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glimepiride)是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适用于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减轻体重均不能充分控制糖的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氯仿,微溶于甲醇或乙醇,不溶于水或乙醚。中文称:格列美脲中文:贺普丁;格列吡咯;英文称:glimepiride英文:amary;glimepirid;hoe490;Glimpiride;CLIMEPIRID......
目录

药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格列美脲

中文:贺普丁;格列吡咯;

英文称:glimepiride

英文:amary;glimepirid;hoe490;Glimpiride;CLIMEPIRIDE;

CAS号:93479-97-1

分子式:C24H34N4O5S

分子量:490.61600

分子结构结构式:

确质量:490.22500

PSA:133.06000

LogP:5.2654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水晶般的固体

密度:1.29 g/cm3

熔点:212.2-214.5°C

折射率:1.599

储存条件:室温

生产

3-乙基-2.-,5-二氢-4-甲基-2-氧1H-吡咯和异氰酸苯乙酯反应,再用氯磺酸进氯磺化,氨解为磺酰胺,最后和异氰酸对甲环己基酯缩,即得产品。

使用用途

作用机理:本品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通道相耦连,促使KATP通道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放,Ca2+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葡萄糖的成。此外,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这可能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所致。由于格列美脲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较弱,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

药典标准

活性成分

本品为1-[4-[2-(3-乙基-4-甲基-2-氧代-3-吡咯啉-1-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3-(反式-4-甲基环己基)-脲。

药品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氯仿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或乙醚中不溶。

熔点为205~209℃。

(1)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2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3)取本品约0.1g与硝酸钾0.2g混,加热使炭化,然后灰化,放冷,残渣加水10ml溶解,滤过,滤液显硫酸盐的鉴反应。

药品检查

氯化物 取本品1.0g,加水50ml,沸,迅速放冷,滤过,滤液加水使成50ml,量取25ml,依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4%)。

硫酸盐 取上述氯化物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40%)。

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甲醇-磷酸二氢铵溶液(取磷酸二氢铵1.725g,加水300ml溶解,用磷酸调pH至3.5土0.5)(6: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6nm。理论格列美脲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测定法 取本品25mg,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处理使溶解,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5m1,置10m1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1ml,置2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1);另分取磺酰胺对照品与磺酰胺甲酸乙酯对照品各12.5mg,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分用甲醇10ml超声处理使溶解后,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再用流动相分稀释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与(3)。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检测灵敏度,使对照品溶液(2)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l5%,再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对照品溶液(3)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记录至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如有保留时间与对照品溶液(2)、(3)相应的杂质峰,其峰面积分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2)、(3)的峰面积(0.5%),其它杂质峰的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1)的峰面积(0.5%)。

甲苯 取本品0.1g,密称定,照有机残留溶测定法测定,含甲苯不得过0.089%。

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遗留的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氰化物取本品0.5g,依法检查,应符规定。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5g,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麝香草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麝香草酚酞指示液5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9.06mg的C24H34N4O5S。

相关药品

药品

【通用称】 格列美脲

【英文称】 Glimepiride Dispersible Tablets

【汉语拼音】 Ge Lie Mei Niao Fen San Pian

要成份

本品要成份为格列美脲,化称:1-{4-{2-(3-乙基-4-甲基-2-氧代-3-吡咯啉-1-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3-(反式-4-甲基环己基)-脲。分子式:C24H34N4O5S,分子量:490.6

所属类

化药及生物制品 >> 代谢及分泌系统药物 >> 影响糖的药物 >> 降糖药

性状

本品为白色

适应症状

适用于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减轻体重均不能充分控制糖的2型糖尿病。

规格

(1)1.0mg; (2)2.0mg

用法用量

用量

原则上,应糖水平调整格列美脲量。格列美脲量必须是足以达到标代谢控制的最低量。

应用格列美脲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期测定糖和尿糖水平。另外,建议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如果发生如漏服的错误,不得通过之后服用更大量的药物来纠正。

用于处理无法在规定时间服药(尤其是忘记服药或不进餐)或各种原因下无法时服药情况的措施必须由医生和病人双讨论并同意。

·起始量和量调整

如有必要,可增加每日量。建议定期监测糖进量调整,建议量应逐渐增加。例如每隔1-2个星期,逐步增加量至每日2mg、3mg、3mg、6mg。

·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患者的量范围

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患者,通常每日量为1mg至4mg格列美脲。每日量大于6mg仅对少数患者更有效。

·给药分布

由医生据患者当前的生活式决定给药的时间和分布。一般一天一次服用即可,建议早餐前立即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立即服用。

服药后不要漏用餐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糖尿病控制的改善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治疗中格列美脲的需要量可能下降。因此为避免发生糖,必须考虑及时减少量或者停用格列美脲。如果病人的体重、生活式发生了变化,或存在其他增加糖或高糖敏感性的因素,也应考虑调整量。

·治疗持续时间

正常情况下应用格列美脲是一种长期治疗。

·从其他服降糖药改用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和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系。当用格列美脲代替其他服降糖药时,建议采用与每天1mg始的初始量相同的法。这也适用于之前使用另一种糖尿病治疗药物最大量的患者。

必须考虑之前所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效能和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要求暂时停止用药,以避免药效叠加产生的险。

·从胰岛素改用格列美脲

除个情况外,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改用格列美脲治疗。

格列美脲替换胰岛素应当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

用法 本品服,或于水中分后服用。

·特殊人群 功能不全

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格列美脲的信息有限。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对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更敏感(参见【药代动力】)。

不良反应

·全身性絮乱:偶尔可能发生过敏性或假变态反应,例如瘙痒、荨麻疹或皮疹。这些轻度的反应可能发展为伴有呼吸困难压降低的严重反应,有时发展为休克。如果发生荨麻疹,必须立即通知医生。

发的病例中,可能发生钠浓度下降和变态管炎或皮肤过敏

·液和淋巴系统絮乱:在格列美脲治疗的过程中变化;罕见,减少,在发的病例可有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贫血细胞减少。

·代谢和养絮乱:由于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基于已知的其他磺脲类药物的信息,可能发生糖或糖时间延长。

糖的可能症状包括头痛、极度饥饿感、恶心呕吐、倦怠、困倦、睡眠障碍、烦躁不安、攻击性为、注意力下降、警惕性和反应能力受损、抑郁、精神混乱、语言障碍、失语、视觉障碍、震颤、局部麻痹、感觉异常、头晕无力、自我控制丧失、谵妄惊厥、嗜睡和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呼吸表浅和动过缓。

另外,可能出现上腺素能反向调的体征,例如大汗、皮肤潮湿焦虑动过速、压、心悸绞痛和律失常。

重度糖发作的临床现象可能与中相似。

糖被纠正后,这些症状几乎总是能够缓解。

·眼部异常:尤其是在治疗始阶段,由于糖的改变,可能导致暂时性的视觉损害。原因可能是紧涨度暂时改变导致晶状体屈光度变化,这取决于糖水平。

·肠道絮乱:偶尔可能发生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上压迫感或饱胀感和腹痛

发的病例中,可出现炎、酶升高和/或胆汁郁积和黄疸,可能发展成危及生命的功能衰竭,但可在格列美脲撤药后恢复。

本品不能用于以下情况:

·对格列美脲、其他磺脲类、其他磺胺类或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

·妊娠期妇女。

·哺乳期妇女。

·Ⅰ型糖尿病、糖尿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

还未积累于重度功能损伤患者和透析患者使用格列美脲验,对于重度功能损伤患者应改用胰岛素,更重要的是达到最佳代谢控制。

注意事项

警告

在应激情况下(例如,外伤、手术、热性感染)糖调可能不理想,为保持良好的代谢控制,可能有必要临时改用胰岛素。

注意事项

在治疗的最初几周,糖的险可能增加,尤其有必要小心检测。

易发生糖的因素包括:

·不愿或者无能力作(多见于老年患者)

·养不良,进食时间不规律或漏用餐

·饮食改变

·体力消耗和碳水化物的摄入之间不平衡

·使用性饮料,尤其在不进餐的情况下

·功能损害

·严重功能损害

·过量服用格列美脲

·某些影响碳水化物代谢或糖反向调的失代偿性分泌系统疾病(如某些甲状腺功能絮乱和垂体前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与其他某些药物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格列美脲治疗

如果存在这些糖危险因素,有必要调整格列美脲量或整个治疗案。这也适用于当治疗过程中发生疾病或患者的生活式改变时。

对于老年人,当糖逐渐发展,有自神经病变,或联用β受体阻滞可乐定平、胍乙啶或其他交感神经阻滞药物的患者,反映体上腺素反向调(参见【不良反应】)的糖症状可能是轻度的或不存在的。

立即服碳水化物(葡萄糖或蔗糖)后上述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

从其他磺脲类药物获知,尽管始能成功地控制糖,但糖仍会复发。因此仍应密切观察患者。重度糖需要医生立即进治疗并随访,某些情况下,病人需要住院治疗。

G6PD缺乏症的患者使用磺脲类和反应能力受损,尤其是在治疗始或改变后,或不规律服用格列美脲时。这可能影响例如驾驶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孕妇用药

妊娠妊娠格列美脲。否则有伤害胎儿的危险。妊娠期病人必须改用胰岛素。对计划怀孕的病人,应通知她们的医生。建议这些患者改用胰岛素。

哺乳:为了防止可能的母乳摄入和可能的儿童伤害,哺乳期妇女止服用格列美脲。如有必要,患者必须改用胰岛素,或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尚缺乏本品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资料。

一项在30儿科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为10-17岁)中评价格列美脲1mg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实验显示平均

老年用药

没有特指导或遵照医嘱。

相互作用

据使用格列美脲和其他磺脲类药物的验,需注意下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格列美脲由细胞素P450(CYP2C9)代谢。格列美脲和CYP2C9激动利福平)或抑制氟康唑)同时使用,需考虑可能出现的效应。

服用下列潜在导致糖下降的药物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糖的发生,例如:

保泰松、阿扎丙宗、羟布宗、胰岛素和服降糖药物、水杨盐酸、对氨基水杨酸、促蛋白成类固醇及雄性激素氯霉素、香豆素衍生物、芬氟拉明、非尼拉朵、贝特类、ACE抑制氟西汀、胍乙啶、环磷酰胺丙吡胺、异环磷酰胺、磺吡酮、克拉霉素、磺胺类抗生素四环素族、单胺氧化酶抑制喹诺酮类抗生素、丙磺舒、咪康唑己酮可可碱肠外高量给药)、托喹啉、磷铵、氟康唑

服用下列药物之一,可能会减弱降糖的作用及升高糖水平例如:

激素激素利尿药、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吩噻嗪类、上腺素和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烟酸(高量)、泻药(长期使用时)、苯妥英、二氮嗪、高糖素、巴比妥类、利福平乙酰唑胺

H2受体拮抗、β-阻滞可乐定平可能会增加会减弱降糖效果。

在交感神经药物如β-阻滞可乐定、胍乙啶和平的作用下,糖的上腺素能反向调征象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

急性或慢性摄入可能以某种不可预知的式增强或减弱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

格列美脲可能增加或减弱香豆素衍生物的作用。

药物过量

急性药物过量以及长期以过高格列美脲治疗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重度糖。一旦发现格列美脲药物过量,必须立即通知医生,不得延误。患者必须立即摄入蔗糖,如果可能则摄入葡萄糖,除非医生已知治疗药物过量情况,并且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把握。

小心监测是必须的,知道医生肯定患者离危险。必须记住糖在初期恢复后可能会再次发生。

有时住院治疗是必须的,甚至应作为预防措施。尤其是在严重的药物过量和伴有体征例如意识丧失或其他严重精神障碍的严重反应,属医疗急症,要求立即治疗和住院。如果患者失去知觉,应当静注射浓缩葡萄糖溶液(例如对于成人,以40ml的 20%溶液始)。在成人可考虑以0.5mg至1mg量的糖素静注射、皮下注射或肉注射作为替代。

尤其在对婴儿和儿童误服格列美脲糖的治疗,葡萄糖必须小心控制,必须考虑到高糖危险可能性,应通过监测糖进控制。

摄入危及生命用量的列美脲分的患者应立即进解毒(例如洗药用炭)。

在完成急性葡萄糖替代后,通常有必要以较低浓度静给予葡萄糖输液,以保糖不再发生。应当小心监测患者的糖水平至少24个小时。长时间用药的重度病例中,糖或反复糖的危险可能会持续数天。

药理毒理

药理特性:对于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均能降糖浓度,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这一作用要基于增加胰岛β细胞对生理浓度葡萄糖的反应性。当达到等量的糖减少时,与格列本脲相比,给予动物和健康志愿者低格列美脲所导致的胰岛素释放更小。这个是事实提示格列美脲也有明显的胰岛以外(胰岛素增敏和拟胰岛素)的作用。

另外,与其他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小,它能够减少凝聚,(动物和体外数据),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明显减少(动物数据)。

胰岛素的释放:与其他所有磺脲类药物一样,格列美脲通过胰岛β细胞膜ATP依赖性钾通道的相互作用而调胰岛素的分泌。与其他磺脲类药物不同,格列美脲胰岛β细胞中的一种65KDa蛋白特异性结格列美脲与其结蛋白的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ATP依赖性钾通道放或的可能性。

格列美脲钾通道,诱发β细胞去极化,同时放电压敏感钾通道,导致钙离子向细胞流入,最终,细胞钙浓度增加,通过胞吐作用刺激胰岛素的释放。

格列本脲相比,格列美脲与其结蛋白的结和分离更加迅速和频繁。因此可以假设,格列美脲与结蛋白的这种高交换率特征是其对葡萄糖显著增敏作用和保护β细胞敏和过早枯竭的原因。

胰岛素增敏作用:格列美脲增进胰岛素对周围葡萄糖摄取的正常作用(人类和动物数据)。拟胰岛素作用:格列美脲模拟胰岛素对周围葡萄摄取和葡萄糖输出的作用。

外周葡萄糖通过转移进入肉和脂肪细胞进摄取,格列美脲直接增加肉和脂肪细胞质葡萄糖转移分子的数量。格列美脲增加糖基-磷脂酰基醇-特异性磷脂酶C的活性,结果,细胞的cAMP水平降低,导致蛋白激酶A的活性降低,从而刺激葡萄糖代谢。

格列美脲通过增加细胞2,6-二磷酸果糖的浓度,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因2,6-二磷酸果糖抑制葡萄糖异生。

凝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的作用:格列美脲在体外和体均可减少凝集,该作用可能是由环氧化酶的选择性抑制所导致,环氧化酶负则栓烷A的成,栓烷A是一种重要的源性聚集因子。

格列美脲显著减少动物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其潜在的机制了有待阐明。

心血管作用:通过ATP敏感钙通道(参见上文),磺脲类药物还影响心血管系统。以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较,格列美脲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显著较少(动物数据)。这可能通过它与ATP敏感钾通道结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性得到解释。

药效特性 健康个体的最小服服量约为0.6mg。格列美脲的效果是量依赖的和可重复的。在服用格列美脲的情况下,激烈运动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这一生理反应仍然存在。无论餐前30分钟或者餐前立即用药,及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每日给药一次即可很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24小时的代谢。另外,在一项临床研究中,16功能不全者(酐清除率为4-79ml/min)患者中的12达到了良好的代谢控制。

虽然格列美脲的羟基代谢产物起健康受试者葡萄糖小幅度却具有显著降低,但这只是药物整体效果的一部分。

临床有效性 对285机化的2型糖尿病患儿童患者(年龄为8-17岁)进一项为期24周的临床对照试验(格列美脲达到每天8mg或二甲双胍达到每天2000mg),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均显示HBAlc较基线显著减少。

在治疗组之间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格列美脲没有显示对二甲双胍的非劣效性。格列美脲治疗后,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没有在儿童中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事件。没有于儿科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临床前毒理研究

长期毒性:大、小和犬慢性及亚慢性中毒试验中观察到葡萄糖水平降低及胰岛β细胞落颗粒。这些反应通常是可逆的,被认为是本品的药效反应。犬慢性毒性研究发现,高量组给药(320mg/kg体重)中有两只犬产生内障。然而,体外牛晶体研究和大研究显示格列美脲无导致内障毒性和协同致内障毒性。

致癌性:大研究提示本品无潜在的致癌毒性,由于本品对β细胞的慢性刺激,小试验发现胰岛细胞增生和胰岛细胞腺瘤的发生率升高。

格列美脲未发现有致突变和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给予大格列美脲对生育力、妊娠分娩过程无不良影响。破产出生的胎仔生长略有迟缓。给予母量的本品,其自然出生的子代中出现肱骨股骨关节炎、髋关节。在母妊娠后期和/或哺乳期间服本品导致死胎增加和肢体畸

未见格列美脲对子代生长发育、性功能及认知为、记忆为或生殖能力有明显影响。格列美脲可通过母乳被幼摄入,给予母格列美脲会导致哺乳的幼糖。

和兔子可出现胎仔畸(如:眼睛畸、裂隙和异常),兔出现流产和宫死亡率增加。

所有生殖毒性都可能是高量药物的药效反应,而非药物本身特有毒性。

药代动力

格列美脲服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是完全的。用餐时服用不影响吸收。服给药大约2.5小时达最大清浓度(Cmax)(每日4mg多次给药309nmg/ml),并且在量与Cmax和AUC(时间/浓度线下的面积)之间存在线性系。

格列美脲的分布容积非常低(大约8.8升,大致相当于白蛋白的分布空间),高蛋白结率(>99%),低清除率(大约48ml/min)。

格列美脲可分泌进入动物的乳汁。

平均清半衰期与多个量给药情况下清浓度有,大约为5至8小时。高量给药后可观察到半衰期稍延长。

给予单放射性标记的格列美脲后,58%的放射活性出现在尿中,35%在粪便中。在尿中没有检测出原型药物。在尿和粪中检出两种可能在肝脏代谢(要的酶是CYP2C9)产生的代谢产物:羟基衍生物和羧基衍生物。格列美脲后,这些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分为3-6小时和5-6小时。

比较单日单给药和多次给药,带药代动力面未显示出明显的差,个体的变异非常低。无药物蓄积作用。

无论男性和女性,还是老年(超过65岁)和年轻患者,本品的药代动力是相似的。

在对15功能不全的患者进的一次单词给药、放试验中,对三组不同水平平均酐清除率(CLcr)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3mg);(组Ⅰ ,CLcr=77.7ml/min,n=5),(组Ⅱ ,CLcr=27.4ml/min,n=3),(组Ⅲ ,CLcr=9.4ml/min,n=7)。在所有三个组中,格列美脲耐受性均良好。在酐清除率低的患者中,格列美脲清除率有增加的趋势,平均浆浓度有减少的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蛋白结率较低导致的清除更迅速。两种代谢产物的脏清除受损。对16功能不全的DIDDM患者进了一项为期3个月的多次给药滴定实验,所用的量范围为每天1-8mg,其结果与单次给药后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所有CLcr低于22 ml/min的患者每天仅需1mg的量即可充分控制其糖水平。总体上,这类病人并无外的药物蓄积分险。

格列美脲是否可透析仍不清楚。

本品在5个非糖尿管手术后病人的药代动力与健康受试者相似。

专家点评

国外报道,一项与格列本脲的双盲试验,49个医疗中共10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1年其疗效两者相似,但是格列美脲用量比格列本脲小,格列美脲每天4mg能控制糖24h,而且发生糖者比格列本脲少,特适用于一般磺脲类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者。一项多中研究对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服本品或格列本脲作对照,服本品组每天1~8mg,格列本脲组于早餐前服2.5~20mg,连续12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控制平均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面等效,但格列美脲在降低空糖水平和C肽水平的作用较格列本脲更显著。与格列本脲比较,本品可减少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改换药物后发生糖症的危险,在治疗初期本品所致的糖症较格列本脲组低50%。另一项研究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服本品1~6mg或格列齐特40~160mg,结果两者在控制空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效。在美国9个中对1161例糖尿病者进期15周的随机、双盲、交叉的一项研究中,年龄在40~80岁,体重在理想体重90%~150%范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研究前至少4周格列美脲以外的降糖药以控制糖并使用药量稳定。上述患者分服每次6mg,每天1次或每次3mg,每天2次,结果两种给药法在短期均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糖,并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其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安慰组相似。但每天1次的给药法可增加患者服用的依从性,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国新闻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对40例健康受试者(年龄18~50岁,体重50~80kg)单服本品每次1~10mg,结果受试者的体温、搏、压、沉、电图、电图、常规、尿常规、功能、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仅见少数的不良反应,如糖8例次,头晕2例次等一过性轻微的不良反应,提示中国人群对本品的耐受性较好,每天10mg的量较为安全。为新一代磺脲素服降糖药,作用强,药物作用维持时间长,具有持久平衡的降糖作用,是临床上选用长效制的常用药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瓜藤

下一篇 黄瓜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