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非01霍乱弧菌肠炎

非01霍乱弧菌肠炎为非01群霍乱弧菌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肠炎型和痢疾型。近年来,随着霍乱发病率的下降,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的范围、强度和致病力有上升趋势,逐渐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报道,在南亚发生的霍乱,不被霍乱弧菌01群和非01群霍乱弧菌诊断清所凝集,此流株至今为未记载过的新清型霍乱弧菌,故定为0139霍乱弧菌。又由于该菌株首次从孟加拉湾沿岸地分离,建议其同义词为“Be......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非01群霍乱弧菌,据其O原抗原的不同可分为02~0138清群。鞭毛抗原是其与霍乱弧菌的相同的地,但是它们的菌体抗原不同。非01群霍乱弧菌与,0139的清群也不同。但非01群霍乱弧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其外抵抗力很强。

有些菌株已实能产生霍乱肠毒素或耐热肠毒素。有些人也认为,其致病因子很可能是一种志贺毒素样细胞毒素,是由该菌产生。

病机制:有人认为本菌可产生一种志贺毒素样细胞毒素,它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已实有的菌株能产生霍乱肠毒素或耐热肠毒素。

症状

大多数患者起病急骤,少数病例在病前1~2日;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1、吐泻期

(1)腹泻

里急后重,多不伴腹痛、数次、数十次,大便失黄色水样便米泔水样大便,洗肉水样大便;ELTOL型多见。

(2)呕吐

先泻后吐,多无恶心呕吐物为容物,米泔水样物;轻症可无呕吐

2、脱水

(1)环衰竭

失水性休克的表现,烦躁不安或志不清四肢冷,搏细数,压迅速下降,甚至不能测得;呼吸短促,皮肤黏膜发绀;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升高;中度及重度脱水

(2)尿毒症酸中毒

Kussmaol呼吸(深大呼吸)。

(3)肉痉挛

盐类大量失,严重低钠,肉疼痛性;痉挛和肉强直状态,以腓肠最为突出。

(4)低

肉张力减退,反射消失,腹胀动过速、无力率不齐等症状,以及电图Q-T时限延长,U波出现,T波平坦或倒置等。

3、恢复期

腹泻停止,脱水纠正后多数症状消失,少数病例内毒素入发热38~39℃,持续1~3天。

检查

1、液检查

因液体丢失液浓缩,使红细胞压积增高,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可达10×109~30×109/L。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增多。清钾、钠在疾病初期多数在正常范围,输液后普遍降低,但氯化物多数高于正常,尿素氮增加,HCO3-下降(<15mmol/L)。

2、尿液检查

多数患者尿液呈酸性,可有蛋白,红、白细胞和管型。尿比重为1.010~1.025之间。

3、粪便检查

(1)镜检

半数病例粪便中有黏液,镜检仅见少数白细胞。

取粪便标本立即进直接悬滴检查,可发现运动力强、呈穿梭状运动的弧菌。用暗视野检查可见细菌呈流星样特征性运动。

(2)培养

在作镜检的同时,将标本接种于碱性(pH8.4)蛋白胨水进增菌,然后作分离培养。

4、检查

常用清凝集试验及杀菌试验,一般不能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常用作流调查或回顾性诊断。

诊断

1、临床特点

腹泻呕吐水样便或伴有发热腹痛黏液便

2、流

有食用污染食品或海产品史。

3、实验诊断

细菌培养可采用碱性蛋白胨,碱平等,必须通过相色谱法和生化反应与01群霍乱弧菌进

治疗

1、治疗原则

严格隔离,及时补液,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2、严格隔离

甲类传染病隔离,确诊和疑似患者分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6日,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3、及时补液

应遵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的原则。输液的量和速度应视病情轻重、脱水程度、压、搏、尿量及浆比重而定。

4、抗菌治疗

这是补液疗法的助治疗。抗菌药物能减少腹泻量,并可缩短泻吐期及排菌期。常选用环丙沙星0、25~0、5克,每日2次,诺氟沙星成人200毫克,每日3次。可选其中之一,一般3~5日为1疗程。

5、对症治疗

纠酸。纠正休克力衰竭。纠正低钾。抗肠毒素治疗,常选用氯丙嗪黄连素进治疗。

预防

对病人进严格隔离,对饮食等服务业从业人员进严格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带菌者,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对可能有污染的饮水进消毒,对海产品或可能污染的食品必须透,严格做到生熟分,把好“病从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虎尾轮根

下一篇 艾司唑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