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鼻疽

鼻疽(Malleus)属于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是不运动的革兰阴性鼻疽假单孢菌(Pseudomonas mallei)。起马驴骡等牲畜得病。人对鼻疽十分易感,要是接触感染动物治病的。病的体征是在鼻腔头、气管黏膜或皮肤成特异的鼻疽溃疡或瘢痕,在脏、淋巴 结或其他实质器官产生鼻疽。可通过病原法进诊断。较早法之一为将可疑病理材料给豚接种,如果动物于接种后3~5天......
目录

解释

人,马、驴、骡等牲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起,在脏、鼻腔黏膜和皮下成小结,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涕。

概述

鼻疽杆菌的生物地理分布范围与其天然宿的分布相同。而鼻疽病马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人类通过与病畜(马、骡、驴等)直接接触和沫传播而致病。人鼻疽多为发,与其职业有密切的系如兽医、饲养员或实验室人员。

病原

鼻疽杆菌(pseudomons mallei)为革兰阴性杆菌,平均长度2~5um,宽度0.5~1.0um,不孢及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生化反应不活泼。鼻疽杆菌有两种抗原,一种为特异性抗原,另一种为与鼻疽杆菌的共同交叉反应抗原。其内毒素有一种变态反应的蛋白质,鼻疽菌素(mallein),可用于诊断。

传播途径

单蹄类家畜是保存本菌的宿鼻疽病马的液及溃疡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鼻疽杆菌。可以通过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14天。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但以前者多见。

急性期: 患者体温高达40摄氏度,呈弛张热型,发热时伴有恶寒、多汗、头痛、全身疼痛、乏力和食欲减退。在感染部位成炎性硬结,化脓变软,破裂后,流出脓汁,并溃疡。有的病人有肺炎,X-光检查部呈云雾状病变,患者有胸痛咳嗽咳痰,有时中带。有的病人有关节炎和/或漯关节炎。如细菌进入流,可产生血症和脓毒血症

慢性期:全身症状较轻、低热、全身不适、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局部症状与急性期相似。

易感性

人和许多种动物对本病均易感。动物中以马最易感,其次为骡及马。在自然条件下,反刍动物中的牛、绵羊和山羊对鼻疽不敏感。

控制措施

前尚无有效菌苗,原则上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二)严格兽医检验制度

(三)隔离对鼻疽马或鼻疽菌素阳性马以及感染牲畜,集中管理,与健康牲畜严密隔离饲养。

(四)处理与消毒 对放性鼻疽马或病畜尸体应当予以烧毁或深埋。发现病人时,应在严格条进下进治疗,痊愈后能出院。

(五)个人防护 凡从事兽医饲养员或实验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以免感染。

症状

潜伏期不定,平均为4天,一般为数小时至3周,部分携菌者可潜伏数月甚至几年。临床上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型

起病急骤,病初表现体温升高,呈不规则热(39~41℃)、颌下淋巴结肿大。据临诊症状分为皮肤鼻疽鼻腔鼻疽鼻疽

(1)皮肤鼻疽:并发部位在四肢、胸侧和下等处。出现急性蜂窝织炎,局部肿胀,继则坏死及溃破排出脓汁,成边缘不整、喷状的溃疡,并覆有灰黄色的渗出物。皮肤附近淋巴结肿大,结脓肿可沿淋巴管附近组织蔓延,脓肿溃破后排出红色或灰白色脓液,难以愈,可成瘘管。

(2)鼻腔鼻疽:如致病菌侵入上呼吸道,可鼻腔鼻疽,出现蜂窝织炎鼻腔粘膜上有小米粒至高梁粒大小结鼻腔口腔黏膜溃疡及坏死,中隔穿孔,部亦有溃疡成,可见一侧或两侧孔流出浆液、黏液性脓性分泌物

(3)鼻疽:致病菌亦可侵犯下呼吸道,出现鼻疽,患者有胸痛干咳部可出现半浊音、浊音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急性发病患者还可出现全身不适、头痛、发冷、周身酸痛、食欲缺乏呕吐腹泻肿大等。患者常极度衰竭,临床上酷似伤寒或播性结核。如细菌进入液,可产生血症和脓毒血症环衰竭而死亡。

2.慢性型

临床症状不明显,仅有低热或长期不规则发热、出汗及四肢、关节酸痛。皮肤症状与急性期相似。液系统、关节骨髓、眼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可累及。病情发展缓慢,时好时发,携菌者可常年带菌。患者渐见赢瘦,呈恶病质状,自痊愈,但常因逐渐衰竭或突然恶化而死亡。

鼻疽的临床表现较复杂,常不易诊断。可据流特点、与病马接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诊断。

检查

1.脓液或分泌物涂检查

去皮肤脓液或者鼻腔分泌物涂后作亚甲蓝、吉姆萨、瑞特等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的杆菌,但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染色也呈阳性,故此法无法鉴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2.培养检查

接种培养:将病菌接种于豚,待豚病发死亡,取脓汁作细菌培养分离检查,可获得阳性结果。液培养:伴有血症者,可获阳性结果,一般患者阳性率不高。

3.免疫检查

清可作凝及补体结试验,凝试验敏感性较高,效价在1∶64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补体结试验特异性较强,但操作麻烦,效价>1∶20才有参考意义。前较为简便的固相补体结试验已用于检查,对照孔与试验孔溶血环直径差在6mm以上者,判为阳性。鼻疽菌素皮试验:将鼻疽菌素作1∶1000稀释后,取0.1ml注入前24~48h,于局部出现红肿现象为阳性反应,常在病程4周呈阳性反应,可持续数年。近来应用新的鼻疽检验法,如间接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扩溶血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基因探针法等,但国尚未广泛应用。

4.助检查

急性部感染,胸部X或CT检查可见肺炎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

鉴别诊断

鼻疽的临床表现较复杂,常不易诊断,有与患病的马类接触或实验室中曾处理过致病菌等流史,分泌物,穿刺液及液培养,检查(凝及固相补体结试验),鼻疽菌素皮试验,感染物豚接种等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临床上应与鼻疽孢子丝菌病,链球菌蜂窝织炎葡萄球菌感染及播结核病等鉴

并发症

病菌进入液可血症,还可肺炎脏多发性脓肿,多发性关节炎或起死亡。

治疗

一般治疗:

病人须隔离,分泌物、排泄物及换药的料纱布等均应彻底消毒。脓肿必须切流,但要小心谨慎,以免感染扩。对病变严重的组织可考虑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过去多采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人鼻疽。常用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多采用肉注射和静注射的法。一般采用链霉素(1~1.5g)或庆大霉素(16万~24万U/d)与磺胺嘧啶(4~6g/d)或四环素类(2g/d)联应用,直至症状消失。此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喹诺酮类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均对鼻疽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因此选用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也会有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褐带环口螺

下一篇 抗帕金森病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