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毛滴虫病

人毛滴虫是寄生于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结肠,可腹泻等临床症状,故又称为肠滴虫病。此病全年发,以夏秋季为多。起病可缓可急,病程由数小时以至20余年不等。腹泻症状,稀糊便,可有黏液,但便少见。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人毛滴虫与阴道毛滴虫态相似,但波动膜和基染色杆较长,直至虫体后端,后鞭毛在波动膜左侧并,在虫体后端伸出体外。伪足成较少见,在不适宜......
目录

病因

人毛滴虫与阴道毛滴虫态相似,但波动膜和基染色杆较长,直至虫体后端,后鞭毛在波动膜左侧并,在虫体后端伸出体外。伪足成较少见,在不适宜环境中可成假包囊。虫体通过吞饮、吞噬等获取养。人因食入被滋养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可由苍蝇等传播。

发病机制

人毛滴虫可起肠黏膜充水肿与炎症反应,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落,淋巴滤脓肿成。当宿抵抗力下降时,在肠道共生细菌存在下,虫体大量繁殖黏膜损害明显加重,腹泻次数增多。毛滴虫的活跃运动造成强烈的机械刺激,起腺体分泌亢进。虫体具有较多的溶酶体含丰富的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大量虫体释放的溶酶体酶可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腹泻

临床表现

本病全年发,以夏秋季为多。起病可缓可急,病程由数小时以至20余年不等。腹泻症状,稀糊便,可有黏液,但便少见。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约1/5患者有中至低度发热,高热罕见。少数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人毛滴虫寄生道时可起右上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检查

肠滴虫病可通过粪便直接涂镜检或培养阳性。

诊断

据上述临床表现,粪便和胆汁中查找虫体是明确诊断的依据。

鉴别诊断

肠滴虫病应与腹泻的其他疾病相鉴寄生时则应与细菌性道感染相区

并发症

可并发道滴虫病。

治疗

病原治疗药物首选甲硝唑,儿童分3次或4次服,5~7天为一个疗程,即期疗效达100%,近期疗效也达95%。此外,还可用替硝唑,或用奥硝唑顿服。新药塞克硝唑,1次顿服亦有良好疗效。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中枢兴奋药

下一篇 胞磷胆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