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色伤寒
介绍
夹色伤寒是中医诊断病名,岭南俗称“夹色”,系指因性交时外感风、热、湿,暑等诸邪气、临床以头痛、胸闷、腰部刺痛重坠三大症为主,次见恶寒发热、咽干、口渴、呕吐,咳嗽等,若延误治疗,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
病因
症状
夹色伤寒的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必须根据病史及夹色伤寒虚实两证的临床表现,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外,对实证的诊断,尚可用白矾末置于患者舌中,如觉味甜者为夹色伤寒,如觉味涩者则非是。或用生木芋头,切开擦患者前后心处,不见皮肉痒者是此症也,见痒则非此症(用黄糖擦之,其痒则止)。
并发症
预防
预防方法
1.主方鬼羽箭岗梅细叶榕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鬼羽箭30克,岗梅根30克,细叶榕树须30克,熊胆草15克,路兜筋15克,木患根12克,蛇泡筋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石岐凉茶,加水约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温服,口服,每次1包,每日2次。 (2)广东凉茶,口服,每次1包,每日2包。 夹色伤寒的其他疗法 夹色伤寒的针灸治疗 取气海穴,艾灸1壮,灸后闻小腹处“咕噜”一响为有效。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