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黄曲霉素中毒

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炎、出性坏死、细胞脂肪变性和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黄霉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目录

概述

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ng/kg。30~50ua/kg为低毒,50~100ug/kg为中毒,100~1000ug/kg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此外,黄霉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性。

病因

霉毒素是黄霉菌属黄霉菌、寄生霉菌产生的代谢物,剧毒,同时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肝癌,还可以诱发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黄霉素是前发现的化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黄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至空中传播,在适的条件下侵染适的寄生体,产生黄霉毒素。

霉素要存在于被黄霉素污染过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例如黄霉污染的生、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咸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霉素。

有很多种毒菌能产生毒素,在这些毒素中起致癌作用的有6种,其中最强的是黄霉素B1,其毒性比亚硝胺强75倍,比砒霜强68倍,比氰化钾强10倍。若低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尤其大。黄霉素最喜欢在玉米生中繁殖产毒。曾发生过200个村庄的农民因进食发霉的玉米而爆发黄霉素性炎的中毒事件,有397人发病,106人死亡,没有死亡的也留下了慢性炎的后遗症。所以,现在要求在加工玉米生前,将霉粒筛选干净,止用发霉的生加工食用油。

生是最容易感染黄霉的农作物之一,黄霉毒素对生具有极高的亲和性。黄霉的侵染和黄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生的种植过程(包括、盛、饱果、成熟、收获)中,而且在加工过程(包括原料收购、干、加工、仓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

危害

食用受黄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肠道出

临床表现

  早期有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黄疸等。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肠道出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

  1. 有进食可疑黄霉菌污染食物史。

  2. 临床特点①潜伏期较长。②中毒表现: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黄疸等。

  3. 实验室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薄层层析法或高效液相层析法在可疑食物、患者血尿样中检测出黄霉毒素。

  4.四季均可发生,但常在阴雨连绵的收获季后多发。

  5.儿童更易发生黄霉毒素中毒据历史资料分析来看,使人中毒的最危险年龄为1~3岁。

  6.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7.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病表现:肝脏肿大,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功能异常。

  8.可有心脏扩大,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肠道大出表现。

  9.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浙进性食欲减退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过度兴奋、抽搐角弓反张等。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出利坏死等表现。

急救处理

1、护

  2、对症支持治疗。

  3、立即停止摄入有黄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4、补液,利尿,保等支持疗法。

  5、重症病人中毒炎治疗。

采取措施

  1、立即停止摄入有黄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2、补液,利尿,保等支持疗法。

  3、重症病人中毒炎治疗。

并发症

心脏扩大,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肠道大出表现。

预防

油热后加点盐

久置的植物油可能有少量黄霉毒素,因此,不要囤油,不要生吃烹调油。菜时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加入适量食盐烧至沸腾,盐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黄霉毒素的部分毒性。

多吃青菜对抗黄霉素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霉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兰花、卷菜等青菜中富含绿素和绿酸。

高压锅饭更安全

购买坚果生、粮食等尽量选择小包装,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包装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况立刻扔掉。明显生霉、破损的粮食、生籽粒,应捡去不要食用。

霉毒素多存在籽粒的表面,家食用加工前,要充分搓揉,淘洗干净,搓洗可去除粮食表面的大量毒素。用高压锅饭适用于家中大米去毒。

淘米时搓洗三四遍

防止食物霉变: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干、避免阳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期。

水洗法:用水洗一下生米,黄霉毒素的去毒率可达80%,用油或干可以将黄霉毒素部分破坏掉,加食盐去毒效果更好。大米中黄霉毒素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时用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80%的黄霉毒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