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斑疹伤寒有流斑疹伤寒斑疹伤寒之分,前者系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传播,并发气管肺炎,仅次于Q热肺炎;后者也称斑疹伤寒(murine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并发气管炎多见,而并发肺炎者较少。(一)发病原因流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呈微小双球杆菌状,长0.3~0.6μm,宽约0.3μm,通常寄......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呈微小双球杆菌状,长0.3~0.6μm,宽约0.3μm,通常寄生于病人的皮细胞和体虱的肠壁上皮细胞,病原体对热,紫外线和一般化消毒极为敏感,56℃ 30min或37℃ 5~7h即被杀灭,对低温,干有较强耐受力,-20℃以下可长期保存,在干虱粪中可保存活力达数月,莫氏立克次体在态,染色和对热消毒等的抵抗力均与普氏立克次体相同,无法区,但它对豚,大白和小白极为敏感,注射后致豚发热阴囊高度红肿,致小白,大白发热,致死,而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豚阴囊反应远较莫氏立克次体所起者为弱,它对小白,大白也缺乏致病性,故用豚,小白或大接种试验,以区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

(二)发病机

立克次体先在局部细胞生长繁殖,继而造成立克次体血症侵入各组织器官成典型的增生性,栓性或坏死性管炎和管周围炎性肿(也称斑疹伤寒),此种病变累及全身,尤以皮肤的真皮,上腺等处受累明显,起各种相应的临床症状,病原体释放的毒素起各种中毒症状,发病后2周,管病变最突出,如毛细管通透性增加,管栓塞及瘀斑等,可能与继发迟发变态反应有,在部发生气管肺炎病理变化,要表现为局部充水肿渗出,实变,富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姬姆萨或革兰染色组织,显示间质增生伴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在气管上皮,单核细胞中可存在大量立克次体,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则以肺炎球菌多见,流斑疹伤寒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基本相同,只是后者管病变较轻。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5~15天,大部分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肉酸痛及全身皮疹,常伴有反应迟钝谵妄震颤神经系统及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消化系统症状部受累可成典型的立克次体性气管肺炎,表现在起病数天后出现明显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黏稠,伴胸闷气短,呼吸增速变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及甲床发绀,胸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捻发音,有的患者由于病情较轻,仅表现为气管炎改变,这在斑疹伤寒更易出现,严重者出现力衰竭,水肿症状与体征。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液化验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少数高于10×109/L,偶有在5×109/L以下。计数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

2.试验

外斐反应:流斑疹伤寒患者对变杆菌OX19菌株可产生较高效价的凝集反应尤在发病2周末可达最高峰(1:320~1:5120之间)。斑疹伤寒也可出现类似的凝集反应但凝集效价较低,多在1:160~1:640之间。

3.动物接种

对普氏立克次体敏感,发病早期的患者液接种于雄性豚腔,7~10天后豚发热腹膜检查胞质可找到大量病原体豚阴囊仅有轻度发红,并无明显肿胀,以区斑疹伤寒

(二)其他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部斑点状或斑状渗出性密度增高阴影,具有一般肺炎气管肺炎影像,偶见、段性肺实变阴影。

诊断

诊断以流,热程,皮疹,胸部症状与体征及外斐反应为要依据,借鉴流症状轻重,皮疹性质,补体结试验,豚阴囊反应等特点。

鉴别

须与其他疾病加以鉴的如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肺炎性感冒及其他出疹性急性传染病,表1为流斑疹伤寒斑疹伤寒的鉴要点。

并发症

常见气管炎,肺炎炎,功异常,其他可见口腔炎,中耳炎,严重者出现力衰竭,水肿症状与体征。

治疗

治疗与Q热肺炎治疗相同,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均有特效。伴发细菌感染应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对于并严重神经系统疾患的昏迷、吞呼吸困难小便失者应加强护理予以饲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确保呼吸道通畅。并发力衰竭、休克时,应积极治疗。

预防

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出发,广泛展爱国卫生教育和各项活动,大力进灭虱防虱、灭灭蚤活动,增强全民的卫生防病意识。在流斑疹伤寒的流地区居住者可进灭活疫苗接种。斑疹伤寒多系发,故仅对某些从事病原体操作人员和灭人员进预防性疫苗注射。对医护人员及从事灭、灭蚤、灭虱人员,要求在工作时穿防护衣,将其颈、腕处扎紧,操作完毕将防护衣沸,以达到杀蚤、杀虱、消除病原菌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非洲大蜗牛

下一篇 衡州乌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