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腘动脉瘤

动脉(popliteal aneurysm)是周围动脉中比较常见的动脉之一,多为动脉硬化,其次为损伤性动脉。由动脉扩张后成。常双侧发病,且多同时并其他动脉。由于动脉成,起远端动脉栓塞,因此会导致肢体缺。1.动脉硬化溃疡、管壁局部养障碍、变性、脆弱而动脉。2.创伤创伤动脉多为假性动脉,可因膝关节附近骨折或弹等贯穿伤起,......
目录

发病原因

1.动脉硬化溃疡、管壁局部养障碍、变性、脆弱而动脉

2.创伤创伤动脉多为假性动脉,可因膝关节附近骨折或弹等贯穿伤起,或膝关节受外力作用造成动脉钝性损伤所致。此外,医源性创伤亦逐渐增多,如有应用关节镜进半月切除术造成动脉的报道,这些因素均造成动脉管壁损伤、薄弱而动脉创伤动脉多为年轻患者。

3.运动:膝关节的不断屈伸运动,也易使管扩张而动脉动脉穿管及膝后部韧带间,可以造成动脉局部外压性狭窄,其狭窄部的远端可动脉

4.感染:包括源性感染(如血症或感染灶的直接波及等)和外源性感染,可造成动脉壁的薄弱和坏死,最终动脉

5.动脉压迫综征:多发生于青年人,由于窝的异常肉、纤维束带等压迫动脉起,因反复慢性损伤动脉,可造成动脉退性变性,并在压迫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动脉狭窄、成或膜增生,而使近端动脉压力增高,导致狭窄后动脉扩张成

6.其他原因:其他如动脉中膜退性变性、结动脉炎、贝赫切特综征等均可动脉,但较少见。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动脉周围无肉保护且随膝关节活动常处于牵张状态,因而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年龄增长,脂质代谢紊乱,吸烟,压等因素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造成管壁变性,局部萎缩,脆弱等可动脉,此类动脉患者常超过50岁,且常伴有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此外,源于动脉硬化动脉常为双侧性,通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据统计动脉患者78%有第2个动脉,64%有动脉,47%具有双侧动脉,29.7%同时并有动脉,某男性患者继双侧动脉手术后又相继发现动脉和右侧锁骨动脉

外伤或医源性创伤等可造成动脉管壁损伤,薄弱或造成动脉慢性退性变性,使管腔狭窄,在动脉近端压力增高时,致狭窄的管腔扩张成

2.病理动脉多为真性动脉态上总是为细长纺锤体连同邻近血管常呈扭状,动脉动脉管径细,容易导致管腔狭窄和塞,而出现肢体缺血症状;窝部组织紧密,而更容易出现回流障碍和神经卡压等局部压迫症状

3.病理类型:动脉累及的部位可分为3类型:

(1)近端型:常位于窝的后,通常体较大,可呈多腔状,大多有栓,可继发严重的并发症。

(2)中段型:以膝关节为中向近,远端延伸,常呈梭状。

(3)远端型:位于动脉最远端,动脉体小,不易被发现,直至成,急性动脉栓塞,肢体严重缺或坏时才被发现。

常见症状

较小又无并发症的动脉多无症状,但迟早会出现并发症和症状,Szilagyi等保守观察的病例中,在5年有68%出现并发症,Vermilion等随访26例动脉,平均随访时间3年,31%出现肢体威胁性并发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1.窝部搏动性肿块:48%的病人能察觉肿块并提供诉,不能诉有肿块存在的,多为肥胖关节强硬和老年病人,检查时在屈膝位较易扪及肿块,肿块可呈搏动性,也可因充满栓而无搏动。

2.足部及小腿缺:是动脉最常见的症状,可有间歇性跛,静息痛,溃疡成以至坏(前者45%,后三者共38%),肢体缺的原因是成,附壁栓不断增厚,可使体完全阻塞;动脉的远侧分支还可有继发性成;由于膝关节的活动,使附壁落,动脉远段反复发作的栓塞。

3.压迫邻近组织动脉原与及胫神经紧密相邻,当动脉增大后,首先压迫起回流障碍,小腿水肿,甚至在静产生栓(13%,Wychulis),体进一步增大后,可压迫胫神经(6.4%),起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4.破裂出:很少见,Evans报道在187个动脉中,仅有4个体破裂,占2.2%,Makhoul于1997年统计7家报道,动脉破裂率低于5%。

检查项目

1.膝关节正侧位:可见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影或钙化

2.B超检查:了解附壁栓和及远近端流情况。

3.动脉造影:了解动脉的直径、流情况,特是下肢动脉整体的条件,但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动脉的全貌。

4.CTA:可明确动脉的大小、附壁栓、下肢动脉管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系,同时还可明确是否并对侧或其他部位是否动脉

诊断鉴别

诊断

查体可见窝部膨胀性,搏动性肿物与心脏搏动一致,近端型可在大腿下1/3侧面及后面扪到,而中央型和远端型只能在窝后面扪到。

据肢体缺表现和压迫症状,结肢体发凉,麻木,搏减弱或消失,窝部搏动性肿物等体征,以及X线平上的蛋壳状钙化阴影,B超,CT,动脉造影等检查所见诊断不难确立。

如发生肢体缺可有皮肤苍白肢端溃疡或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发凉等体征,如疑诊为动脉,亦应检查对侧肢体等部位,确认有否并其他部位的动脉

诊断

成或阻塞腔后,触诊时仅能触及实质性,无搏动性肿块,需与窝部脂肪纤维窝部囊肿相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鉴肿块性质。

治疗概述

因为动脉可发生危及肢体的缺和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因而大多数者认为所有动脉患者,只要无手术,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上动脉切除、动脉管重建术,但也有人认为直径<2cm的无症状高危手术患者亦可采取保守治疗。

1.完全切除动脉动脉对端或自体静移植术,适用于体较小的病例。

2.动脉切除:自体静或人工旁路移植术。

3.动脉旷置术:结扎动脉端和远端,再大隐静或人工管间置术或旁路移植术,适用于体与粘连严重的病例。

4.部分切除壁:缝扎动脉分支,于管重建,最后用壁包裹保护管,适用于体较大,且与周围结构粘连严重的病例。

5.介入治疗:术前助溶栓治疗可以改善缺、去除栓、改善流出道条件,能明确降低肢率和增加手术后远期通畅率。因动脉跨越膝关节,如不能解除压迫,放置覆膜支架修复动脉应慎重,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

疾病护理

1、 室保持清洁、空新鲜,每天窗通2-3次。

2、 保持床单位及病人衣裤的清洁、干,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切流管固定、通畅,流袋低于切平面,并观察和记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更换流袋,每天1次,冬季隔天1次。

4、监测体温、搏、呼吸及皮肤健康状况。

5、改善病人养状况,提高病人抗感染能力。选择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少渣的饮食,必要时补充白蛋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多索茶碱

下一篇 班布特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