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丙酸氟替卡松

丙酸氟替卡松( fluticasone propionate)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效的局部抗炎与抗过敏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季过敏鼻炎和常年性过敏鼻炎。儿童患者使用本药,应定期监测其身高。药物称: 丙酸氟替卡松 其他类似药物: 舒良、舒酮、舒利迭、沙美特罗 Flixonase、Flixotide 英文称: fluticasone propionate 说 明: 舒良喷 5......
目录

基本介绍

药物称: 丙酸氟替卡松

其他类似药物: 舒良、舒酮、舒利迭、沙美特罗 Flixonase、Flixotide

英文称: fluticasone propionate

说 明: 舒良喷 50 µg x 120喷:本品是丙酸氟替卡松微粒的水性混悬液,通过一定量喷泵将药液喷于粘膜局部。每100 mg药液中除了含50 µg丙酸氟替卡松之外,还含有微晶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右旋糖、吐温80、苯扎氯胺和苯乙醇等。丙酸替卡松喷雾装在琥珀色玻璃瓶,玻璃瓶与定量喷雾泵、器及防尘盖相连,当照推荐量使用时,每瓶可提供120喷。

舒酮:125 µg x 60 揿

功用作用: 预防和治疗季过敏鼻炎(包括枯草热)和常年性过敏鼻炎

用法用量

16岁以上的患者 量为: 轻度哮喘:100-250 µg bid,中度哮喘:250-500 µg bid,严重哮喘:500-1000 µg bid,然后据治疗效果调整量至哮喘控制或降低至最小有效量。

4岁以上儿童:量为50 µg或100 µg bid。然后据治疗效果调整量至哮喘控制或降低至最小有效量。

舒良喷使用前轻轻摇动药瓶。 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每个孔各2喷,以早晨用药为好,某些患者需每日2次,每个孔各2喷。当症状得到控制时,维持量为每日1次,每孔各1喷。若症状复发,可相应增加量,每日最大量为每个孔不超过4喷。

老年患者: 用量同成年患者。

4-11岁的儿童:每日1次,每个孔各1喷。某些患者需每日2次,每孔各1喷,最大量为每孔不超过2喷。本药仅用于鼻腔吸入

用药过量

前尚无资料报道短期或长期过量应用丙酸氟替卡松的不良后果,健康志愿受试者使用2 mg的丙酸氟替卡松,每日2次,疗程7天,未曾发现影响下丘- 垂体- 上腺轴功能。长期口腔吸入服高量的皮质激素起对丘- 垂体- 上腺轴功能的抑制。

注意事项

本药的任何组成成分过敏用。 鼻腔感染时,应予恰当治疗。

鼻腔给予过量的类固醇可造成上腺功能的显著抑制,如果有据表明用药超过推荐的量,则应在应激或择期手术期间,考虑给予其它全身性类固醇。存在上腺功能受损的情况时,若由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转换为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必须特谨慎小心

虽然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可控制季过敏鼻炎,但是在受到严重的夏季过敏源激发时,在某些情况下,应进适当的助治疗,特是要控制眼部症状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所使用的类固醇不同而异。长期大鼻腔给予类固醇可能起全身性反应。

妊娠哺乳的影响

孕期:尚无充分据表明人在怀孕期应用此药是否安全。给怀孕的动物使用皮质激素可造成胚胎的畸,包括腭裂和宫生长迟缓。然而,只有在大量地全身应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作用发生于人类的危险性可能很小。而直接鼻腔用药时,全身皮质激素的水平很低。正如其他药物一样,怀孕期间使用本药时,需权衡其益处和可能的危险性。

哺乳期:丙酸氟替卡松是否会分泌到人乳中,尚无研究。在对哺乳期实验大鼠皮下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后,当浆中测得药物时,发现乳汁中也有丙酸氟替卡松。然而,在照推荐量给患者喷入丙酸氟替卡松时,浆药物水平可能很低。当给哺乳的母亲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时,应权衡药物益处及对母亲和婴儿的潜在危害。

对儿童的影响: 曾有报道,在允许的量下鼻腔使用某些类固醇,会起儿童发育迟缓。对长期需要这种治疗的儿童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身高。如果生长变慢,应减量治疗,尽可能使用可有效控制症状的最低量。此外,应考虑向儿科专家咨询。

临床研究

【功效治】 用于持续性哮喘抗炎的治疗.

【化成分】 丙酸氟替卡松

【药理作用】 丙酸氟替卡松部有显著抗炎作用,对只使用气管扩张或用其它预防疗法的病人,丙酸氟替卡松可减轻轻症状和阻止病情恶化,对大部分病人,在推荐量下本药上腺功能和上腺储备功能无影响。因为严重哮喘可发生死亡,病人需要定期进医疗评估,严重病人有持续的症状并常常恶化,体力受限,PEF基础值低于预测值的60%,变异性大于30%,给予气管扩张后通常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这些病人将需要高量的吸入服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突然加重可能需要增加皮质激素量,这种量应当在紧急的医疗监护下给药。预防用于:成人:轻度哮喘;间断而不是偶然需用对症治疗的气管扩张的病人;中度哮喘;常规无原则用抗药物和当前的预防治疗或单用气管扩张其哮喘不稳定或恶化的病人;严重哮喘儿童:任何需要哮喘预防治疗的儿童,包括现在的预防疗法不能控制的病人。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首过代谢作用和肠及细胞色素酶P4503A4的高系统清除作用,通常,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药浓度很低。因此,不会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由丙酸氟替卡松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一项在健康志愿者中进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试验显示,利托那韦(ritonavir,一种CYP3A4酶强抑制)可使丙酸氟替卡松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导致清皮质醇浓度的明显降低。曾有同时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利托那韦治疗的病人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糖皮质激素效应,包括库兴氏综征(Cushing'sSyndrome)及上腺功能抑制。因此,应避免将丙酸氟替卡松利托那韦用。只有当病人对药物的预期收益超过可能产生系统糖皮质副反应时,才能考虑同时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利托那韦。研究表明,其它细胞色素酶P4503A4的抑制丙酸氟替卡松系统暴量增加无影响(红霉素)和轻微影响(酮康唑),清皮质醇浓度无明显降低。然而,同时服用P4503A4酶强抑制(如,酮康唑)时,应注意有可能造成丙酸氟替卡松系统暴的增加。

【不良反应】 某些病人出现口腔部魄念珠菌感染,这样的病人于吸入后用水漱可能是有益的,可在用丙酸氟替卡松继续吸入的同时局部用抗霉菌药治疗魄念珠菌感染。某些病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能起嗓音嘶哑,吸入后立即用水漱可能是有益的,与其它吸入疗法一样,给药后由于喘息立刻增加可出现相反气管痉挛,此时应立即吸入速效气管扩张,立即停用丙酸氟替卡松,检查病人,如需要,改用其它疗法。

忌症】 对任何种类的丙酸氟替卡松过敏史的病人丙酸氟替卡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高锰酸钾中毒

下一篇 过敏性休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