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异磷酰胺

异磷酰胺(外文:Isophosphamide,:宜佛斯酰胺)是一种西医药物。异磷酰胺白色结晶性多孔质块或粉末,其抗谱较广,要适用症有组织睾丸恶性淋巴等。功能不良者用,一侧切除、转移者应慎用。同时,它还在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称: 异环磷酰胺英文: Ifosfamide中文: 宜佛斯酰胺英文 :Iphosfamide......
目录

简介

称: 异环磷酰胺

英文: Ifosfamide

中文: 宜佛斯酰胺

英文 :Iphosfamide

:宜佛斯酰胺、Iphosfamide

:西医药物

药理作用

美国从1971年起过17年临床验,于1988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异环磷酰胺/巯乙磺酸钠(I/M)上市,并列为最高等级1A级抗肿药。I是结构上与环磷酰胺相似的烷化的氧氮磷环类(oxazaphosphorine)药物。I是一种前体药物,在酶作用转化为有细胞毒活性的代谢物。其作用机理类似于其他烷化,即与DNA链发生不可逆的交联,干扰DNA的成。在各种实验性肿系统中研究明I比环磷酰胺病L1210的活性强。对蒽环类和环磷酰胺耐药的Ehrlich腹水癌,I也有活性。这表明I与其他氮芥药物无交叉耐药。用I治疗大Yoshida腹水肉瘤,疗效达到环磷酰胺的疗效指数。

对大的C3H乳房肿、Ridgeway成肉瘤和天然高耐药性DS-癌及TA-神经母细胞环磷酰胺有效。但是,I对B16黑色和皮下CD8f1乳房癌的抗作用比环磷酰胺差。在晚期病L1210模型中,I与顺铂阿糖胞苷和氟脲嘧啶有协同作用,但与环磷酰胺无协同作用。

I联用长春新碱对延长Yoshida腹水肉瘤动物存活时间比单独使用任一药物更为有效。在裸,I对人乳腺、睾丸异体移植肉瘤最为有效,而对卵巢子宫腺和肾癌异体移植无效。I和环磷酰胺在30种选择性人肿模型中有相似的抗活性谱,但I的有效率高,而且毒性较小。

动力学

注射和服后的药动性质不取决于所用量,而是与给药时间顺序有。单次服后1h可达药峰浓度,服的生物利用度为100%。静给药后I的分布容积(Vc)相当于全部体液,但服给药后分布容积较小。或许由于I在脂肪中分布较多,在肥胖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分布容积增加。稳态药浓度在病人间是不同的,这反映分布容积的不同而不是药物清除的差。I和环磷酰胺一样,是一种需在体细胞色素P-450混功能氧化酶系统活化发挥细胞毒活性的前体药物。

羟化作用使产生4-羟异环磷酰胺,与醛异磷酰胺自发平衡,醛异磷酰胺裂解成要的烷化异磷酰胺氮芥和一种尿道毒性物质丙烯醛。由于碳环羟化过程缓慢,可从另一代谢途径产生几种烷化的中间代谢物,即去氯乙基环磷酰胺、去氯乙基异环磷酰胺和氯乙醛,后者是神经毒性的物质。几种代谢途径取决于给药法(服或静注射),产生的抗肿作用和毒副作用表现有所不同。单次服或静注射后,I的终末期消除半衰期(t1/2β)为4~7h,总廊清率为3.6L/h。分次给药可使代谢速度加快,15例患者给I1.5g/平米·d(加用巯乙磺酸钠)连续给药5日,观察到I的中值t1/2β从第1~5天减少36%,总廓清率增加76%,而表观分布容积无明显改变。

M给药后在几乎完全氧化成二巯己磺酸钠,在很快清除。小管上皮中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又可使滤过的二巯乙磺酸钠转化回巯乙磺酸钠(约1/3)。M的游离巯基与尿道毒性代谢物如丙烯醛结成稳定的无毒物,尿排出体外。由于尿道中M浓度超过的浓度,可发生区域的I解毒作用。M对I的细胞毒性无降低作用。M的平均t1/2为0.4h,二巯乙磺酸钠的t1/2为1.2h。服后M的尿浓度约为静给药的1/2。静给药M在4h几乎完全排出,而服给药则在8h完成。

适应症

本品的抗谱较广,要适用于组织睾丸恶性淋巴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及儿童肿

用于抗肿病,原细胞睾丸癌,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宫颈癌卵巢癌及复发性、难治性实体

用法用量

常连用5日,初治病例每日量1.5~1.8g/平米,复治病例为1.2~1.5g/平米,一般加注射用水50ml完全溶解后置于生理盐水或林格液500ml中静滴注。应用异环磷酰胺的同时应该用巯乙磺酸钠作泌尿系保护,每次量相当于20%的异环磷酰胺量,于注射异环磷酸胺的0、4h、8h注射,每3~4周重复疗程。

本品溶解后应在24h使用。应用本品时应确保无尿道阻塞,并应给予充分的水分。异环磷酰胺应与巯乙磺酸钠同用以减少膀胱炎和血尿的发生。应用本品时应确保无尿道阻塞,并应给予充分的水分。异环磷酰胺应与巯乙磺酸钠同用以减少膀胱炎和血尿的发生。治疗原细胞睾丸癌,联用M的I量在美国为1.2g/平米·d。静注射,在30min注入,连用5天,使用期间同时要大量水化(每日最少为2L液体)。

对各类肿病人的临床试验,I常常分次给药,量为1.2g/平米·d,3~5日。如单次注射,量为5~8g/平米。I分次给药,M则静注射,注射量为I的20%(W/W)常常在I给药后0.4h和8h给药。如每天使用I,可重复上法使用M。M也可使用与I相同的量同时连续滴注。在停用I后,M应再用12~24h,因为M的消除半衰期较短。当M服给药时,其量应为I的40%(W/W)。通常每21天或28日重复化疗过程,但量和给药时间应据白细胞和数的情况进调整。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较严重,白细胞及最低时间分为第14日及第8日,恢复至正常时间约需1~2周。血尿量限制毒性,当异环磷酰胺量超过2.2g/平米时更易发生,给予巯乙磺酸钠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下降至2%。毒性发生率为6%,与异环磷酰胺/巯乙磺酸钠的量及输注时间有,过去功能受损,一侧切除的病例毒性增加,应用异环磷酰胺清的尿素氮、酐增加及酐清除率下降为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为20%,典型症状为嗜睡、昏睡定向力障碍幻觉,个可出现昏迷

骨髓

大多数病例均有恶心呕吐脱发。I/M的要限制量的毒性是对骨髓的抑制作用。白细胞减少的时间常发生在治疗周期的第8~13天,并与量有减少通常为轻~中等程度。的恢复一般在停止治疗的第17日或第18日。虽然单用I常常膀胱炎,但与M联用后,I的尿道毒性明显减少。严重血尿症仅在5%以下。对不同的患者毒性不同。对曾用顺铂治疗并已有损害的患者,I/M的毒性明显增加。

有报道对少数成年和儿童患者用I/M治疗后发生Fanconi’s综征(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I/M治疗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有从倦睡到严重的脑病。静注I的患者有10%~20%发生昏睡。如静注后接着服I,昏睡发生率可增加到50%。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较严重,常常与以往有顺铂在体积聚功能不良有。停用I后,脑病常常很快自发缓解。I/M治疗可脱发、中等程度的恶心呕吐,这些反应常与量有服M可以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静注射M也可起超敏反应、腹泻腹痛头痛、四肢和关节痛、率和压的短暂改变,但这些反应与M的系不大。

环磷酰胺的抗谱较广,在恶性肿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骨髓抑制,肠道反应和损伤等,故可配同步服用人参皂苷rh2,其作为一种BRM药物,与 异环磷酰胺同时服用,可以有效的增进淋巴因子il-12等的活性,提升免疫,同时能刺激骨髓,恢复骨髓的造功能,另外更能提升细胞对化药物毒性的耐受性,减少副作用,增强药物效果

禁忌

功能不良者用,一侧切除、转移者应慎用。

以往应用化疗曾骨髓明显抑制的病例应适当减量。

相互作用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有协同作用,但与环己亚硝脲无协同作用。

环磷酰胺环磷酰胺等常用烷化无完全的交叉耐药性,异环磷酰胺与磺胺脲类降糖药同用可增加降糖作用。

制剂

环磷酰胺:粉针:500mg/瓶,巯乙磺酸钠

粉针:600mg/支粉针:500mg/支,1g/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杨木叶

下一篇 扁平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