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羊角

黄羊角为牛科动物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的角。镑丝用。黄羊,中等大小偶蹄动物。成兽体长超过1.1m,体重可达30kg左右。面较宽, 较短,颈细长,颊无面纹。雄羊角一对,角短较直。除角尖外,均有明显的环棱,角尖向弯。角因个体差异而有变化。雌羊无角,但相当于角的部位有明显突起。四肢较细,后肢略长于前肥。部有白斑。尾短,长仅8-10cm。其冬毛厚而色浅,全身为浅红棕......
目录

原形态

黄羊,中等大小偶蹄动物。成兽体长超过1.1m,体重可达30kg左右。面较宽, 较短,颈细长,颊无面纹。雄羊角一对,角短较直。除角尖外,均有明显的环棱,角尖向弯。角因个体差异而有变化。雌羊无角,但相当于角的部位有明显突起。四肢较细,后肢略长于前肥。部有白斑。尾短,长仅8-10cm。其冬毛厚而色浅,全身为浅红棕色,杂有白色长毛伸出;白色部白斑极为显着。夏毛浅棕黄色,部略带棕色,尾亦棕色

性状

黄羊角性状鉴,本品呈长而侧扁,略呈“S”,长约2cm。表面来棕色或灰黑色,不甚光滑,除先端外,角中下部均有等17-20个,其下部间较密,约5mm,环的一侧较平坦,不连成环状。塞,透明。气味弱。

显微鉴黄羊角纵切:用10%氢氧化钾处理后装组织强胞呈淡棕色或灰棕色,细胞含少量灰色棕色色素颗粒,常相聚成团或相连成丝状。

黄羊角粉末特征:淡棕色。与羚羊极相似。惟基本角质细胞含棕色或灰棕色色素颗粒。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草原丘陵和半荒地带。具集群性,奔跑甚速。以禾本科植物及豆科牧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黄羊角液4g/kg灌,使人工发热的家兔于2小时体温始下降,6小时后恢复正常,而2g/kg灌,则作用甚微。

2.抗惊厥作用:给蟾蜍淋巴腔注射其水液0.1g/kg及0.2g/kg,对苯甲酸咖啡因(淋巴腔注射15mg/只)所致的惊厥能显着的减少惊厥率,并增加恢复率,而对硝酸士的宁性的惊厥(淋巴腔注射0.06mg/kg)则不能降低惊厥率,但能非常显着的增高恢复率。黄羊角液给小10g/kg,对苯甲酸咖啡因(皮下注射600mg/kg)所致的惊厥,不能减少惊厥率和增加恢复率,对硝酸士的宁(皮下注射 1mg/kg)所致的惊厥,虽能减少惊厥率和增高恢复率,但都不显着。此外,蟾蜍淋巴腔注射黄羊角液0.2g/只,能非常显着地加强苯巴比妥钠(腔注射4mg/只)的毒性而使蟾蜍死亡。水液2g/kg及4g/kg给小,每天1次,连续7次,能加强苯巴比妥钠的毒性。小腔注射黄羊角液80g/kg,未见有毒性反应,观察3天亦无死亡。

药用价值

摘自《吉林草药

性味】味咸;性

归经肝经

【功能治】熄风清热解毒温热病高热神昏小儿感冒发热;小儿惊;中青盲内障

【用法用量】服:汤,3-9g,大量可用至30-50g;或研末冲。

【附】治小儿感冒发热黄羊角二钱。水三小时,滤过,再加热浓缩,然后于滤液中兑蔗糖,制成黄羊角糖浆。分十次服,每月三次。(《吉林草药》)

黄羊角

【各家论述】《吉林草药》:熄风清热解毒。治痫症,中,小儿惊肝火炽盛,温热病等。

摘自《全国草药汇编》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治】熄风清热解毒。用于小儿感冒高热,小儿惊,中,瘟病发热

【用法用量】 1~3钱,水2~3小时。

【备注】(1)黄羊油痔疮,用适量涂患处。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查获走私

2014年9月,呼和浩特海在中蒙珠恩嘎达布其岸查获三辆入境货车利用车厢改造夹层藏匿走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羊角1.43吨(共计14597)、苁蓉5.05吨,羊肚、羊肠衣、马肠等冻品约17吨,案值共计400万元,偷逃税款30余万元。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其中蒙古国籍犯罪嫌疑人3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丙酸睾酮

下一篇 返祖现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