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葫芦茶

葫芦茶 葫芦(拉丁:Tadehagi triquetrum (L.) Ohashi),俗懒狗、牛虫草,豆科葫芦灌木灌木植物葫芦直立,高1到2米,幼三棱仅具单小叶柄长1到3厘米,小纸质,总状花序生和腋生,长15到30厘米,苞片或狭三角花萼宽钟花冠紫色蓝紫色,长5到6毫米,子房被毛,荚果长2到5厘米,种子。产于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分布......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灌木直立,高1-2米。幼三棱,棱上被疏短硬毛,老时渐变无。仅具单小托叶披针,长1.3-2厘米,有条纹;叶柄长1-3厘米,两侧有宽翅,翅宽4-8毫米,与同质;小纸质,狭披针至卵状披针,长5.8-13厘米,宽1.1-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侧脉疏被短柔毛,侧脉每边8-14条,不达叶缘下面网明显。总状花序生和腋生,长15-30厘米,被贴伏丝状毛和小钩状毛;2-3朵簇生于每上;苞片或狭三角,长5-10毫米;花梗时长2-6毫米,结果时延长到5-8毫米,被小钩状毛和丝状毛;花萼宽钟,长约3毫米,萼筒长1.5毫米,上部裂三角,先端微2裂或有时全缘,侧裂披针,下部裂线形花冠紫色蓝紫色,长5-6毫米,伸出萼外,旗瓣近,先端凹入,翼瓣卵形,基部具龙骨瓣镰刀,弯,瓣柄与瓣近等长;雄蕊二体;子房被毛,有5-8胚珠花柱无毛。荚果长2-5厘米,宽5毫米,全部密被黄色白色糙伏毛,无网缝线直,缝线稍缢缩,有荚5-8,荚种子,长2-3毫米,宽1.5-2.5毫米.期6-10月,果期10-12月。

生长习性

生于荒地或山地林缘,路旁,海拔1400米以下。

分布范围

产于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地上部分。

葫芦茶图册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

用于中暑烦渴,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病肾炎小儿疳积黄疸泄泻痢疾湿关节痛,钩虫病疥疮

配伍

1、治湿关节酸痛:葫芦,每次60g,猪脚服。(《泉州本草》)

2、治痢疾葫芦全草、细扯头孟各60-90g。加鸡蛋一个同至鸡蛋熟时,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 (《岭南草药志》)

用法用量

15-60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水洗。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净润透,切细,晒干。鲜用随时可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肱骨髁间骨折

下一篇 黑热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