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刺皮

本中药信息要描述黄刺皮用于清湿热;解热毒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肿。和黄刺皮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肿的相信息种中文黄刺皮 【药 】:黄刺皮 【拼 音】:HUANGCIPI 【来 源】:为子叶植物小檗植物直穗小檗皮。 【功 效】:清热燥湿,泻解毒。 【 治】: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痘,下肢肿痛,潮热盗汗目痛口糜疮,乳腺炎疮初起。 【性味归经】:苦......
目录

中药简介

种中文黄刺皮

【药 】:黄刺皮

【拼 音】:HUANGCIPI

【来 源】:为子叶植物小檗植物直穗小檗皮。

【功 效】:清热燥湿,泻解毒。

治】: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痘,下肢肿痛,潮热盗汗目痛口糜疮,乳腺炎疮初起。

性味归经】:苦,。入大肠

】:黄三刺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河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间,始出时,砍取较粗的,刮去粗皮,去掉木,取黄色皮层及韧皮层,晒干。

【拉丁】: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

【考 】:出自《青海常用草药手册》。

黄刺皮图册黄刺皮图册

植物形态

1.直穗小檗,落灌木,高2-3m。幼常带红色,老灰色黄褐色,或有时略带条棱,有极少的小点,无刺或有刺,刺通常

单一,不分叉,长0.5-1.5cm。3-5簇生,近革质;柄长1-3cm;叶片宽倒卵形或近,长2-5cm,宽1.5-4cm,先端钝,基部近,边缘有20-50刺状细锯齿齿约1.5mm,上面暗绿色,下面亮黄绿色,两面网明显。总状花序直立,长4-7cm,有15-30朵,花梗长4-7mm;萼片花瓣状,外轮萼片披针萼片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先端平;子房有l-2个胚珠。果穗直立,浆果,长6-7mm,成熟后红色,无白粉。期5—6月,果期7-9月。

2.鲜黄小檗,落灌木,高1-3m。幼绿色,老黄色,具棱及状突起,刺3叉,粗壮坚硬,长1-2cm,干后淡黄色。3-5簇生,坚纸质;叶柄长1-3mm;叶片或倒卵状长,长2-3.5cm,宽1-1.5cm,先端微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全缘或疏生少数不明显的刺状细锯齿齿3-6mm,上面暗灰绿色,网隆起,下面灰色,被白粉。单生,或2-5朵簇生成近总状花序花梗长1.5-2cm,黄色,直径1-1.5cm;萼片花瓣状,2轮,

外轮较小,三角状轮较大,长,先端浅裂,呈二齿状;雄蕊6,花药先端平;子房倒卵形含6-10个胚珠浆果

卵状长,长1-1.2cm,鲜红色或淡红色,略被白粉,花柱宿存,斜弯。种子5-6颗。期5月,果期8-9月。

3.甘肃小檗,落灌木,高达3m。一年生后期鲜红色,具条棱,二年生褐色,较细。刺单一或三分叉,长1-1.5cm。簇生;柄长

5-15mm,生花序短枝上的常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或宽倒卵形,长1.5-5cm,宽4-4.5cm,先端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刺齿,上面绿色,下面灰色,被白粉。总状花序长达5cm,具10-30朵,花梗长5-8mm,苞片2,长1-1.5mm;萼片6,两轮排列,外轮较小,不等大,轮较大,长3-4mm;花瓣6,黄色花瓣先端浅裂,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瓣裂;子房1室,柱头无柄。浆果红色,长7-8mm,直径5-6mm。种子2颗。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

1.直穗小檗小檗碱(berberine)1.78%,小檗胺(berbamine)0.73%,还含掌 防己碱(palmatine),药碱(jatrorrhizine),皮部小檗碱4.46%。

2.鲜黄小檗小檗碱1.72%,小檗胺0.68%,还含掌防己碱、药碱。 3.甘肃小檗 小檗碱2.74%,小檗胺1.88%,掌防己碱。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鬼臼噻吩甙

下一篇 拖延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