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血吸虫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通常由皮肤黏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受到感染。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在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二、发病机制
被血吸虫感染的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血吸虫虫卵,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遇到钉螺便钻入螺体,并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钉螺遇水,尾蚴便钻出来,分布在水的表层,此时人接触疫水,尾蚴钻入皮肤,引起尾蚴皮炎。伺机钻入人或哺乳动物体内,发育成成虫。
血吸虫毛蚴头腺分泌毒素,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在虫卵周围聚集大量细胞,细胞浸润的中央部分常发生坏死,使局部形成嗜酸性脓肿,继而发生黏膜破溃。有时可在会阴部见到瘘管,多数窦道可使病变形成蜂窝状特殊外观。还可引起血吸虫肉芽肿性湿疣。宫颈因血吸虫可引起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病灶处形成瘢痕、溃疡及钙化。
症状
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及痛经,白带明显增多,阴道肿胀不适,有丘疹及砂样的斑块,可连成片样,呈息肉样或乳头状增生,有时形成溃疡及瘢痕,造成性交困难,性交疼痛,性交后出血及多量阴道分泌物,宫颈,子宫,输卵管也可累及,黏膜上厚斑呈砂粒状,继之钙化。
检查
诊断
尾蚴钻入皮肤后5~30min,可在入侵处形成暂时性水肿性红疹,1~2h后可消退,不久又出现针头大淡红色丘疹或丘疱疹,中央有一小瘀点,散在或密集分布,局部感剧痒,夜间尤甚,常抓破或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皮疹多限于接触水的部位,一般在上下肢浸水部位,少数也可泛发,约3天左右炎症达最高峰,1~2周可逐渐消退。若是人类血吸虫病,钻入皮肤的尾蚴可入肺,再进入血流。由于虫卵毒素及组织的损伤被吸收,可出现异性蛋白反应,有发热、腹痛、腹泻、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并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其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人对尾蚴侵入不敏感,其症状轻微,以往曾被感染者,其反应较初发者为重。
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会阴和外生殖器的血吸虫肉芽肿性湿疣、会阴部的瘘管也较常见。此外,尚可见到异位性血吸虫病,常在躯干部出现椭圆形、绿豆大;坚硬丘疹,表面干燥脱屑,色素沉着,系虫卵沉积在局部皮肤所致。
儿童或青少年感染血吸虫病后还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身体矮小、性 器官不发育、没有生育能力。
确诊病例标准:
1.发病前2周~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检查有血吸虫卵或毛蚴。
鉴别
并发症
治疗
(一)治疗
抗血吸虫药物治疗后阴道局部症状即明显好转。推荐的药物有:吡喹酮首选,治愈率达85%~95%;美曲膦酯(敌百虫),治愈率40%~80%。现提倡药物联合应用,吡喹酮加提高免疫力的制剂-环孢素或加中草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物协同免疫:吡喹酮与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血吸虫。
(二)愈后
经积极规范治疗可治愈。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治好血吸虫病人,消灭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消灭钉螺、椎实螺和尾蚴;加强个人防护等几个环节。卫生部于2003年制定了《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对重疫区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疫情实行周报告和零报告。应急预案要求,在发生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病情时,疫情发生地可根据疫情趋势和控制暴发流行的需要,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卫生行政部门(血防部门)应成立血防、卫生监督和其他相关医疗机构参加的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当发现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或在既往无疫情地区发现首例当地感染的确诊病例时,执行职务的血防、医疗保健、卫生防疫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向当地血防(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后者向上级部门报告。在血吸虫感染高峰期的6~10月份,建立急性病人暴发天报制和散发病人周报制。
根据洪水涨退与血吸虫病感染高峰季节,防治可分为3个时期:①洪水汛期前期。在洞庭湖洪水上涨前3月底至5月份,对垸内和垸外易感地带开展认真查螺,掌握感染性钉螺分布地带,并进行药物杀灭处理。②汛期和洪涝灾害期。洞庭湖洪水开始上涨时,也正是血吸虫感染高峰期,应对垸外易感地带进行水体灭蚴;对接触疫水人员,特别是防汛抢险的军民和溃垸后临时居住在防洪大堤上的灾民,进行逐一登记造册,以便及时给予早期治疗;对高危人群施以人体防护。③退水期。对接触疫水者,开展追访,进行早期治疗。垸外易感地带洪水下退至有螺线时,及时灭蚴。开展查螺和查病,掌握灾后疫情,同时开展人、畜化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