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有解热镇痛作用。本药肠道吸收迅速,服(治疗量)后30~120分钟,浆浓度达最高峰。90%药物在肝脏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物结,自尿中排出;仅2%~4%细胞色素P-450混功能氧化酶系统代谢,成为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而与谷胱甘肽。后者消耗殆尽后,未结的代谢物与细胞蛋白质结,而导致细胞坏死。成人一次服7.5g即可产生毒性......
目录

症状体征

服药24小时,患者有轻度厌食恶心呕吐和出汗;服药后24~48小时,患者自觉稍好,但有右上区疼痛,并可发现功能异常,谷丙与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2~4天后发生坏死,脑病损害及功能衰竭,黄疸明显,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药物浆浓度测定可发现潜在中毒,间隔几小时后反复测定,有助中毒诊断。

用药治疗

如病人服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用药;不得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用含的饮料;功能不全者慎用。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急救处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处理是否及时系到其预后。如处置及时,病死率较低。相反,如处理延误,即使在中毒早期也易发生意外。处理措施包括:

1.洗硫酸钠导泻。

2.有条件者测定药浓度,以估计中毒程度。

3.尽早使用巯基供体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防治对乙酰氨基酚起的损害有特效。该药可增加细胞谷胱甘肽的储存,使谷胱甘肽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活性代谢产物结,阻止其与细胞的大分子共价结。宜尽早使用,争取在服对乙酰氨基酚10小时用药,超过该时间则用之无效。该药本身相对无毒性。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应果断用之:

(1)服氨酚4小时后浆药物浓度逾200mg/L或12小时超过50mg/L。

(2)有充分据表明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如患者曾长期饮,同时服过可诱导酶的药物,饥饿或缺乏蛋白质等,则更应及时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

用法:首140mg/kg服,随后给予维持量,70mg/kg每4小时服1次,共72小时。也可将首150mg/kg置于5%葡萄糖液200ml中静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15分钟;随后用50mg/kg溶于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注4小时以上。其后16小时用100mg/kg溶在葡萄糖液1000ml中持续静滴注。如此在20小时总量达300mg/kg。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中医治疗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候。

1玄参 玄参玄参植物玄参和北玄参,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都有降 压 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管和强作用;多种玄参植物的侵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苦,功能滋阴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 便秘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湿盛者忌用。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明:决明子有降压和降低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味甘、苦,功能清,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 压 , 炎 , 硬化 腹水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服。

3皮为枸杞植物枸杞皮,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可使糖降低,有降低固醇和抗 脂肪 的作用,皮的浸对动物有显著的降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淡,功能凉血,退,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热妄吐血、衄肿恶疮以及 结核 和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渴、胃热呕吐、噎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5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果实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管破裂所致的出,皮下溢血等均有止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味苦,功能清热解毒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疡肿毒及 过敏紫癜 等。 用量:一般6--9克。

6牡丹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明:牡丹皮有降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清瘀,适用于热人分,发斑、惊痛、吐血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胃虚泻泄者忌用。

7知母 知母百合植物知母,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性出热、流性乙型 炎 、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苦,功能清热泻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结等症。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8. 为十大青植物菘兰和草大青,含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服或肉注射治疗性乙型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功能改善;用治疗病毒性 皮肤病 ,如单纯 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 扁平 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适用于流感炎、乙型炎、 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胃虚者不宜用。

9金银 金银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蕾,含绿原酸,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明:金银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痢,疮、疖肿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10夏枯草 夏枯草植物夏枯草卉或全草,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压的作用;其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辛,功能清肝火郁结,降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11栀子 栀子茜草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功能泻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热毒疮疡等症。 用量:3—9克。

12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全草,含蒲公英甾醇、碱、菊糖和果酸等;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利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 胃炎炎、 胆囊炎 、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可用于乳痈、疹疮、肿等。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西医治疗

早期给予含巯基化物以替代谷胱甘胱与药物中间代谢产物相结,可明显减轻肝脏损害。蛋氨酸及巯乙胺(半胱胺)都有解毒作用。要选用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易净)。服毒尚在16~24小时,可给易净20%水溶液服或饲管灌入,第一次量为140mg/kg,以后每4小时服70mg/kg,共需服药17次(68小时)。该解毒药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患者一般能耐受,但不能与药用碳同时服用,后者可吸附易净。如服药已超过24小时以上,则以支持疗法为易净已不能起解毒作用。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

饮食保健

患者无特饮食忌,可正常饮食。

食疗

1.活泥鳅2000克,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废物。次日放干干或干,研末装瓶。每日1次,每次10克,温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有温中益,解毒功效。

2.茵陈、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加水1000毫升,取800毫升,每服200毫升,加白糖20克,每日2~3次。有利湿清热功效。

3.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1~2分钟即可。每日服2~3次,7~10日为一疗程。有清利湿热、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炎。

4.酸枣50克,加水500毫升,文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急、慢性炎,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5.枸杞子30克,母鸡1只,清汤1250克,料10克。将母鸡在鸡肛门部膛,挖去脏,洗净;将枸杞洗净装入鸡,然后放入钵(鸡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盐、料胡椒面,隔水2小时取出,拣去姜、葱,调好咸淡即成。每日2次,吃肉汤,有保、养阴明功效。适用于慢性炎、早期硬变、贫血等患者。

6.鲜芹菜100~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服,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功效。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

预防护理

如病人服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用药;不得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用含的饮料;功能不全者慎用,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病理病因

要是病人过量或者误食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中毒

疾病诊断

要与肠道反应的药物中毒相鉴

检查方法

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给予催吐,洗,导泻,灌肠及输液等措施,病情稳定后再做常规检查 。

并发症

恶心呕吐,出汗,腹痛及苍白等,量过大可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咯血

下一篇 虎耳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