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筒花

黄筒(拉丁:Phacellanthus tubiflorus Sieb.)列当科,黄筒属肉质寄生小草本。高达11厘米,全株无毛。直立,不分枝稀疏常簇生,头状花序无梗;无花萼花冠白色丝纤细,子房椭种子多数,果期5~8月。 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药用部位黄筒全草,用于补;强膝;清热解毒治头蛇;神经衰弱膝酸痛;肠炎肿毒。肉质寄生小 草本。高5~11......
目录

形态特征

黄筒花图册 肉质寄生小 草本。高5~11厘米,全株几无毛。

直立,单生或簇生,不分枝

较稀疏地螺旋状排列于上,卵状三角或狭卵状三角,长5~8(-10)毫米,宽3-4毫米,边缘稍膜质,先端尖。

常4至十几朵簇生于端成近头状花序苞片1枚,宽卵形至长,长1.5~2.3厘米,宽0.5~0.8厘米,先端渐尖或稍钝,具纹;几无梗;无 花萼花冠筒状二白色,后渐变浅黄色,长2.5~3.5厘米,筒部长2.5~3厘米,上端微凹或2浅裂,下3裂,明显短于上,裂近等大,长,长3毫米,宽约2毫米,裂之间具褶。雄蕊4枚,丝纤细,着生于筒基部1~1.2厘米处,长1~1.2厘米,下部疏被柔毛,花药2室,全部发育卵形,长约1.8毫米,基部稍钝,药隔稍伸长。

子房椭侧膜胎座4~6个,常子房基部为6个,中部以上4个或5个,花柱伸长,长1.3~1.6厘米,无毛,柱头棍棒状,近2浅裂。蒴果,长约1~1.4厘米,直径5~8毫米。种子多数,卵形,长约0.3~0.4毫米,直径0.2~0.25毫米,种皮网状。期5~7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海拔800~1400米。

地理分布

产 吉林、 陕西、 甘肃、 浙江、 湖北和 湖南。 朝鲜、 日本和 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黄筒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晒干。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治:补;强膝;清热解毒头蛇;神经衰弱膝酸痛;肠炎肿毒

用法用量:服:汤,6-15g。

该种研究

日本者Takasi Tuyama〔Journ. Jap. Bot. 21(7-12):131-137. 1947〕把胡先骕先生据采自浙江山的标本而发表的Tienmuia triandra Hu及Komarov据苏联标本建立的P. continentalis Kom.这两个称都作为本种的异处理。中国植物志编委检查了T. triandra Hu的模式标本,发现它所显示出的性状均与P. tubiflorus Sieb. et Zucc的原记载相符。只是胡先骕先生将苞片作为萼片而误定新种。因此,中国植物志编委完全同意Takasi Tutama的处理意见。

该种在花萼退化程度、雄蕊胎座上均有变化。花萼存在或完全消失,雄蕊通常4枚,但也少有3或5枚,子房基部胎座为6(-10),但上部胎座则常为4-5。上述变化并不稳定,与地理分布亦无相的联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抗雌激素

下一篇 孕激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