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肺水肿
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发病多见于海拔3000m以上地区。初次进入或重返高原者,在进入高原1~7天内起病,乘飞机进入高原者多在3天内发病。症状有头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检查见发绀或面色土灰、肺部有大、中型湿啰音及痰鸣音等。
检查
1.肺部X线
表现比临床体征出现早,诊断价值较大。肺野透光度减弱并有散在性片状或絮状模糊阴影,近肺门处更显著可形成蝶翼状;病变可呈局限性或两侧肺野不对称;重者絮影浓度高、范围广、融合成棉团状。
2.实验室检查
诊断
1.进入海拔较高或高原地区发病;
3.氧疗或易地治疗明显有效;
4.进入高原前无类似症状发作。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但应与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引起的肺水肿,及其他物理、化学因子引起的渗透性肺水肿等。
并发症
治疗
因本病危重,如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立即到当地医院救治。
1.强调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卧位。
2.吸氧是治疗和抢救中的主要措施。病情严重者应高浓度加压给氧。有条件时用高压氧舱治疗。
3.降低肺动脉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用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4~6小时后可重复。或用酚妥拉明,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
4.减少肺血容量可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如20%甘露醇静滴,或呋塞米(速尿)静注。
5.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地松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静注、静滴或肌注。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也可应用。
6.吗啡可用于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咳大量粉红色或血色泡沫痰之危重患者。肌内或皮下注射,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但不宜用于呼吸功能抑制以及昏睡、昏迷者。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不能耐受吗啡,或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哌替啶肌注。
7.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宜同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8.其他措施。如去泡剂(乙醇或二甲基硅油)的应用,654-2肌注,硝苯地平,或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气雾等。
10.鉴于长途转送对治疗不利,必须下转时掌握以下原则:当地不具备医疗条件且救援短期难以到达;路途短,运送条件好,1~2小时可到达;就地抢救后病情稳定,有医护人员护送;转送途中不应中断治疗。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