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蛤叶薯

薯,中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葛薯Dioscoreachingii Prainet Burkill的。分布于广西等地。具有解毒结,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淋巴结炎,跌打肿痛。。味辛、微甘,性平。解毒结,消肿止痛。用于淋巴结炎,跌打肿痛。服:汤,9-15g,外用:适量,捣。尚未见此面报道。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切,晒干或鲜用。缠绕草质藤本。横生,粗壮,,不规则分......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功效

解毒结,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淋巴结炎,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服:汤,9-15g,外用:适量,捣

禁忌

尚未见此面报道。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切,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横生,粗壮,,不规则分枝,表面棕黑色。左旋,光滑无毛。互生;叶柄短于叶片基部通常为卵状心形,中部以上为长三角状心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全缘,有时边缘微波状,两面光滑无毛。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或总状,有时分枝,单生,很少2-3个生于腋;雄花有短梗,2-6朵簇生,很少单生,稀疏排列在花序轴上,簇间相隔3-10毫米;花被新鲜时淡黄色,长约2毫米,基部连成管,先端6裂,裂,短于花被管;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基部,丝长约1.25毫米,向外弯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雌花具有6枚丝状的退化雄蕊蒴果三棱,每棱翅状近半月,长1.5-2厘米,宽l.0-1.5厘米;种子,每室通常2枚,着生每室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期4-7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阴处或石石缝中。分布于广西等地。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