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骨折
受伤机转
病理病因
临床分型
1.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轻,易于整复。
2. 桡骨远l/3骨折,骨折可为横形,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手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三角纤维软骨盘无断裂时多有尺骨茎突骨折)。骨间膜亦有一定的损伤。
3. 桡骨远l/3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并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尺骨干之外伤性弯曲。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可能造成开放伤口。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破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移位不著的骨折仅有疼痛,肿胀和压痛。如移位明显桡骨将出现短缩和成角,下尺桡关节压痛,尺骨头膨出。多为闭合性骨折,开放骨折时多为桡骨近折端穿破皮肤所致,伤口小。神经血管损伤罕见。
分型:此种骨折一般分为以下3型
1、青枝型 发生于儿童,桡骨呈青枝骨折状,尺骨小头或骨骺分离,或下尺桡关节呈分离状,此型治疗较易,预后佳。
2、单纯型 为桡骨远端骨折,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者。骨折多呈横形、斜形或螺旋形,一般均有明显移位。
3、双骨折型 除桡骨远端骨折及尺桡下关节脱位外,尺骨干亦多伴有骨折,或由不完全性骨折所致尺骨外伤性弯曲者。后一情况多系机器伤所致,较严重,且常为开放性损伤,治疗较复杂。双骨折时其骨折断端的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以下3组肌肉的作用:
疾病检查
X线表现:
通常骨折部位在桡骨中下l/3交界处,为横形或短斜形,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显著,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于前后位x线片上,桡骨表现为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x线片上,桡骨通常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用药治疗
治疗
盖氏骨折,牵引下复位并不困难,但维持复位的位置实属不易。因有几种力量牵扯桡骨的远折段,使之再次移位。这便是Hughston(1957)提出的:
(3)拇展肌及拇伸肌的收缩,使桡骨骨折的远折段向尺侧靠拢,向近侧短缩移位。
即使将腕关节于尺偏位石膏固定,以上几种力量依然存在,因此闭合复位的成功率甚低,其治疗结果极不理想。
Hughston报道的病例中,闭合复位治疗结果的不良率达92%。
为了获得良好的前臂旋转功能;避免下尺桡关节的紊乱,桡骨骨折必须解剖复位。因此,切开复位内固定几乎是惟一的选择。
手术采用Henry切口,使用足够长度和强度的钢板固定桡骨骨折,钢板置于桡骨掌面。术后应以短臂石膏前后托、或“U”形石膏固定前臂及腕于中立位3~4周,以便下尺桡关节周围损伤的组织愈合,避免晚期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石膏去除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预后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