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Irinotecan),商品普拓,是半成水溶性喜树碱类衍生物,适用于成人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该药可与拓扑异构酶Ⅰ及DNA成复物,使DNA单链断裂,阻止DNA复制及抑制RNA成。其具有抗碱脂酶活性,可延长琥珀碱的神经肉阻滞作用,而非去极化药物的神经肉阻滞作用可能被拮抗。中文称:伊立替康中文:依立替康;(S)-4,11-二乙基-3,4,12,14-四氢-4-羟基......
目录

药品名称

中文称:伊立替康

中文:依立替康;(S)-4,11-二乙基-3,4,12,14-四氢-4-羟基-3,14-二氧代-1H-吡喃并[3',4':6,7]氮茚并[1,2-b]喹啉-9-基1,4'-联哌啶-1'-羧酸酯;伊立替康

商品称: 普拓(进)亿迈林 艾力(国产)

英文称:Irinotecan

英文:1,4'-bipiperidine-1'-carboxylic acid (s)-4,11-diethyl-3,4,12,14-tetrahydro-4-hydroxy-3,14-dioxo-1h-pyrano[3',4':6,7]indolizino[1,2-b]quinolin-9-yl ester

CAS号:97682-44-5

分子式:C33H38N4O6

分子量:586.69

成分

本品要成份是盐酸伊立替康。其化称为(+)-(4S)-4,11-二乙基-4-羟基-9-[(4-哌啶基哌啶) 羰基]-1H-吡喃并[3,4:6,7]吲哚嗪[1,2b]喹啉-3,14-(4H,12H)-二酮盐酸盐三水物。

料为乳酸和醇。

性状

本品(艾力—江苏恒瑞产)为淡黄色至黄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普拓—辉瑞制药产)及(亿迈林—齐鲁制药产)均为淡黄色至黄色液体。

规格

40mg、100mg的注射用粉针,2ml:40mg、5ml:100mg的注射液(C33H38N4O6·HCI计)。

适应症

用于成人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对于含5-Fu化疗失败的患者,本品可作为二线治疗。同时,伊立替康应用于胃癌食管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多种临床试验正在进中,就已得出的阶段性观察结果来看,有很好的临床适用前景,值得密切注。

用法用量

本品推荐量为350mg/m2,静滴注30~90分钟,每三周一次。(注:量似乎偏大,实际操作中以有验的医师指导为准。)

量调整:

对于无症状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或感染(体温超过38℃,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或严重腹泻(需静输液治疗)的病人,下周期治疗量应从350mg/m2减至300mg/m2,若这一量仍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如上所述的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发热及感染或严重腹泻时,下一周期治疗量可进一步从300mg/m2减量至250mg/m2。

延迟给药:

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未恢复至1500/mm3以上前请勿使用本品。当患者曾出现过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严重肠道的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时,本品的使用必须推迟到这些症状,尤其是腹泻完全消失为止。

疗程:

本药应持续使用直到出现客观的病变进展或难以承受的毒性时停药。

特殊人群:

功能受损的患者:当患者的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由(ULN)的1.0~1.5时,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性增加。对该人群应常进细胞计数。当患者的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时,不可用本品治疗。

功能受损的患者:本品不宜用于功能不良的患者。

老年人:未对老年人进过特殊药代动力研究。但是,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尤其是功能的减退机率很大,选择量时须谨慎。

不良反应

1.肠道:

迟发性腹泻

腹泻(用药24小时后发生)是本品的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在所有听从腹泻处理措施忠告的患者中20%发生严重腹泻

出现第一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滴注本品后第5天。有个病例出现假膜性结肠炎,其中1例已被细菌实(难辨梭状胞杆菌)。

恶心呕吐

使用止吐药后10%患者仍发生严重恶心呕吐

其他肠反应:

腹泻及/或呕吐伴随脱水症状已有报导。

少于10%的患者发生与本品治疗有便秘。少见发生肠梗阻报道。

其他轻微反应如:厌食腹痛及黏膜炎。

2.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量限制性毒性。78.7%的患者均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 占22.6%。在可评价的周期,18%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其中7.6%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可逆的和非蓄积的,到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8天,通常在第22天完全恢复正常。6.2%的患者(周期为1.7%)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10.3%的患者(周期为2.5%)出现感染;5.3%的患者(周期为1.1%)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起的感染,2例死亡。贫血的发生率为58.7% (其中8%Hb<8g/dl,0.9%Hb<6.5g/dl)。7.4%的患者(周期为1.8%)出现减少症(<1 00000/mm3),(其中0.9%<5 00000/mm3,周期为0.2%)。几乎所有患者均在第22天恢复。在上市后使用中,曾报道1例因抗抗体导致外周减少症的病例。

3.急性碱能综征:

9%的患者出现短暂严重的急性碱能综征。症状为:早发性腹泻及其他症状,如用药后第一个24小时发生:腹痛结膜炎鼻炎压、管舒张、出汗、寒战、全身不适、头晕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流泪流涎增多,以上症状阿托品治疗后消失。

4.其他作用:

早期的反应如呼吸困难肉收缩、痉挛及感觉异常等均有报道。少于10%的患者出现严重乏力,其与使用本品的确切系尚未阐明。常见脱发,为可逆的。12%的患者在无感染或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情况下出现发热。轻度皮肤反应,变态反应及注射部位的反应尽管不常见,但也有报道。

5.实验室检查:

清中短暂、轻至中度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红素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分为9.2%、8.l%和 1.8%(指在无进展性转移的患者)。7.3%的患者出现短暂的轻至中度水平升高。

禁忌

1.用于有慢性肠炎和/或肠梗阻的患者。

2.用于对盐酸伊立替康三水物或其料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3.用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4.用于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的患者。

5.用于严重骨髓功能衰竭的患者。

6.用于WHO为状态评分>2的患者。

7.老年人慎用。

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由于本品在兔和大实验中发现有胚胎毒性,胎儿毒性及致畸性。因此,妊娠期间不能使用本品。育龄妇女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怀孕,且如一旦怀孕应立即通知医生。尚无法伊立替康是否会从人类乳汁分泌,但因为可能对哺乳婴儿造成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本品治疗期间应停止母乳喂养。(见忌)。

【儿童用药】

儿童使用安全有效性还未确定。

【老年用药】

由于老年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减退机率很大,尤其是功能的减退,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时量选择应慎重。

药物相互作用

尚无药物相互作用面的报道,但伊立替康神经肉阻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具有抗碱酯酶活性的药物可延长琥珀碱的神经肉阻滞作用,非去极化神经肉阻滞可能被拮抗。

用药:伊立替康与大量药物用,如抗组胺药,NSAIDs,吗啡扑热息痛,阿斯匹林,止吐药,H2受体拮抗等,未见具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

与硒元素的相互作用:临床实在伊立替康用药期间同时补充麦硒协同作用有助于减少可逆性肠道反应,提高肠道的硒含量能加速缓释伊立替康毒性。

注意事项

1.本品应在有验的肿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2.考虑到不良反应的性质及发生率,对以下患者应在充分权衡治疗带来的好处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后再选用本药

(1)患者具危险因素,特是WHO为状态评分=2。

(2)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患者被认为不愿遵守有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的忠告时,(当迟发性腹泻一旦发生,需立即和持续给予大量液体及抗腹泻治疗)。建议医院应对这类患者严格管理。

3.本品不能静推注,静滴注时间亦不得少于30分钟或超过90分钟。

4.于迟发性腹泻

患者必须了解,在使用本品24小时后及在下周期化疗前任何时间均有发生迟发性腹泻的危险。静滴注本品后发生首次稀便的中位时间是第5天,一旦发生应马上通知医生并立即始适当的治疗。既往接受过部/盆腔放疗的患者基础白细胞升高及为状态评分>2的患者,其腹泻的危险性增加在治疗不当,腹泻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更是如此。

一旦出现第一次稀便,患者需始饮用大量电解质的饮料并马上始抗腹泻治疗。这种抗腹泻治疗应由使用本品的单位来进。出院的患者应携带一定数量的药物以便腹泻发生时及时治疗。

另外,当腹泻发生时,患者应及时就诊,推荐的抗腹泻治疗措施为:高量的氯苯哌酰胺(2mg/2小时)这种治疗需持续到最后一次稀便结束后12小时,中途不得更改量,本药有导致麻痹肠梗阻的危险。故所有患者以此量用药一面不得少于12小时,但也不得连续使用超过48小时。除抗腹泻治疗外,当腹泻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计数<500/mm3时,应用广谱抗菌素预防性治疗。

除抗腹泻治疗外,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住院治疗腹泻

腹泻同时伴有发热

-严重腹泻(需静补液)

始高量的氯苯哌酰胺治疗48小时后仍有腹泻发生。

氯苯哌酰胺不应用于预防性治疗,甚至前一周期出现过迟发性腹泻的患者也不应如此。出现严重腹泻的患者,在下个周期用药应减量(见用法用量)。

5.

在本品治疗期间,每周应查全细胞计数,患者应了解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性及发热的意义,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体温超过38℃,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应立即住院静滴注广谱抗菌素治疗。

只有当中性粒细胞计数>1500/mm3,可恢复使用本品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无症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00/mm3),发热(体温超过38℃)或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应减量(见用法用量部分)对出现严重腹泻的患者,因其感染的危险性及毒性会增加,应做全细胞计数。

6.治疗前及每周期化疗前均检查功能。功能不良患者(红素在正常值上限的1.0~1.5,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的5倍时)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性很大,应严密监测。本品用于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的患者。

7.每次用药前应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本药恶心呕吐的报道很常见。呕吐并迟发性腹泻的患者应尽快住院治疗。

8.若出现急性碱能综征(早发性腹泻及其他不同症状如出汗、部痉挛、流泪、瞳孔缩小及流涎),应使用硫酸阿托品治疗(0.25mg皮下注射)。对气喘的患者应小心谨慎。对有急性、严重的碱能综征患者,下次使用本品时,应预防性使用硫酸阿托品

9.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功能的减退机率很大,尤其是功能减退,因此对老年患者选择本品量时应谨慎。

10.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应采取避孕措施。

11.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患者应注意,在使用本品24小时。有可能出现头晕视力障碍,因此建议当这些症状出现时请勿驾车或操作机器。

药物过量

Ⅱ期研究中,在严密观察下量曾高达 750mg/m2,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腹泻。因而,为防使用过量,应在专科医院使用。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伊立替康喜树碱的半成衍生物。喜树碱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后者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38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物结,从而阻止断裂单链的再连接。现有研究提示,伊立替康的细胞毒作用归因于DNA成过程中,复制酶与拓扑异构酶I-DNA一伊立替康(或SN-38)三联复物相互作用,从而起DNA双链断裂。哺乳动物细胞不能有效地修复这种DNA双链断裂。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伊立替康和SN-38在Ames试验中均未显示出致突变性。伊立替康在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微核试验中显示了致断裂作用。

生殖毒性:在啮齿动物多次给药试验中,可见雄性动物生殖器官萎缩。雌性大注射14C一伊立替康,其放射性可透过胎盘屏障,大和家兔试验中,可见本品对胚胎胎儿的毒性反应。大注射放射性标记的伊立替康后5分钟,可在其乳汁中检测到放射性,给药4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到药浓度的65倍;雌性大在围产期静注射本品可起仔习能力和雌体重的下降。

尚无足够的和严格控制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若患者在孕期使用本品或在使用本品期间怀孕,应被告之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有生育可能的妇女在本品给药期间应避免怀孕;母亲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致癌性:尚未进伊立替康长期给药的致癌性研究,但进了大连续三周、每周一次静注射伊立替康2mg/kg和25mg/kg,然后恢复91周的试验(大注射伊立替康25mg/kg后,其Cmax和AUC分约相当于人每周给药125mg/m2后的7倍和1.3倍),结果显示,子宫喇叭子宫膜间质息肉子宫膜间质肉瘤发生率的增加有明显的量依赖性。

【药代动力

文献报导,人体静注射本品后,伊立替康浆浓度呈常指数消除。平均消除半衰期为6~12小时,活性代谢产物SN-3 8的消除半衰期为10~20小时。因为其酯和羟基酸是化平衡的,故活性酯和SN-38的半衰期与完整的伊立替康和SN-38的半衰期相近。

在50~350mg/m2的量范围伊立替康吸收面积(AUC)与量呈线性递增系:SN-38的AUC增加要小于量的增加。在90分钟滴注本品后1小时,活性代谢产物SN-38达到最大浓度。伊立替康浆蛋白的结率为 30%~68%,明显低于SN-38与浆蛋白的结率(大约95%)。伊立替康要在由羧酸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SN-38,后者代谢为葡萄糖甙酸,活性为SN-38的1/50~1/100(由体细胞毒性检测)。体分布不明;药物及代谢产物尿排泄:伊立替康为11%~20%,SN-38<1%,SN-38糖甙约3%。给药48小时后胆汁蓄积和尿排泄的药25%~50%。

【贮 藏】

遮光,密保存。

【包 装】

西林瓶装,1瓶/盒,有40mg及100mg两种规格。

效 期】

24个月

【执标准】

WS1-(X-166)-2005Z

【生产企业】

企业称:辉瑞制药;安万特制药;齐鲁制药;江苏恒瑞医药份有限公司

临床研究

【功效治】 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治疗既往未接受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单一用药,治疗含5-氟尿嘧啶化疗案治疗失败的患者。

【化成分】 山梨醇,乳酸和注射用水。

【药理作用】 本品为抑制细胞生长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L-抗肿和免疫抑制)。实验资料 :伊立替康是半喜树碱的衍生物,能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它在大多数组织中被羧酸酯酶代谢为SN-38,而后者作用于提纯的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比伊立替康更强,且对几种和人肿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也强于伊立替康。SN-38或伊立替康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叉,由此产生细胞毒性。这种细胞毒性是时间依赖性的,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在体外实验中,并未发现伊立替康和SN-38可被P-糖蛋白MDR有效识,且显示出对阿霉素和长春碱耐药的细胞系仍有细胞毒作用。另外,在体实验中,伊立替康模型显示了广谱的抗活性(PO3导管腺癌,MA-16/C乳腺癌,C38和C51结肠腺癌),并有抗人异种移植肿的活性(Co-4结肠腺癌,MX-1乳腺癌,St-5和SC-6腺癌)。伊立替康对表达P-糖蛋白MDR的肿(长春新碱和阿霉素耐药的P388病)也有抗活性。本品除具有抗肿活性外,最相的药理作用为抑制乙酰碱酯酶。临床资料 :单药治疗 :在超过980例含5-FU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中进了本品3周案的II/III期临床试验。在II期临床试验中,有455例患者接受了3周给药案,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是30%,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8周。另外,在304例患者接受的每周治疗计划的非对比性II期临床试验中,本品的给药量为125 mg/m2,每次持续90分钟静滴注,连续给药4周之后休息2周。研究表明,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7周,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在193例接受初始量为125 mg/m2的每周给药案患者中,观察到的安全性和3周给药案的安全性相似。发生首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第11天。联治疗 :有385例既往未接受治疗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入组一项2周给药案或1周给药案的III期临床试验。在2周给药案的第1天,本品的给药量为180 mg/m2,每2周重复一次,在静滴注本品后,滴注亚叶酸(200 mg/m2,连续2小时静滴注)和5-氟尿嘧啶(先以量400 mg/m2静推注,之后以量600 mg/m2连续22小时静滴注)。第2天,以相同的量和案给予亚叶酸和5-氟尿嘧啶。在1周给药案中,本品的给药量为80 mg/m2,随后滴注亚叶酸(500 mg/m2,连续2小时静滴注),然后滴注5-氟尿嘧啶(2300 mg/m2,连续24小时静滴注),重复6周。另外,本药治疗组的至一般状态明显恶化的中位时间比单独使用5FU/FA治疗组显著延长(P=0.046)。在此II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EORTC QLQ-C30调查表进生命质量评估。在本药组最终衰退的时间显著延迟。在整体健康状态/生命质量进展面,本药治疗组尽管不显著但有轻度改善,表明本药治疗有效且不影响生命质量。

【药物相互作用】 本药具有抗碱脂酶活性,可延长琥珀碱的神经肉阻滞作用,而非去极化药物的神经肉阻滞作用可能被拮抗。

【不良反应】 对765例接受单药治疗,使用推荐量350mg/m2的患者,及145例接受联治疗,使用普拓推荐量180mg/m2,每2周给药一次,联5-氟尿嘧啶/亚叶酸治疗的患者进的研究表明,有一些不良反应可能与使用普拓有肠道:迟发性腹泻腹泻(用药24小时后发生)是普拓的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在单药治疗中:在所有听从腹泻处理措施忠告的患者中有20%发生严重腹泻。在可评估的周期,14%出现严重腹泻。出现第一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滴注普拓后第5天。在联治疗中:在所有听从腹泻处理措施忠告的患者中有13.1%发生严重腹泻。在可评估的周期,3.9%出现严重腹泻。个病例出现伪膜性结肠炎,其中1例已被细菌实(难辨梭状胞杆菌)。恶心呕吐:在单药治疗中,使用止吐药后约10%患者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在联治疗中,严重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分为患者的2.1%和2.8%)。其他肠反应:腹泻及/或呕吐伴随与腹泻及/或呕吐脱水症状已有报导。可发生与普拓及/或氯苯哌酰胺治疗有便秘。在单药治疗中有少于10%的患者发生。在联治疗中有3.4%的患者发生。少见发生肠梗阻肠出报导报道。罕见肠穿孔。其他轻微反应如:厌食腹痛及粘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量限制性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可逆转和非蓄积的;无论在单药治疗或联治疗中,到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8天。在单药治疗中:78.7%的患者均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占22.6%。在可评价的周期,18%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其中7.6%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通常在第22天完全恢复正常。62%的患者,周期为17%,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2例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占22.6%。在可评价的周期,18%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其中7.6%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通常在第22天完全恢复正常。6.2%的患者,周期为1.7%,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10.3%的患者(周期为2.5%)出现感染;5.3%的患者(周期为1.1%)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感染,2例导致死亡。贫血的发生率为58.7%(其中8%Hb<8g/dL,0.9%Hb<65g/dL)。7.4%的患者(周期为1.8%)出现减少症(<100,000/mm3),其中0.9%的患者计数£50,000/mm3,周期为0.2%。几乎所有患者均在第22天恢复。在联治疗中:82.5%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占9.8%。在可评价的周期,67.3%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m3,其中2.7%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3。通常在7-8天完全恢复正常。3.4%的患者(周期为0.9%)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2%的患者(周期为0.5%)出现感染;2.1%的患者(周期为0.5%)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起的感染,1例并感染,1例导致死亡。贫血的发生率为97.2%(2.1%Hb<8g/dL)。32.6%的患者(周期为21.8%)出现减少症(<100,000/mm3),无严重减少症出现(<50,000/mm3)。在上市后使用中,曾报道一例因抗抗体导致外周减少症的病例。急性碱能综征:在单药治疗中9%的患者出现短暂严重的急性碱能综征,而在联治疗中仅为1.4%。症状为:早发性腹泻及其他症状,例如:用药后第一个24小时发生:腹痛结膜炎鼻炎压、管舒张、出汗、寒战、全身不适、头晕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流泪流涎增多。以上症状阿托品治疗后消失。其他作用:早期的反应如呼吸困难肉收缩、痉挛及感觉异常等均有报道。在单药治疗中少于10%的患者出现严重乏力,而在联治疗中为6.2%。其与使用普拓的确切系尚未阐明。常见脱发,为可逆转的。在单药治疗中12%的患者在无感染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情况下出现发热,而在联治疗中为6.2%。在与腹泻和/或呕吐脱水患者或血症患者中,少数病人出现功能不良、压或环衰竭。实验室检查:联治疗:在无进展性转移的患者中,清中暂时性的SGPT、SGOT、碱性磷酸酶或红素水平升高(1度和2度)的发生率分为15%、11%、11%和10%。暂时性的3度升高发生率分为患者的0%、0%、0%和1%。未观察到4度升高。

忌症】 慢性肠炎和/或肠梗阻炎性肠病和/或肠梗阻,对盐酸伊立替康三水物或普拓中的赋型有严重过敏反应史。孕期和哺乳期。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5倍。严重骨髓功能衰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核糖核酸

下一篇 美司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