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鲎 (读音:hòu,拉丁:Limulidae,英文:Horseshoe Crab),为马蹄蟹、夫妻,是一种肢纲剑尾海生肢动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有“活化石”之称。螃蟹,身体分成头胸与部;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无触角,头胸部的第一对附肢成螯状;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世界上现存的为两亚科三属四种,原产地: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
目录

物种起源

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类刚刚问世,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人们曾发现了今5亿年鲎科(Limulidae)前的化石,它与早已灭绝的三虫是近亲。有人也称它为马蹄蟹,其实它与蟹没有系,倒是跟蝎、蜘蛛有亲缘。肢动物肢纲剑尾动物,现存有3属4种,分布在美洲和亚洲部分沿海中。中国长江以南东、南海沿岸、广西沿海、金门沿海、澎湖沿海等地有它们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大都进化或者灭绝,而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样貌,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形态特征

体型

科共有4个物种,蝎最小,巨最大,体长可达60厘米(包括尾长),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骼,呈黑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体近似瓢,分为头胸、和尾三部分。头胸甲宽广,呈半月面有6对附肢;甲较小,略呈六角,两侧有若干锐棘,下面有6对状游泳肢,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进呼吸;尾呈剑状。体为棕褐色。平时钻入海沙生活,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雌雄成体常在一起。

结构

鲎甲的面隐约可见三条纵嵴,中嵴前端两侧有一对单眼,侧嵴外侧各有一复眼。头胸部面具有6对附肢围在外。第一对为螯肢,短小,仅由3组成,末端呈钳状。其余5对附肢均由7组成,统称步足。其中第二对(脚须)的末端在雄性变为钩状,用以抱握雌体。步足中的前4对末端均呈钳状,近端基侧有长刺用以咀嚼食物,故称颚肢。最后一对步足末端不呈钳状,但有几个突刺呈耙状,用以掘沙或清除附着物。最后一对步足之后有一对唇瓣(chilaria),其侧也有刺,被认为是退化的第七体附肢的基

部体成一六角甲,甲后端为尾剑(telson)。面靠中线处有6对小,是肉附着处。甲侧缘各有一列(一般6个)可动的短刺部亦有6对附肢。其中第一对左右愈状,其下有生殖孔故称生殖厣(genitaloperculum),盖在其他附肢之上。其余5对附肢改变成书鳃,每对附肢亦左右愈呈薄状,的下表面体壁向外折叠成上百个薄(lamellae),如书页状排列,用以扩大表面积并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书鳃。由书鳃的运动可激起水流通过,以呼吸。尾剑细长呈三梭,与部有关节相连,用以支撑身体,特是在翻转时。

神经

鲎神经系统呈链状,但愈在一起。头胸部的神经成一团,围绕着食道,称为,可分为前与后。头胸部附肢均由支配。后为神经索及五个神经,支配部附肢。

眼睛

的单眼也具有角膜、晶体及网膜细胞,复眼中的小眼数少且排列稀松,色素存在但不成可动屏幕,虽然可看到物体的移动,但由于小眼数过少很难成像。因此,的复眼常作为光刺激与轴突传导的神经生理研究的材料。头甲前端面还有化感受器。

雌雄

雄性个体头胸甲前缘为一凹陷处,且第二及第三对步足特化为钩子状,而雌的头胸甲前缘为弧状,在步足面皆为钳状;在面,雄甲的缘棘为六对,雌甲缘棘为三对长的及三对短的,以免妨碍雄的伏身拥抱;另外也可以从生殖厣的生殖孔来判雌雄。

生活习性

为习性

鲎如同其它肢动物,是以壳而后成长的。由一次的壳而长大约之前体型的1.3-1.4倍,但死亡率也高,是一种博命的成长。的卵于孵化前在卵膜脱皮四次,因此仔细观察回转卵,卵中就有如仙女的羽衣状薄纱的壳,在回转卵此时的体已成了像的体。在刚孵化出的第一龄幼生由其态看,与成体的很相似,只是还没有那特征的尾剑。第二龄幼生其体长约为10mm,而在第一龄幼生时没有的尾剑,在此时期也明显的长出来。

壳是由头胸部的周缘裂,而新的旧体才由其间隙跑出来。刚脱皮的甲壳非常柔软,这甲壳要恢复到原来的硬度,也需要相当的日子,几乎令人怀疑它是否会恢复到原来的坚硬度。由于生长速度慢,所以是一种不大能长大的动物,至今仍不明白确定几年才能生长成成体。大概认为雄的15次皮,而在第13年成成体;雌的16次皮,于第14年成成体。

它们可以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欢钻进泥沙中并在泥里爬生长得不算快,它们须要16次壳(壳一次称一龄,但并不是一年一次壳,的小时候壳次数较多次),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

食物习性

要为肉食性动物,取食环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取食时用螯肢将食物送到口部,用颚肢的基磨擦、咀嚼后再送入后为食道,食道前膨大成磨(gizzard),其中有角质齿可研磨食物,瓣膜后进入中肠。其前端膨大处为,有1-2对发达的盲囊(hepaticcecum),其分支到达头胸部及部,并有的两侧。

栖息环境

居住于沙质浅水海域,常爬或全身潜于泥沙中。它的栖息地点与年龄有,通常稚生活于海岸泥滩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游向外海生活。于冬季时会选择在较深的海域生活,直到来年水温回升时再迁往浅水域觅食或于沙岸产卵。晚夏才产卵孵化的稚可以潜伏在低潮线潮间带过冬,天好时会爬出摄食。

消化系统

盲囊是食物化消化及吸收的场所。中肠后为直肠,以肛门部末端、尾剑之前的面。环系统为放式。消化道面有一管状心脏,位于围窦中,具8对孔,管发达,向前有3个前动脉,两侧有4对侧动脉动脉分支进入组织后,在成两个大的窦。液由窦流入书鳃,经气体交换后再窦、孔流回心脏液中含有青素及一种变细胞,这种变细胞具有很强的凝功能。排泄器官为四对基腺,位于磨的两侧,由腺体收集的代谢废物送入一共同的囊中,再排泄管、膀胱、排泄孔在最后一对步足的基部,基腺也兼有水分调作用。

分布范围

分布于美洲大西洋沿岸,从北美东部缅因州海岸至西哥湾。日本韩国、中国长江以南海岸(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以及金门、香港越南菲律宾、婆罗洲和印尼沿海。新加坡、婆罗洲、印尼、泰国、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沿岸至印度孟加拉湾沿海。东南亚沿海至印度孟加拉湾,包括孟加拉、泰国、印尼及婆罗洲等地。喜欢居位于盐度较低的河,同时具有溯河而上的习性。

繁殖饲养

鲎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肠的两侧,直延伸到部,一对短的生殖导管以生殖孔在生殖厣下。每年夏季为繁殖,成出现于每年 5月到8、9月间(产卵季),东北季起即会迁徙至20-30米深海域越冬。出现季时母及雄于大潮清晨或傍晚,集体游上潮间带高潮线附近的沙洲产卵,从深海游到近海潮间带的沙滩上,雌雄聚集在潮间带,由雌扒沙作窝。雄性以脚须抱住雌性,雌性以附肢挖坑产卵时,雄性排在卵上,体外受。产卵后雌雄分

卵产在5厘米深的沙中。当潮水退去时,埋在沙里的卵便不会位于水下,这样它们就安全地避水生捕食动物。另外,卵的发育要求它们被埋在沙滩上比较高的地,但又不能太高;如果卵埋得太高,它们就会因为太干而不能孵化成幼;如果埋得太低,又会因为沙里的氧含量不足而死去。

利用笫6对步足端基部呈5个扁平可动的、张花瓣的突起物作为工具,在高潮线沙滩上挖深6-11厘米,然后两个生殖孔同时产卵,每产卵200-630枚,卵直径约0.3厘米,淡鹅黄色。随之雄液撒到卵堆上,再由潮水上涨时冲刷上来的泥沙将卵堆覆盖,约2厘米厚,卵便在沙层中进孵化。然后,这一对又向前爬20厘米左右,重复以上过程。大约产十几堆卵后,潮水退去,这一对就乘夜色撤离海滩,回到海里。

卵孵化之后,至高潮线附近的泥滩地,变态下来,过底栖的生活,以泥滩上之细小生物或碎为食。长大至4-5厘米随水流逐渐迁移到以沙为的地区,至10厘米上下就离潮间带到较深海域生活。在深海中经过数年的成长后,当达到成体时,雄即会找雌而为配对,当到生殖季时仍固定游回到海边产卵。

卵为中黄卵,但为完全卵裂,发育中经过三幼虫阶段(trilobitelarva)。此发育阶段因相似于三虫而得。刚孵化的幼虫尾剑不突出,仅两对书鳃,13-14龄连续蜕皮后发育成成体,性成熟在第三年。利用沙吸收阳光的热量,卵大约过40天孵化出幼。刚出卵壳的幼,在尚未蜕皮之前没有尾剑,样子很像6亿多年前的古生物三虫,所以被称作三幼虫。

种类介绍

科(3属 4种)
中文 者及年代英文
1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Latreille, 1802Southeast Asian Horseshoe Crab
2美洲Limulus polyphemusLinnaeus, 1758Atlantic Horseshoe Crab
3Tachypleus gigasMüller, 1785Indian Horseshoe Crab
4中华三刺Tachypleus tridentatusLeach, 1819Japanese Horseshoe Crab

主要价值

20世纪末以来,这默默无闻的却一跃而闻遐迩了。这还要从的复眼和液谈起。

复眼

鲎有四眼,一对复眼位于头胸甲两侧,一对单眼位于头胸甲前中线。的复眼由800-10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视觉单位。但小眼除具视觉细胞外还有一至两个特殊的偏细胞,相邻小眼间的偏细胞还以侧向分枝(侧向神经)相联,外界的全部信息需细胞传入至。著的生理家哈特兰用微电极和其他电生理实验明,当光照面积由一个小眼向附近一个小眼扩大时.前一小眼所发出的电冲强度非但不增强反而减小。这就是说,当一个小眼受光照兴奋时,它周围的小眼反而受到抑制。原来抑制是小眼偏细胞侧向神经发挥作用的结果,人们称之为“侧抑制”。研究指出,由于有了侧抑制,就可以对接受到的视觉信息进抽提和加工,增强所视影像的边缘反差、略去细而突出轮廓.从而提高了观清晰度。这就保在海底看清物体。准确捕食或有效避敌。由于这一发现,哈特兰获得了1 967年诺贝尔医生理奖。据侧抑制原理.工程师们用于电视图像的发送中,获得清晰的图像。

对人类的另一奉献就是它的液。1956年发现,在给注入革兰氏阴性细菌后,很快就因液凝固而毙命。后8年不懈地探索,原来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膜产生的致死分子“内毒素”,激活了细胞中的一种酶。致使液蛋白由溶变为凝而凝固。用检验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的试验,在医界称为“试验”。试验的灵敏度甚高.能检测出1毫微克/毫升甚至1微微克/毫升的内毒素,而且检验速度快,只需15分钟。今天,由制成的干品“”;很快就被用到了如膜炎、霍乱鼠疫百日咳等由革兰氏阴性细菌起的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同时,在药品检验、食品卫生、环境监测等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但是,长到成年需漫长的8年,杀不仅满足不了需求而且会使资源枯竭。每只雌可产卵8万粒,可采50毫升。其液遇氧变蓝。提纯、冷却、干后呈粉末状。中国南海人工养,活体抽制成的产品也投入市场。

动物保护

种群现状

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8-13年才能完成繁殖。但资源现在已急剧减少。由于填海造地、滩涂发等原因(因为它很挑地生长失去了赖以生息的浅海沙滩。

由于的自身价值不菲,2000年以来大量出现用它的壳做原料的甲壳素加工厂;同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所以无法逃被滥捕滥杀的命运,面临着灭绝性的灾难。

在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是重点保护动物,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2016年7月21日上午,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北海边防支队西场边防派出所将查获的1000余只“无”中华运送到北海渔政码头,将它们放归大海。

濒危原因

一、作为医药被利用:用细胞制成试,可以快速而灵敏检测内毒素,中国要来源之一,因此被大量猎杀。

二、作为食物被利用:中国在其分布地成千上万地被捕捞,销往全国各地,并被当成盘中餐,资源严重减少。

保护措施

保护区

遂溪自然保护区

广东湛江遂溪中国自然保护区,遂溪县人民政府2000年9月7日《于设立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批复》(遂府函「2000」47号)设立。

遂溪中国自然保护区位于遂溪县草潭镇角头沙咀东北至西北(即东至:109°47′59″,西至:109°45′08″,南至:21°20′08″,北至:21°22′35″)海域,总面积1000公顷。保护区设有面积350公顷的核区;面积510公顷的缓冲区;面积140公顷的实验区。

平潭岛特保护区

平潭岛是大陆享誉世界的产区,当地中国产量曾居全国第一,然而,由于福建人爱吃,大量捕抓及各种原因,上世纪末,平潭中国已难觅踪迹,成为了濒危物种。多年来,平潭县和福州市政府不断加大中国的保护力度,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捕捉、驯养繁殖利用、收购、出售中国及其产品,以此来加强对中国的保护。然而,由于中国生长周期长,幼年的中国需要近13年时间才能繁殖,因此保护势依然严峻。

2010年4月,记者从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了解到,福建平潭岛中国保护区正在酝酿建设中。这个保护区建成后,可为中国提供繁衍和越冬的安全场所。

南三岛类自然保护区

2003年11月20日,湛江市坡头区人民政府批准(湛坡府函[2003]45号文),建立了南三岛类自然保护区,级为县级,要保护珍稀濒危的中国类品种。

该保护区位于光秀丽的南三岛东部下利剑沙至大王庙一带海域,面积2185.5公顷,其四至范围坐标为:

N21°11′48″,E110°37′18″; N21°11′48″,E110°38′54″;

N21°08′06″,E110°37′30″; N21°08′06″,E110°35′24″。

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为核区、试验区和缓冲区,其中核区面积838.1公顷,试验区面积488.6公顷,缓冲区面积858.8公顷。

广西中国保护区

2009年3月,广西渔政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滥捕滥杀这种珍贵动物的现象在沿海地区非常严重。中国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由于北海水质好,无污染,特中国生存,有部门正在筹划建立一个中国保护区。

国外文献表明至少有11种迁徙鸟类及部分类以卵为要食物,因此也是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数量减少,将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部分生物家及厂家等已向国家建议设立保护区及立法保护

保护级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录ver3.1——数据缺乏(DD)。

一、中国与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录》为濒危级

二、为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录》为易危级

物种危害

危害

食用危害

在世界部分国家包括国某些地区有食用的习惯,法也各不同,有烤的,煲汤的。

但据世界各国医界的研究表明:食用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危害。

1.鲎肉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皮肤过敏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的肉质含有大量环酰胺嘌呤类化物质。据现代医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浆的要成分是蓝蛋白,每1ml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每只(雄、雌性)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在600~1300mg。据医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要蓄积在脏,对功能不全者,可加速细胞坏死或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此外,这种(Cu2+)质还可发人体造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防止

人工育苗

中国由于具有很高的济和药用价值,遭受大规模滥捕乱杀,数量急剧锐减,我国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危险.人工育苗及海区放流是一种保护和恢复资源种群有效可的措施.研究人员从2004年7月至9月,在厦门水产技术推广站进人工授,并以人工授培育的幼体为材料,模拟海区生态环境,自2004年10月14日至2005年3月15日进幼体钻沙、钻泥实验,并比较幼在不同生态环境生长发育情况,共计152 d.结果表明,幼具有钻入沙或泥的生活习性,且幼在含沙或泥的海水比在普通海水中生长发育的情况更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