯干及四肢的近端肉缓慢、持续、强烈扭转样不自运动为表现的一种锥体外系疾患。张力障碍的概念较混乱,症状及分类较复杂。疾病称:张力异常 (张力障碍,张力异常综征)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急诊科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肩痛张力异常通常病因可分为特发性与症状张力障碍二类;种族分为犹太及非犹太族二类;据遗传特点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
目录

定义

疾病称:张力异常 (张力障碍,张力异常综征)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急诊科

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肩痛

概述

张力异常通常病因可分为特发性与症状张力障碍二类;种族分为犹太及非犹太族二类;据遗传特点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发型三类;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局限型及变异型三大类。

病因

张力障碍的病理研究极少,而且往往将特发性与症状性的病理改变互相混淆。部分病例光镜检查无改变;但多数可发现有壳核、丘、尾状核的小神经细胞变性,以及基底中脂质和色素增加等非特异性改变。偶有苍白球、黑质、吕伊斯体、小脑齿状核、橄榄核及大脑皮质等变性。

症状

典型的特发性张力障碍病例常以肢体的某一部分出现不自运动起病,如通常以一侧足的不自屈及始,先后扩展到同侧及对侧肢体,发生不自运动;也有部分病例以头及手首先起病,在打或写时出现手的过度屈书写痉挛;或颈部不自扭转似痉挛性斜颈,早期仅在情绪激动或快步走时,偶尔出现肢体的扭运动。

逐渐在走路、站立时也可出现这种异常不自运动。 张力障碍运动发作是缓慢的、不随意和无的的四肢及躯干的强烈扭转运动,往往造成步缓慢,步履困难;如果面、颈受累可造成讲话不清。随后,即使安静休息时 扭转痉挛状态仍持续存在,通常表现为关节屈、旋转,膝关节伸展或屈,髋关节轻度屈,肘关节伸展,前旋,拇指旋外屈

由于受累肉的张力显著增高,因此这样的扭转痉挛姿势很难被意志控制或被动地纠正,仅在睡眠消失。晚期,由于挛缩及纤维致固定畸,虽睡眠中也持续存在。

本病患者的力并不减弱,但往往因不自运动或肉孪缩而影响随意运动。深反射无改变,无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正常。常可因不自运动肉肥大,但晚期往往出现废用性萎缩。部分病人,末期可能有智能减退

Cooper将本病分为以下5期。

第1期:往往在精神应激或随意运动致某一个姿势时才出现张力障碍运动。

第2期:在随意运动过程中,张力障碍姿势持续存在,但安静时不出现。

第3期:安静时张力障碍姿势也持续存在,且动或被动地纠正较困难。

第4期:异常的姿势安全不能纠正。

第5期:安静时,张力障碍的扭姿势固定,呈高度畸状态,影响动的各种动作。最近报道,流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以短暂出现的、眼、、颈等,可累及四肢躯干肉的张力障碍发作为特征,发作呈转颈、伸舌、两眼向一侧凝视或上翻以及四肢持续性伸展或屈姿势,亦可出现快速抖动。通常每次发作约数分至数小时,每日1~2次至十多次。发作后病人觉头昏头痛、全身酸痛。发作时电图无癫痫样放电。发病前有 头痛鼻塞、流涕、轻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

检查化验

本病诊断不难,只有在排除病因其它疾病时需要用到助检查。

(1)体格检查:颈部肉有痉挛,特是协同(共同起"斜颈"的一组肉)有同步痉挛现象。通过患者重复斜颈的动作,可以初步判断受累的肉范围,斜颈所属类型。

(2)助检查中,电图显示要和次要痉挛的肉,颈部CT可以显示受累肉及肥大程度,个患者CT有异常。绝大多数患者各器官功能正常,没有发现与斜颈相病理变化。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张力单纯性增高或减弱的疾病进

本病的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确切的特征性异常变化。最近Park等报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的特发性张力障碍患者,多巴胺β-羟化酶(DBH)增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的病例,则清DBH减低,而去甲上腺素(NA)升高;但液DBH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另有报道,成人期起病者,液中高香草酸(HVA)减低;儿童期发病者则液中甲氧基羟苯基乙二醇(MHPG)减低,提示成人期起病者可能为DA代谢异常,儿童期起病者可能为NA代谢异常。多数研究表明。本病患者清及液中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D)、单胺氧化酶(MAO)、固醇、磷脂等均正常。

并发症

张力异常会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如不及时进治疗,其继发的并发症还包括以下几种:

(1)神经病;

(2)肥大;

(3)下困难.

治疗

治疗效果往往不够满意,对全身性张力障碍,最常用的药物为大量抗碱能药物(安坦6~30mg/d服;苯甲托品3~15mg/d服)和/或多巴胺耗竭平0.1~0.6mg/d服.左旋多巴卡马西平对少数病例有效。

对局限性或段性张力障碍,或对全身性张力障碍中症状严重的局部部位,应用制肉毒毒素A作局部注射是首选治疗措施.毒素注射进入受累及的肉后,能减弱不自收缩的力度,对产生张力障碍的基本神经机制不起影响.肉毒毒素注射对眼睑痉挛与强直性发音障碍有效.量须高度个体化.每隔3~6个月须重复注射治疗.应当由有验的医生来执注射治疗.

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的协同和拮抗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张力障碍综征(DystoniaSyndrome)。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起原因不明,前者称为继发性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张力障碍。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扭转痉挛扭转性张力障碍或变张力障碍。临床上以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2.痉挛性斜颈是由于颈部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三角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3.麦杰综征由法国HeuryMeige(1910)首先描述,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下颌张力障碍综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面部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为1:2~3,3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4.手足徐动症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它是一个综征,为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由不自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在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临床以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

扩展

  一、张力减低

  (一)原性疾病

  1.养不良症(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肉急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其张力减低与萎缩平。往往在萎缩部位伴有张力减低。由于肉萎缩。力弱及张力减低。临床表现站立和步时特殊姿态。站立时部前凸与椎前弯。走时呈“步”。这是由于柱旁肉张力减低与萎缩。臀肌受损盆固定不良起。前锯的萎缩。力弱与张力减低。站立与坐位时向上外移位。同时胸廓柱分离。呈翼状肩。检查者能将手指深入至胸骨之间。系菱形张力减低所致。

  2.肌病同样于萎缩部伴有张力减低。与萎缩呈平系。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如多发性炎在急性期可见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蛋白出现。酸增加。电图可出现纤颤和插入活动增加。

  (二)神经原性疾病

  1.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的萎缩要分布于肢体的远端。与张力减低有平等系。由于张力减低腕关节。指与关节动幅增大。呈过伸过屈的异常姿势。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受损亦有选择。如中毒多发性神经炎。胫麻痹最明显。张力减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现为足下垂。

  单神经病(mononeruopathy)要由外伤。缺。浸润。物理性损伤等起。如上肢神经。正中神经损害明显时。上肢的屈群张力减低明显。上肢伸群(拮抗)张力占优势。因而掌握屈。挠神经高位损伤时。因三头瘫痪和张力减低而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及垂腕征。并因力弱和张力减低而使前在半旋前位不能屈关节

  2.后后索病变:脊髓。后索病变时张力减低是突出症状之一。以脊髓旁(tabesdorsalis)为代表有静止性张力减低。同时也伴有姿势性与运动性张力异常。患者仰卧位时胫甚至可贴床面。站立时膝关节部张力低。不能保持膝关节固定而出现“反张膝”。下肢张力低下较上肢明显。

  3.脊髓疾患 ①萎缩性侧索硬化(amgotrophiclateralsclerosis)多见于40岁以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均受累。因此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上肢有萎缩。无力束颤动和反射亢进。颈膨大的前角细胞严重损害时。锥体束症状被掩盖。此时上肢出现萎缩。张力减退。反射减低或消失。被动运动肢体时动幅增大。②Charcot-Marie-Tooth氏病:早期在大腿下1/3以下出现萎缩。晚期萎缩可扩展到上肢的前下1/3以下。两侧对称。在萎缩部伴有张力减低。③急性脊髓前角炎:于萎缩部位张力减低。由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瘫痪萎缩的范围较小。故萎缩的拮抗保存。而且它的张力占优势。因而常伴有异常体位。如马蹄翻足。足下垂等。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幅度增大。呈过度屈伸姿势。

  4.小脑性疾患:张力减低是小脑病变的常见症状。由于张力减低。使肢体产生姿势异常。如处于过伸过屈位。除了静止时张力表现低下之外。被动运动时也可见到明显的张减低。运动始与终止时缓慢。自觉无力。容易疲劳。由于张减低。反射也减低或消失。可见到钟摆动样反射。亦因张力减低和拮抗作用不足而出现“反击征”。

  5.锥体疾患:锥体束损害的急性期由于产生锥体束体克。在锥体束休克张减低。瘫痪肉松弛。被动运动时无阻抗感。

  二、张力增高

  (一)锥体束病变 锥体束病变于休克期后。或隐袭起病的锥体束损害。在瘫痪侧出现张力增高。例如偏瘫时表现的Wernicke-Mann氏体位就是代表。明显的锥本束损害出现三重屈: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与掌关节痉挛性屈。锥体束病变时张力增高的部位与瘫痪部位一致。静止状态下张力也增高。触诊肉较硬。被动运动时有摺刀样的阻抗感。

  (二)锥体外系疾患

  1.Parkinson病:本病起的张力增高叫硬直。促动和拮抗的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作被动运动时。增高的张力始终保持一致。感到均匀的阻力而呈“管样强直”。如患者并有震颤。则在屈伸肢体时感到均匀阻力出现断续的停顿。如齿轮在转动一样。即:“齿轮样强直”。面表情僵直则呈无表情的“面具脸”。吞僵直不能很好地作吞动作而流涎。眼强直表现眼球运动减慢。出现注视运动“粘稠”现象。颈躯干强直成屈状态。即头与躯干前变。上轻度外旋。肘关节。掌指关节。拇指收。下肢轻度收。膝关节。旋颈和旋体动作缓慢。

  2.Huntington舞蹈病:张力多为正常。但少数患者出现以Porkinson病样的僵直突出症状。而舞蹈症状甚徽或完全缺少。此型最后呈姿势性张力障碍。上肢屈。两下肢伸直。这种僵直型的慢性进性舞蹈症状被认为是苍白球受损的结果。

  3.扭转痉挛(torsionspasm):又张力障碍(dystoniamusculorumdefoumans)是躯干的徐动症。为一少见的基底病变。在临床上以张力增高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自的扭转为特征。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4.药物性张力异常:

  (1)急性张力障碍(acutedystonia):发病急。用药后不久即出现。多见于青年人。以奇异的痉挛为特点。要是颈。头部肉受累。最常见的是口腔肉的不随意痉挛。以致咀嚼紧张地收缩。嘴张不。讲话。困难。面部作怪相。或伴发痉挛性斜颈。这种反应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应用抗震颤麻痹药。抗组织胺类药或巴比妥类药物有效。

  (2)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kinesia):发病慢。在服有神经安定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发生。甚至停药后出现。表现为刻的。重复的咀不自运动。有时伴有肢体或躯干的舞蹈样动作。体轴性运动。应用抗震颤麻痹药物非但无效。有时反而使症状加重。亦可有张力低下一麻痹性。可涉及颈等。如不能直起。凸。颈软。不能抬头。走时迈步不。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

  (三)小脑疾患 两侧广泛小脑病变时。有时可见张力增高。被动运动肢体时有阻抗感。站立时躯干。四肢呈僵直状态。橄榄小脑萎缩症有时呈现Parkinson型僵直。提示与大脑基底核有结构损害。

  (四)脑干疾患 脑干病变起的张力增高以中脑最为明显。中脑病损时表现僵直。属于大脑强直的一种。四肢的近端明显。苦苦在伸群。上肢伸直。腕屈收。下肢伸直。收。称之为去中脑强直。大脑皮质下白质弥漫性病变。如炎。重度外伤时也可出现四肢僵直。与去中脑强直的区点在于前位。其他表现完全与去中脑强直相同。称之为“去皮质强直”。

  (五)周围神经疾患 周围神经疾病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表现为张力减低。但在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全的情况下。可以出现面张力增高。即表现为痉挛。此外周围神经的附近炎症。肿等病变。对周围神经产生刺激现象时。出现张力增高。这种张力增高大多属于防御性张力增高。

  (六)性病变 肉疾患虽可有张力增高。但反射正常或减低。绝不出现反射亢进。

  1.先天性强直症(congenitalparamyotonia):又称Eulenberg病。本病仅在运动情况下出现张力增高。静止时张力正常。此病的张力增高。强直收缩见于运动之初。当反复运动后即恢复正常。触诊时肉有特殊硬韧感。似皮样硬。于机械刺激后肉强直收缩时益为明显。

  2.僵人综征(stiffmansyndrome):为一种病因不明的痫性痉挛。颈。躯干。张力增高明显。外界刺激时疼痛。叩击。声光。精神紧张等可诱发而加重。常见四肢近端始向身发展。力和反射正常。睡眠时僵硬症状消失。

  (七)其他

  1.伤风(tetanus):早期局部张力增高。常见的是两侧咀嚼痉挛性收缩。同时伴有颈强直。继之痉挛;角向外牵翼上缩。眼裂大呈所谓“猥笑貌”。随病情的发展起全身性张力增高。如躯干伸张张力增高占优势时呈角弓反张。屈张力增高占优势时呈前弓反张。患者的体位似胎儿的宫位:头前屈。膝与紧贴。靠近部。躯干一侧张力增高占优势时身体呈现侧。谓之侧弓反张:头肩向一侧倾斜。该侧肩下垂。身体弯向月

  2.手足搐搦症(tetany):钙低是本病的要原因。张力增高要见于四肢远端。偶可波及到躯干。有的者将手足搐搦症分为三型:

  (1)良性型:要在四肢远端出现强直发作。拇指强烈收及半屈贡状态。与其他诸指并拢。手指的中指指明显。手的侧缘与挠侧缘相近贴。有时末指较其他手指屈更明显。末指常折入其余手指之下。或拇指折入手套之。即呈所谓“助产士手”。下肢是。呈马蹄翻足。小腿伸直。随意运动不能。被动运动时有阻抗感。

  (2)中度型:早期上肢先出现张力增高。强直。断之扩延到躯干。面与下肢。有时。胸锁突。胸大均可表现强直发作。当面出现强直时。呈现特殊的面容:眼外斜或斜。僵。构音不良。困难。如喉肌痉挛时可发生呼吸困难窒息

  (3)重症型:短时间反复的发作。表现全身强直。伴有喉肌痉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荷花

下一篇 兰索拉唑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