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SU)是应用最早、品种最多、临床应用也最广泛的服降糖药,SU类药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近年研制的格列美脲则以其用药量小、具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而被称为第三代SU类药物;除草品种发始于70年代末期。1978年Levitt等报道,绿磺隆(chlorsulfuron)以极低用量进wewsc rdawcv a前土壤处理或苗后处......
目录

医疗作用

药物分类

  磺酰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SU)是应用最早、品种最多、临床应用也最广泛的服降糖药,SU类药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近年研制的格列美脲则以其用药量小、具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而被称为第三代SU类药物。

  磺酰脲类药物是那些并非很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

  就降糖作用强度而言,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是第一代的100-200倍,但所有SU类的最大活性是一样的。虽然SU类的降糖最大活性没有区,但各个药物又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如:格列本脲作用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但糖发生率也高;格列喹酮则95%由胆汁粪便排泄,仅5%从脏排泄,故较适于老年或轻度功能不全者;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则除了降糖作用外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所以临床应用时应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应该强调,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糖。对于老年人和功能不全者,长效的磺酰脲类药物是特危险的。因此,对这些患者建议使用短效的磺酰脲类药物。对有轻、中度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更为适。

作用机制

  (1) 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已知SU在发挥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时,必须先与β细胞表面的SU受体相结,然后与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钾通道藕联,使此通道,细胞膜去极化,从而释放胰岛素。因此,SU能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糖。不同的SU结的SU受体不同,如格列本脲是与140KDa受体蛋白结,而格列美脲则是与65KDa受体蛋白结,因而不同的SU对β细胞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2) 外作用:SU可以促进糖原成,减少糖的产生,并能减缓肝脏葡萄糖向液中的释放速率。同时,SU可使周围组织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增加,并可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从而使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适应

  适应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度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高糖者。

  :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③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④活动性结核;⑤妊娠;⑥严重等并发症;⑦液病:溶血贫血、白细胞或细胞减少等;⑧严重甲状腺功能不全者;⑨有过磺酰脲类药物过敏或与磺酰脲类药物结构相似药物(如磺胺药)过敏史者。

副作用

  (1)糖反应:是磺酰脲类药物常见的严重副作用,大多发生在药物量过大或糖下降后未及时减量、服药后未进食、联应用降糖药、大量饮、年老体弱和功能损害者。轻微的糖反应通过及时进食即可纠正,但仍需密切监护;严重的糖反应则需给予葡萄糖治疗,并密切监视糖24小时以上;中长效的磺酰脲类药物如优降糖,常会导致难以纠正的糖,且纠正后还会再次发生,因此监护时间应延长到72小时以上。

  (2)消化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等,一般反应轻,不需中断治疗。偶可胆汁淤积性黄疸功能损害。

  (3)液系统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减少、溶血贫血等,以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更多见。

  (4)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皮炎等。

  (5)神经系统反应:通常发生在量过大的情况下,可有头痛头晕、感觉异常、嗜睡、耳鸣、视力减退、震颤、共济图片失调等。

  (6)甲状腺功能减退:偶见于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

除草剂

  磺酰脲类除草品种的发始于70年代末期。1978年Levitt等报道,绿磺隆(chlorsulfuron)以极低用量进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处理,可有效地防治麦类与亚麻田大多数杂草。紧接着发出甲磺隆,随后又发出甲嘧磺隆、氯嘧磺隆、苯磺隆、阔、苄嘧磺隆等一系列品种。此类除草发展极快,已在各种作物地使用,有些已成为一些作物田的当家除草品种。而且,新的品种还在不断地商品化。磺酰脲类除草由芳香基、磺酰脲桥和杂环三部分组成。

结构

  其基本化结构式为:在每一组分上取代基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物活性和选择性的极大变化。在中国常见的磺酰脲类除草品种列于下表常见的磺酰脲类除草品种通用其它或商品应用作物防治对象绿磺隆(chlorsulfuron)绿黄隆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氯苯基)磺酰脲?小麦亚麻草和禾草甲磺隆(metsulfuron)甲黄隆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苯基)磺酰脲?小麦大麦草和禾草氯嘧磺隆(chlorimuron)豆磺隆、豆草隆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苯基)磺酰脲?大豆阔草和禾草胺苯磺隆(ethametsulfuron)油磺隆3-(4-乙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苯基)磺酰脲油菜阔草苄嘧磺隆(bensulfuron)苄黄隆、农得时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苯基)磺酰脲水稻阔草和莎草噻吩磺隆(thifensulfuron)阔、宝收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噻吩-3-基)磺酰脲小麦玉米草苯磺隆(tribenuron)巨星、阔净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苯基)磺酰脲小麦草烟嘧磺隆(nicosulfuron)农乐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3-二甲基氨基甲酰吡啶-2-基)磺酰脲玉米禾草和阔草醚磺隆(cinosulfuron)莎多伏3-(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1-[2-(2-甲氧基乙氧基)苯基]磺酰脲水稻阔草和莎草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草克星5-(4,6-二甲基氧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1-甲基吡唑-4-甲酸乙酯水稻阔草和莎草甲嘧磺隆(sulfometuron)森草净3-(4,6-二甲基嘧啶-2-基)-1-(2-甲氧基甲酰基苯基)磺酰脲非耕地阔草、禾草和莎草磺酰脲类除草易被植物吸收,在木质部皮部传导,抑制乙酰乳酸成酶(ALS)。是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生物成的一个键酶。

原理

  磺酰脲类除草对杂草和作物选择性要是由于降解代谢的差异。磺酰脲类除草为弱酸性化物,在土壤中的淋溶和降解速度受土壤pH值影响较大。淋溶性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而增加;在酸性土壤中,降解速度快,在碱性土壤中降解速度慢。磺酰脲类除草的活性极高,用量特低,每公顷的施用量只需几克到几十克,被称为超高效除草。此类除草能有效地防除阔杂草,其中有些除草对禾本科杂草也有抑制作用,甚至很有效。大部分磺酰脲类除草(如甲磺隆、绿磺隆、甲嘧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胺苯磺隆、烟嘧磺隆)既能作苗前处理也能作苗后处理(杂草苗后早期),部分磺酰脲类除草(如苯磺隆、阔)只能作处理,作土壤处理的效果不好。施用磺酰脲类除草后,敏感杂草的生长很快受抑制,3-5天后叶片失绿,接着生长点枯死,但杂草完全死亡则很慢,需要一到三周。大部分磺酰脲类除草的选择性强,对当季作物安全。

安全性

  氯嘧磺隆对大豆的安全性不太好,在施用后,温下降(30°C),可能出现药害。另外,施药后多雨,在低洼的地块也易出现药害。有些磺酰脲类除草(如绿磺隆、甲磺隆、氯嘧磺隆、胺苯磺隆)属于长残效除草,在土壤中的持效期长。施用这些除草后,在下茬种植敏感作物,将会发生药害。如在小麦地施用甲磺隆或绿磺隆,下茬种值棉花就会出现药害。为了防止这些除草的残留药害,可采用混用的法,降低它们的施用量。由于磺酰脲类除草的作用位点单一,杂草对它们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快。据国外报道,此类除草连续施用3-5年后,杂草就可能产生抗药性。

其他磺酰类药品

磺酰三唑酮

  【中文称】磺酰三唑酮;2′,4′-二氯-5′-(4-二氟甲基-4,5-二氢-3-甲基-5-氧-1H-1,2,4-三唑-1-基)甲基磺酰基苯胺

  【英文称】sulfentrazone;2′,4′-dichloro-5′-(4-difluoromethyl-4,5-dihydro-3-methyl-5-oxo-1H-1,2,4-triazol-1-yl)methanesulfonanilide;N-(2,4-dichloro-5-(4-(difluoromethyl)-4,5-dihydro-3-methyl-5-oxo-1H-1,2,4-triazol-1-yl)phenyl)methanesulfonamide

  【CAS登录号】

  122836-35-5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387.2

  【密度】1.34(2O℃)

  【熔点(℃)】121~123℃

  【压(Pa)】1.3E-4(25℃)

  【性状】

  纯品为棕黄色固体

  【溶解情况】

  25℃水中溶解度为(mg/L);0.11(pH6)、0.78(pH7)、16(pH7.5)、可溶于丙酮和大多数极性有机溶

  【用途】

  三唑啉酮类除草。本品对大豆、玉米高粱生、向日葵等安全,对下茬禾谷类作物也安全,但对棉花和甜菜有一定的药害.防除对象如一年生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牵牛、反铁苋菜、曼陀罗、宾洲蓼、马唐、狗尾草、苍耳牛筋草、油莎草香附子、苍耳等,对前较难防除的牵牛、苍耳香附子等杂草有卓效.

  对大豆具有选择性的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用的除草土壤中残效期较长,半衰期为110~280d.使用量为350~40Og(a.i.)/ha,如在大豆插种后苗前,每亩用38.6%的F628570~100g加水50kg均匀喷于土壤表面,或拌细潮土40~50kg施于土壤表面.

  【制备或来源】

  以2,4-二氯苯胺为起始原料,重氮化还原制得中间体取代苯肼,再与丙酮酸缩、与二苯基磷酰叠氮化物反应制得中间体取代的三唑啉酮,

  【其他】

  原卟啉原氧化酶的抑制。即通过抑制绿素生物成过程中原卟啉原氧化酶而起细胞膜破坏,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

苯磺酰肼发乳

  CAS:80-17-1分子式:C6H8N2O2S分子量:172.21熔点:100-104℃中文称:苯磺酰肼发乳BSH发泡BSH性质描述:细微白色浅黄色结晶。在103-104℃分解并放出氮。溶于无机酸和碱的水溶液,稍溶于有机溶,不溶于水。对潮湿的氧化敏感。生产法:由苯磺酰氯与肼反应而得。反应在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存在下进。用途:用作制鞋工业用沫材料的发泡,用量为3-6.5%,也用于聚氯乙烯、聚酯、聚酰胺、聚苯乙烯、酚醛树酯、环氧树脂、丁基、丁苯、硅橡、聚烯烃、苯乙烯与丙烯腈或丁二烯共聚物发泡,用量为1-15%。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前庭大腺炎

下一篇 前列腺囊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