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氮芥

氮芥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药物。为双氯乙胺类烷化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物。本品进入体后,通过分子成环作用,成高度活泼的乙烯亚胺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白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和羟基、磷酸)结,进烷基化作用。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产生DNA的双链的交叉联结或DNA的同链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G1期及......
目录

化学信息

【中文】安小辛;氮芥;恩比兴;肿良 ,双氯乙基甲胺,恩比新,恩兴, 盐酸氮芥

【英文称】mechlorethamine hydrochloride

【英文】Chlormethine、Nitrogen mustard,Mustargen,Embichin, Chloromethamine,2-Chloro-N-(2-chloroethyl)-N-methylethanamine

【EINECS号】 200-120-5

【CAS号】55-86-7

【分子式】 C5H11CL2N

【分子量】 156.05

简介

  【】 安小辛;氮芥;恩比兴;肿良 ,双氯乙基甲胺,恩比新,恩兴, 盐酸氮芥

  【英文】 Chlormethine、Nitrogen mustard,Mustargen,Embichin, Chloromethamine,HN2?

  【作用特点】 氮芥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药物。为双氯乙胺类烷化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物。本品进入体后,通过分子成环作用,成高度活泼的乙烯亚胺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白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羟基、磷酸)结,进烷基化作用。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产生DNA的双链的交叉联结或DNA的同链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敏感,由G1期进入S期延迟。大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该药水溶液极不稳定,进入体作用迅速,在中停留的时间只有0.5~1min,90%在1min中消失。24小时50%以代谢物式排出。此外,本品尚有弱免疫抑制作用。?  【相互作用】 烷化的耐药性与DNA受损后的修复能力有咖啡因、氯喹可阻止其修复,故可增效。本品与氯霉素磺胺类用可加重骨髓的抑制作用。使用本品前宜加用止吐如恩西酮或格拉司琼等,减轻肠道反应。【规格】 针:每支5mg、10mg。  

适应症

  要用于恶性淋巴及癌性胸膜心包腔积液。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对急性病无效。与长春新碱(VCR)、甲基卡肼(PCZ)及泼尼松(PDN)用治疗霍奇金病有较高的疗效,对卵巢癌、乳腺癌、绒癌、前列腺癌、原细胞鼻咽癌(半身化疗法)等也有一定疗效;腔注射用以控制癌性胸腹水有较好疗效;对由于恶性淋巴等压迫呼吸道和上腔静压迫综起的严重症状,可使之迅速缓解。  

用量用法

  因本品有明显的局部刺激作用,易组织坏死,仅供动脉、静及腔给药。

  1.静注射:每次5—10mg,每周1—2次,总量30~60mg,疗程间隔为2~4周,每次量用生理盐水10ml溶解,从正在输注5%葡萄糖液的乳管中刺人慢速推注,注入应继续输液一定时间,以减轻对静的刺激。

  2.动脉注射:每次5~10mg,每日或隔日1次,用生理盐水溶解。腔注射:每次10—20mg,溶于20—40ml生理盐水中,在抽液后注入胸腔或,注入后5min应多次变换体位,使药液在腔分布均匀,每5—7日1次,4—5次为1个疗程。

  3.动脉下半身阻断给药:每次0.2mg/kg,每周2—3次,总量60mg为1个疗程。法:用带加上纱布团及压计气囊加压阻断动脉后,由上肢静快速注人药物,10~15min后解除带。  

不良反应

图片  1.局部反应:氮芥对局部组织有较强刺激作用,反复注射的静炎和栓塞性炎,药液漏于管外可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组织坏死、溃疡

  2.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其中呕吐较突出,可应用恩西酮或复安及地塞米松止吐。

  3.骨髓抑制:是氮芥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可起白细胞、明显减少,最低值出现在用药后7~15日,2~3周可恢复。

  4.其他:可有头晕、乏力、脱发闭经不育等。  

注意事项

  1.本药注射勿漏于管外;一旦漏出管外应立即局部皮下注射0.25%硫代硫酸钠或生理盐水及冷6~12h。

  2.用药期间应每周查白细胞、1~2次。

  3.氮芥溶解后极不稳定,使用时需新鲜配制,溶人10ml生理盐水后立即静冲入。

  4.烷化有致突变或致畸胎作用,孕妇慎用。

  5.有致癌性,长期应用氮芥,继发性肿发生的危险增加。

  6.本品可使及尿中尿酸增加,碱酯酶减少而干扰诊断。

  7.本品应新鲜配制,在10min使用,且不能用于皮下注射、注射和服。

相互作用

烷化的耐药性与DNA受损后的修复能力有咖啡因、氯喹可阻止其修复,故可增效。本品与氯霉素磺胺类用可加重骨髓的抑制作用。使用本品前宜加用止吐如恩西酮或格拉司琼等,减轻消化道反应。

制剂规格

注射液5mg/1ml、10mg/2ml。

粉针:5mg、10mg。

贮藏条件

、避光保存。

拓展知识

苯丁酸氮芥

【英文称】 Chlorambucil

  【其他称】 苯丁酰氮芥可然,氯氨布布西,氯氨布西,可宁,流克伦,氯氨布西,Amboclorin,Chloraminophene,Chlorbutin,CB-1348,NSC-3088

  【适应要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病,也适用于恶性淋巴多发性骨髓巨球蛋白血症卵巢癌。此外,对切特综征(生殖器溃疡疮及眼色素层炎综征)、红斑狼疮韦格肿病有较好疗效。用于治疗类湿关节炎并发的管炎和伴有冷凝集素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有良好效果。用于依赖皮质激素肾病征患者可得到完全的缓解,与氢化泼尼松并用于频发的肾病征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对硬皮病可迅速阻止其发展,使皮肤溃疡痊愈,功能改善。

  【药品分类】抗肿药-细胞毒类药物-作用于DNA化结构的药物。

注意事项

1.与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疗效,但量必须适当调整。

  2.下列情况应慎用:骨髓抑制、有痛风病史、感染或泌尿系结石史者。

  3.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定期作功能检查(尿素氮、酐清除率),定期检查功能(红质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测定清尿酸水平。

  4 苯丁酸氮芥是双功能烷化,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而发生细胞毒作用,其作用较慢,骨髓抑制的出现及恢复亦较慢,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淋巴组织。本品干扰DNA及RNA的功能,能与DNA发生交叉联结,对细胞周期中M期及G1期细胞的作用最强。低量选择性地抑制淋巴细胞。其免疫抑制诱导时间明显地较环磷酰胺为长,但严重的骨髓抑制较少发生。

可能危害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氮芥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