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槿

黄槿 黄槿(拉:Talipariti tiliaceum (L.) Fryxell.),万年春、海麻,锦葵木槿属。常绿灌木乔木,高4-10米,胸径粗达60厘米;树皮白色革质,近或广卵形,直径8-15厘米,上面绿色,嫩时被极细星状毛,逐渐变平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叶脉7或9条;叶柄长3-8厘米;雄蕊柱长约3厘米,平滑无毛;花柱5,被细腺毛蒴果,长约2厘米;种子......
目录

物种起源

黄槿原产于热带美洲,在中国深圳、珠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普遍。黄槿喜光、喜温暖湿候,适应性特强,也略耐阴、耐、耐水湿、耐干旱和瘠薄,对土质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肥沃润湿的土地上生长茂盛。黄槿繁殖式多为播种或扦插

形态特征

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干不明显,高可 达3-4m。其大,如心形,先端锐,基部心形叶柄长3-8cm。其雄蕊多数为 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裂。单叶草质,互生,革质,掌状,7-9条,下表面密被绒毛状星状毛,心脏,长8-14㎝,宽9-19㎝,全缘或不明显齿缘,先端锐尖,叶柄长3-6㎝,嫩时被极细星状毛,逐渐变平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

黄槿 两性,单生,腋生。常数排列成聚花序,总花梗长4-5cm;花梗长1-3cm,基部有1对托叶苞片;小

苞片7-10,线状披针,被绒毛,中部以下连成杯状;萼长1.5-2.5cm,基部合生,萼裂5,外具附萼(总苞),附萼5裂;花瓣5枚,披针,被绒毛;花冠,直径6-7cm,花瓣黄色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黄色星状柔毛;雄蕊往长约3cm,平滑无毛;花柱5,被细腺毛。雨果卵,长约2cm,被绒毛,果爿。5: 木质。种子 光滑,

蒴果,长约2厘米,被绒毛,果爿5,木质;种子 光滑,黄槿期6-8月,广东,广西,台湾乡间其常作为包裹糕饼之用,故又糕仔树。

黄槿图册

生长习性

黄槿阳性植物,喜阳光。生性强 健, 耐旱、耐贫瘠。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佳。

黄槿力强,有防风定沙之功效。耐盐碱能力好,应该性强,适 海边种植。

分布范围

黄槿分布:台湾广东福建

  黄槿国外分布: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

  黄槿地理区位:中国大陆广东菲律宾群岛、太平洋群岛、 南洋群岛、印度兰等地。台湾生长于全岛海岸附近。

正文图册

繁殖栽培

黄槿常用的繁殖式是 播种繁殖扦插繁殖

种植/栽培

种子处理与播种黄槿种子种皮厚、坚硬,不易吸水,播种前必须进种子处 理。试验曾分使用了冷水浸泡、50 ℃温水浸泡、沸水浸泡、浓硫酸拌种后清水浸泡等多种法进播前处理,前3 种法均未能使黄槿种子,只有用浓硫酸拌种后清水浸泡可促进种子

法是:用 浓硫酸拌湿种子,15 min 后清洗干净,并置于清水中浸泡24 h ,然后捞起沥干水便可用于播种。过处理的种子可直接点播在装填了基质的养袋中,每个袋点播2~3 粒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用70 %的遮阳网覆盖保湿,以便减少淋水次数。幼苗出土并长出真后揭遮阳网。

扦插繁殖

黄槿利用 扦插法可快速培育大苗,剪办木质化条每20厘米为一段或锯干1--2米,扦插湿润园土,约1--2个月能发

栽培幼株注意水分补给,春至夏季施肥2--3次。黄槿成株后管理极粗放。每年早春修剪整,以控制植株高度。嫩扦插,选当年生半木质化条,剪成约十公分左右插入培养土中,浇透水盖上遮阳网。

正文图册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观黄槿期全年,以夏季最盛。可为 道树及 海岸绿美化植栽。多生于滨海地区,为海岸防沙、防潮、防风之优良树种。民间取其制 粿,故有「粿」之称。

黄槿在广州及广东沿海地区小城镇也有 栽培,多作道树。

济价值

树皮 纤,维供制索,嫩供蔬食; 木材坚硬致密,耐朽力强,适于建筑、造船及家具等用。

食用价值

黄槿的嫩食、汤。

药用价值

本草纲要介绍:

中药材一

【药 】:黄槿

【拼 音】:HUANG JIN

【来 源】:为锦葵植物黄槿

【功 效】:清热止咳、解毒消肿。

治】:治外感风热咳嗽痰火郁结、咯黄稠、肺热咳嗽疮肿毒、气管炎。

性味归经】:辛 苦

【用法用量】:服:汤,6一12克。

】:棡(海南)、盐水面夹果、朴仔(台湾)、榄麻(电白)海麻、海罗树、弓树(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

【拉丁】:黄槿 Hibiscus tiliaceus L.

【考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材二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Huánɡ Jǐn

【英文】Bark or flower of Linden Hibiscus

】棡、盐水面夹果、朴仔、海麻、海罗树、弓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植物黄槿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Hibiscus tiliaceus L.[Hibiscus tiliaefolius Salisb.]

采收和储藏:树皮,全年均可采;,6-8月,未完全放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性状】性状鉴 大多破碎或皱缩,完整或广卵形下面密被星状柔毛,叶脉7-9条;叶柄长3-8cm,质脆,微,味淡。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全体被毛;花萼,先端5裂,萼筒外有苞片7-10枚,线状披针花梗长1-3cm,花萼苞片被绒毛;花冠花瓣黄色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星状柔毛,雄蕊柱长约3cm,平滑无毛,花柱5,被细腺毛。质轻脆。微,味淡。

性味】甘;淡;性微

归经

治功能】清止咳;解毒消肿。肺热咳嗽;疮疖肿痛;木薯中毒

【用法用量】服:汤,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

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功效有退热、止吐、止咳功能。用于发烧咳嗽气管炎:,外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功能治:

清热 解毒,瘀 消肿。黄槿木薯 中毒。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或鲜嫩1~2两,捣烂取汁冲白糖水服,重者可日服2~3。外用鲜嫩或鲜树皮捣烂外

词条图册

图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阴茎

下一篇 胸腺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