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A链球菌群感染

A链球菌群又称化脓性链球菌,是人类细菌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起的感染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体炎,也可致部感染、猩红热、皮肤软组织感染,并可致全身性感染,该菌也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湿热急性小球肾炎的间接原因,近年来由A组链球菌所起的严重感染,侵袭性A链球菌群的发病率的增长,也起了人们对该类细菌感染更大的注。A链球菌群(group A streptococci)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
目录

概述

A链球菌群(group A streptococci)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人类细菌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起的感染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体炎,也可致部感染、猩红热、皮肤软组织感染,并可致全身性感染,该菌也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湿热急性小球肾炎的间接原因,近年来由A组链球菌所起的严重感染,侵袭性A链球菌群(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us infections)的发病率的增长,也起了人们对该类细菌感染更大的注。

病因

(一)发病原因

A链球菌群呈乙型溶血反应,故过去称其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生化分类法此菌为化脓链球菌,依其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可分为90多种清型,前对表面抗原R,T,S蛋白成分的作用还不了解,M蛋白则是链球菌有致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抵抗机体白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如无M蛋白则无毒力,机体感染后可获得对M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力,且可保持数年,细胞壁有脂磷壁酸质(lipoteichoic acid)也是一种重要毒力因子,能使细菌附着到宿黏膜及细胞膜上,A链球菌群的致病力还来自产生的毒素和细胞外蛋白,毒素有:

①致热性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亦即红斑毒素,为一种耐热蛋白,有抗原性,除可使皮肤发生猩红热样皮疹外,尚有化脓,细胞毒,增强内毒素毒性等作用,还具有超抗原作用,至少有A,B,C三种(有人认为有四种)不同的抗原型,原不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与能产生红斑毒素的噬菌体作用后可变为产毒株,

②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以及损伤心脏的作用,有O和S两种链球菌溶血素,O链球菌溶血素有抗原性,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保持数月之久,故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的标志之一,S链球菌溶血素无抗原性或抗原性不强,体尚未查到其抗体。

A链球菌群产生的细胞外蛋白有

①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可溶解组织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在组织中扩

链激酶(streptokinase)又纤维蛋白酶,能使液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从而阻止液凝固或可溶解已凝固的块,③链道酶,又称核糖核酸酶(DNase),能溶解具有高度黏性的DNA,此酶有A,B,C,D四种不同的清型,有抗原性可产生抗体,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核苷酶(NADase),能分解相应的组织成分,从而破坏机体的某些防卫能力,例如白细胞可被杀灭,⑤清混浊因子(opacity factor,OF),是一种α脂蛋白酶,可使马清变混浊,有抑制机体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作用。

(二)发病机

细菌落到呼吸道黏膜或其他组织上,繁殖很快,由于M蛋白有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若当时机体抵抗力低下,难以将细菌很快消灭,细菌在增生过程中,可产生溶血素,使宿细胞分解,死亡,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可破坏宿组织屏障而使感染扩,链道酶(streptodornase)可降解宿细胞的核酸,使之成为炎性灶中有利于细菌的养成分,炎症物质的堆积以及链球菌的增生,导致局部组织pH下降,更有利于细菌蛋白酶活性增强,进一步加重组织破坏,加上机体的炎症渗出反应,成了局部组织的化脓变化,进而可血症血症,出现膜炎,腹膜炎等疾病,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SPE)除可发热,化脓,皮疹外,近年认为还具有超抗原(superantigen)作用,可非特异性地刺激T细胞增生,释放TNF,IL-1,IL-6,IFN-γ等细胞因子,大大增强内毒休克作用,同时减低机体的吞噬细胞及B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导致临床出现中毒休克样综征(toxic shock-like syndrome,TSLS),也可称作链球菌中毒休克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有实验明致热性外毒素A(SPEA)的毒性明显大于SPEB和SPEC,在TSLS的发病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A链球菌群感染的2~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湿病小球肾炎心脏可出现炎,心包炎和膜炎,其后造成瓣膜损害,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发性关节炎及小球肾炎的发生,可能与链球菌抗原抗体复物有,近来认为链球菌M蛋白和外毒素均为超抗原,超抗原可能为起感染后自身免疫原因之一。

症状

A链球菌群可起全身各处的化脓性疾病,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急性咽喉炎,急性扁体炎:患者以儿童为多,多发生于冬春季,患者可有发热咽痛头痛症状,检查可见部及体充水肿以及脓性渗出物,可成伪膜,恢复期部分患者可出现湿病肾炎

2.丹毒:皮肤有微小损伤(如足癣)或发生退化时(老年)有利于丹毒的发生,细菌进入破损处后可淋巴扩,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性症状,数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边界清楚,且高出正常皮肤,严重者可出现含有脓性液体的大疱和组织坏死,附近淋巴结可肿大且有压痛。

3.皮肤及组织感染:新生儿脐部感染;婴幼儿可患脓疱病;手术感染等,蜂窝织炎常可导致血症,最严重的为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为皮下深部筋膜及脂肪进性坏死性感染过程,感染多起始于创伤(不显眼的外伤)或手术,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很快向外扩展,24~48h病变处色由红变紫,继而变蓝,成含有黄色液体的水疱和大疱,在第4~5病日时紫色始坏死,7~10天时边界清楚,坏死的皮肤落,显出皮下广泛的坏死组织,患者发高热,衰弱反应迟钝,极易血症血症,实际上TSLS患者多伴有严重的组织感染,尚有患者可患炎,但多与坏死性筋膜炎并存,单发者少见。

4.中毒休克样综征(TSLS)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已少见的严重A群菌感染又明显增多,患者多为20~50岁身体健康者,病原菌多为A组菌M1和M3型,还有M12和M28型,均能产生外毒素A和B,入侵门户多为皮肤和软组织,特重要的是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可占70%),部感染亦为重要来源,患者发冷,高热,伴有某部位剧烈疼痛,如肢体,胸部,心脏(可似梗死),关节部(像腹膜炎样)等处,均有压乃至休克,嗜睡,意识模糊甚至精神错乱,出现幻觉等。功能受损甚至急性肾衰竭;功能可异常,ALT及红素可增高;还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征,不少患者清蛋白减低,钠减少等,虽现代化抢救及治疗,病死率仍在30%以上,总之TSLS的临床表现与葡萄球菌起的TSS无何区,均有:①发热。②压。③猩红热样或红斑样皮疹,后期脱皮。④伴有3个以上重要器官的损害,如肾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征,功受损以及功能异常等。

5.其他感染:A链球菌群可眼炎,鼻窦炎,阴道炎,子宫膜炎,肺炎等,机体免疫力不足者可发展成血症,进而出现膜炎,膜炎,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产褥热栓性炎等。

诊断

要依据细菌培养,除做溶血反应外,应以清分类法确定其群及型,检测患者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效价在1∶400以上有诊断意义。

鉴别

1.白喉:起病较缓,发热较本病为低,部充不著,覆盖灰白色假膜,并可波及软悬雍垂壁等部位,假膜不易拭去,剥离时可留下出面,拭培养及涂检查有助于诊断。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体征可与链球菌感染相仿,但发热持续时间长,抗菌药物无反应,周围象中异常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3.樊尚(奋森)峡炎:口臭著,扁体及软上有污灰色假膜,继发性坏死,并有坏死组织落后成的浅溃疡,周围组织无明显充水肿,病变多为一侧性,全身症状轻,热度低,白细胞计数正常,渗出物涂可找到樊尚螺旋体和梭杆菌。

4.药疹:可呈猩红热样皮疹,有服药史及一定潜伏期,无峡炎及“草莓”改变,中毒症状轻。

5.麻疹:起病初有明显卡他症状口腔麻疹黏膜斑,起病后4天出疹,为丘疹,分布广,皮疹之间皮肤正常。

6.风疹:浅红色斑疹后,枕淋巴结肿大,症状轻,无“草莓”。

7.金葡菌感染:由于该菌有红疹毒素,亦可呈猩红热样皮疹,鉴要依靠细菌培养。

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但应考虑到可能有耐药菌株,应加大量或改用他药,如红霉素克林霉素,第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等。最好参照当地药敏结果选用。

由于A组链球菌感染与湿热的密切系,湿心脏病或湿热病人宜预防应用抗菌药防止链球菌呼吸系感染的发生青霉素为首选预防用药,可应用苄星青霉素,成人每月注射120万U小儿60万~120万U疗程数年以上,直至病情稳定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予红霉素250mg每天2次长期服用如病人不能坚持长疗程者可定期作拭培养,发现A组链球菌时则急性链球菌咽炎青霉素红霉素治疗一疗程量同前述。

猩红热病人应予以隔离治疗以控制传染源隔离期6天,拭培养转阴无并发症者即可出院,亦可家隔离幼托机构或校发生猩红热流时,对急性咽炎和扁体炎者均应猩红热隔离治疗,对易感人群中密切接触者检疫7~12天,也有张给予青霉素预防用药者。

对带菌者亦应予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此对幼托机构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预后:

除侵袭性A组链球菌感染外在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后,预后良好湿热小球肾炎的发病亦减少侵袭性A组链球菌感染前病死率高如能尽早诊断及治疗中应用抗毒素或细胞因子其预后可能改观。

检查

1.周围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感染严重者,如TSS病人细胞分类可呈左移,猩红热者出疹后嘈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至5%~10%,TSS病人计数起病时可正常,继而下降。

2.尿常规

热病人可出现蛋白尿,并发肾炎尿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细胞和管型,无并发症者尿液异常在热退后消失。

3.细菌培养

拭或伤等处分泌物或渗出物有A组链球菌生长,恢复期清可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抗体,由侵袭性A组链球菌所致TSS,其培养阳性率可高达60%。

4.其他

TSS病人可出现功能减退,氧饱和度降低,功能,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

TSS病人可出现功能减退。

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

感染直接侵袭邻近组织器官或蔓延至管腔,此类并发症多见于儿童,常见者有化脓性颌下或颈部淋巴结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扁体周脓肿后壁脓肿等,链球菌通过筛蔓延致膜炎,脓肿和颅窦栓塞者偶见,由A组链球菌所致肺炎脓肿纵隔炎心包炎等前均甚少见。

2.迁徙性并发症

由细菌源性播可产生化脓性关节炎,膜炎,膜炎或脓肿骨髓炎和脓肿等,前此类并发症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以来已罕见。

3.非化脓性并发症

由链球菌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湿热急性小球肾炎

除某些“皮肤”型菌株外,A组链球菌均可湿热,一般在急性扁体炎或峡炎后3周时起病,但亦有短至2~3天,长至1个月左右发病,湿热在扁体炎和猩红热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2.8%,丹毒湿热的发生率不详,脓疱疮后不发生湿热,但可致小球肾炎

急性小球肾炎多在链球菌感染后第3周起病,A组链球菌的某些型感染与肾炎发病有,如呼吸系感染菌12型以及致脓疱疮的49型均为肾炎的常见菌株,其他尚有1,4,25,55,57,60和61型等,在可小球肾炎的链球菌感染中,并发该病者可达10%~15%。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鲎壳

下一篇 靛玉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