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毛霉病

毛霉病(puhmonary mucormycosis)是由毛霉菌致病菌起的感染性疾病。虽然少见,但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上以毛霉菌和霉菌较为常见,前者要侵犯,后者多累及到鼻窦、眼、及消化道,并可到全身。毛霉菌病可为原发感染,也可继发于鼻窦病变或毛霉菌血症毛霉病的真菌属于接菌亚门,毛霉纲,毛霉,毛霉科,由毛霉中的其他科,如被孢霉科、小克银汉霉科、科克霉科、......
目录

病因

毛霉病的真菌属于接菌亚门,毛霉纲,毛霉,毛霉科,由毛霉中的其他科,如被孢霉科、小克银汉霉科、科克霉科、瓶霉科等起。其中毛霉科中的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是毛霉病的最常见的3类真菌,而3类中又以霉属所致的最为常见,特是少霉和米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肺炎,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此病在病及淋巴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原发性毛霉病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发生。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检查

1.直接镜检

标本来自上甲刮鼻窦吸出物、液及活检标本等,用20%氢氧化钾制成湿直接镜检,可见典型的厚壁具折光性的菌丝,直径6~15微秒,亦可见膨大细胞及弯菌丝。孢囊梗直接由菌丝长出,菌丝可分支,呈直角。

2.细菌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不含放线菌酮的麦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及普通沙氏培养基中,37℃或25℃培养,生长较快,初起菌落表面呈棉花样、白色,渐变为灰褐色或其他色。毛霉病发病凶险,而毛霉又常污染及环境,故直接镜检往往较培养更有意义。

3.X线检查

X线胸显示非特异性肺炎梗死。

诊断

诊断据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气管或病灶分泌物、气管灌洗液培养、组织活检找到毛霉菌可作诊断。组织发现管壁有短粗、分支而不分隔的毛霉菌丝存在最具诊断意义。

治疗

毛霉病由于发病凶险,病死率很高。两性霉素B及外科清创术,对并发疾病的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有疗效,病死率始降低。

1.抗真菌药

(1)两性霉素B是由结链霉提取所得,对本病疗效佳,静滴注效果最好。

(2)氟胞嘧啶有报道本药利福平四环素类或与两性霉素B有协同作用。

(3)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毒性,并增加两性霉素B的防治效果。

2.外科扩创

尽量清除坏死组织。使两性霉素B容易到达病灶,有旁窦炎时亦应清洗流,如有网膜动脉栓塞、眼炎或眼球波及时应摘除眼球。

3.控制潜在疾病

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酸中毒脱水,但在应用激素的免疫抑制患者、病或慢性肾病、免疫及代谢障碍的患者常不易治疗。

预防

该病病原为条件致病菌,对易感病人应及时治疗全身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若发生该病,除及时治疗外,尚应避免其他细菌的交叉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