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药
药物分类
1.恶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愈创甘油醚属恶心性祛痰药,口服后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从而使黏痰稀释便于咯出;刺激性祛痰药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如桉叶油、安息香酊等,加入沸水中,其蒸气挥发也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使痰稀释便于咯出;
常见药品
适应证:该品口服对胃黏膜引起化学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使黏痰变稀易咳出。适用于干咳以及黏痰不易咳出者。
药物相互作用:该品与金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磺胺嘧啶,华法林呈配伍禁忌。
用法用量:口服。0.3~0.6g/次,3次/天。
愈创甘油醚
适应证:该品口服后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的黏度,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化脓性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多与镇咳药或平喘药合用,可提高止咳或平喘作用。
剂型:糖浆。每100ml含愈创甘油醚1g、咳必清0.1g、扑尔敏20mg、薄荷脑10m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4次。成人,每次5~10ml;小儿, 0.5~1ml/次,每日3~4次。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痰液稠厚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痰的黏滞性降低而易于咳出。该品口服有效,起效快,服后4小时即可有明显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25~0.75克,每日3次。小儿剂量酌减。
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2)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慎用。
盐酸溴己新n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稀化痰液;减低痰黏度,便于咯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吸收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药物相互作用:该品能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支气管的分布浓度,合用时能增强此类抗生素的抗菌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6岁以上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3次。
适应证:用于浓稠痰液过多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症。
药物相互作用:①该品可降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的药效,不宜混合或并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②该品与碘化油、糜蛋白素、胰蛋白酶配伍禁忌。
用法用量:①口服:成人,一次0.2g,一日2-3次。儿童,一次0.1g,一日2-3次;②喷雾吸入:以0.9%的氯化钠溶液配成10%喷雾吸入,每次1~3ml,每日2~3次。
不良反应:偶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痉挛、呕吐、恶心、胃炎等不良反应,一般减量即可缓解。如遇恶心、呕吐严重可暂停给药。
注意事项:①不宜与金属、橡胶、氧化剂接触,喷雾器要采用玻璃或塑料制品;②应用时应临时溶解,剩余的溶液需保存在冰箱内,48小时内用完。
功能与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之物。
组成与规格: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瓜蒌子(炒),陈皮,枳实(麸炒),甘草(蜜炙),五味子(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二母宁嗽颗粒(冲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组成与规格: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每支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其他剂型:①通宣理肺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10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②通宣理肺丸(大蜜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服量为1/3;③通宣理肺颗粒(伤风咳嗽冲剂)每袋9克。开水冲服:每次9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④通宣理肺膏每瓶60克。口服:每次15克,每日2次;⑤通宣理肺胶囊每粒0.3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
功能与主治: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之。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油腻物。
组成与规格: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橘红颗粒(冲剂)每袋11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服此剂型;②橘红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口服:小蜜丸每次12克,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油腻、腥冷辛辣食物和烟酒。
组成与规格: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大蜜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百合固金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②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支20毫升。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疗程2周,可连用2个疗程。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功能与主治: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
用法用量:小儿(12岁以下):口服,一次2.5~15ml,一日2次。 根据年龄及体重调整剂量,请参考下表。 2)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症状明显好转后可减至一次10ml,一日2~3次;对严重呼吸困难患者,最初2~3天,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祛痰食物
2、蒜: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13、无花果:健脾清肠、消肿解毒、利咽抗癌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 痛、痈疮疥癣。
14、海蜇:痰饮咳嗽,肝阳上亢:海蜇皮(漂净)30g,鲜荸荠 120g,煮服,兼治淋巴结核。
15、罗汉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 1 个,柿饼 15 克,水煎服食。
16、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 250 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 一下,生吃,早晚各 1 次,连吃 3~5 天。
17、胖大海: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3 克),炖茶饮服, 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
19、紫菜性味甘咸而寒,能化痰软坚清热。“咳嗽咯吐臭痰(包括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紫菜研 细末,炼蜜为丸,每服 6 克,1 日 2~3 次,饭后服。”凡属肺热咳嗽或风热咳嗽吐痰黄稠腥臭者,食之皆 宜。
20、豆腐:有清热润燥作用,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亦可选用豆腐皮 1 张,冰糖适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对肺热咳嗽也有治疗效果。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下一篇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