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氮平
简介
基本介绍
英文名 mirtazapine
化学名:1,2,3,4,10,14b六氢一2一甲基吡嗪基[2,1-a]吡啶并[2,3-C]氮卓。
分子式及分子量 C17H19N3 265.36
CAS No.61337-67-5
结构式
性状 “米氮平-瑞美隆” 片剂为两面凸起的椭圆形,其中一面有“Organon”字样,另一面有代码。15毫克和30毫克片剂上有刻痕。
药理学特征 瑞美隆(米氮平)是抗抑郁药,是中枢突触前膜α2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强肾上腺素能的神经传导。它同时阻断中枢的5-HT2和5-HT3受体 :米氮平的二种旋光对映体都具有抗抑郁活性,左旋体阻断α2和5-HT2受体,右旋体阻断5-HT3受体。米氮平的抗组织胺受体(H1)特性起着镇静作用。该药有较好的耐受性,几乎无抗胆碱能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米氮平适用于抑郁症,对症状如快感缺乏,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欠佳(早醒)以及体重减轻均有疗效。也可用于其它症状如:对事物丧失兴趣,自杀观念以及情绪波动(早上好,晚上差)。“米氮平-瑞美隆”在用药后一至二周后起效。
药效学特征 瑞美隆的活性成分米氮平是作用于中枢的突触前α2受体拮抗剂,对以增强肾上腺素能的 神经传导。它通过与中枢的5一羟色胺受体(5-HT2,5-HT3)相互作用起调节5一羟色胺的功能。米氮平的二种旋光对映体都具有抗抑郁活性,左旋体阻断α2和5-HT2受体,右旋体阻断5-HT3受体。米氮平的抗组织胺受体(H1)的特性起着镇静作用。该药有较好的耐受性,几乎无抗胆碱能作用,其治疗剂量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
药代学特征 口服“米氮平-瑞美隆”片后其活性成分米氮平很快被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50%),约二小时后血浆 浓度达到高峰。约85%与血浆蛋白结合。平均半衰期为20-40小时;偶见长达65小时;在年轻人中也偶见较短的半衰期。清除半衰期的大小正适合于将服用方式定为每日一次。 血药浓度在服药三至四天后达到稳志,此后将无体内聚积现象发生。在所推荐的剂量范围内,“米氮平-瑞美隆”的药代动力学形式为线性。米氮平大多被代谢并在服药后几天内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其主要生化方式为脱甲基及氧化反应在,随后是结合反应。脱甲后的代谢产物与原化合物一样仍具药理活性。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活性成分米氮平很快被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50%),约2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到高峰。约85%与血浆蛋白结合。平均半衰期为20-40小时,偶见长达65小时,在年轻人中也偶见较短的半衰期。清除半衰期的长短正适合于将服用方式定为每日1次。血药浓度在服药3-4天后达到稳态,此后将无体内聚积现象发生。在所推荐的剂量范围内,米氮平的药代动力学形式为线性。米氮平大多被代谢,并在服药后几天内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其主要生化方式为脱甲基及氧化反应,随后是结合反应。脱甲后的代谢产物与原化合物一样仍具药理活性。肝肾功能不良可引起米氮平清除率降低。
适应症
不良反应
由于患抑郁症的病人常会表现出一些由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因此哪些副作用是由使用了“米氮平-瑞美隆”后所引起的尚无法予以区分。下列是使用瑞英隆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
●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打瞌睡,镇静,通常发生在服药后的前几周(注意,此时减少剂量并不能减轻副作用,反 而会影响其抗抑郁效果)。
另外
近日,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ADRAC)发布了有关抗抑郁药米氮平(mirtazapine)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米氮平通过阻断中枢α2 肾上腺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释放。它也是一种H1 拮抗剂,具有镇静和微弱的抗胆碱作用。
从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 ADRAC 共收到253 份与米氮平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水肿33例、焦虑24例、肌痛?关节痛 24例、镇静作用23例、皮肤反应20例、血恶液质15例、惊厥16例等。
报告给ADRAC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惊厥和血恶液质。 16 例发生惊厥的患者过去没有癫痫,8例患者仅服用了米氮平。
报告的血液恶液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例,其中1例同时存在血小板减少症 、 血小板减少症 ?6例 、淋巴细胞减少症?1例 和全血细胞减少 ?1例 。2例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做时间均在开始服药后的2 个月内。9例报告米氮平是唯一被怀疑的药物。
在英格兰进行的一项对超过13000例服用米氮平的患者的处方事件监控 (PEM) 研究发现,在第1个月中,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或镇静和不适或倦怠,分别为?5.8% 和2.8% ,并发现2例血恶液质患者,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在该研究中没有发现惊厥报告。
注意事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