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输卵管炎
名称
病因
出血性输卵管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存在于阴道或宫颈的细菌,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上行性感染所致。足月分娩、流产后的感染往往是引起急性输卵管炎的常见原因;此外,过早、过频以及在月经期性交,也可引起输卵管炎;寄生虫病,如血吸虫、丝虫、甚至蛔虫,虫卵均可能经血行而积聚于输卵管壁引起肉芽肿性输卵管炎。寄生于阴道或宫颈的病原体,极易借机上行性感染,当病原体侵入输卵管后,引起粘膜严重充血、水肿甚至溃烂,病变处血管扩张、淤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导致大量渗血;同时炎症也可使输卵管间质层出血,血液突破粘膜进入管腔,管腔中的血液自伞端流入腹腔,致腹腔内积血,而导致急腹症。另外,炎症的渗出又可造成输卵管与周围组织、脏器的粘连。
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致病微生物不明,也可能是妇科手术后,特别是人工流产术后引起的亚临床感染,且伴有程度不等的宫颈或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或输卵管出血的血液逆流入腹腔也与妇产科手术有关,尤其是近期(2个月)有过人工流产者,也与术者无菌观念淡薄、动作粗暴有关;输卵管通畅试验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时反复钩取、提夹输卵管等以致本病。此外,经血逆流者开腹时见输卵管伞端有活动性出血不能排除有出血性输卵管炎。
发病机制
鉴别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因输卵管黏膜血管扩张、瘀血、肿胀,细小血管自发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腹腔,引起剧烈腹痛。其症状和体征与异位妊娠类似。其鉴别要点如下:①本病常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分娩及妇科手术后,无明显停经史;②起病不如异位妊娠急骤,一般不出现休克;③部分患者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④尿、血HCG均为阴性;⑤腹腔积血大多<200ml,血液多为淡红色;⑥B超显示子宫、附件图像正常。腹腔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疗出血性输卵管炎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原则是抗炎和对症治疗。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对诊断困难者,应在积极抗炎治疗的同时,有条件的医院应在腹腔镜下诊断并吸出腹腔内积血。无腹腔镜手术的医院如确认内出血较多可行开腹探查术。
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有分娩宫腔操作、妇科检查史;发病前无性生活史,可以有停经史。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感,腹痛开始于腹部一侧,以后全下腹呈持续性疼痛,腹痛至就诊时间从数小时至10天不等,平均48h。多有停经史,多数腹腔内出血不超过200ml。严重者可表现为头昏心悸等症状。也有恶心、呕吐等类似早孕反应,重症可有颜面苍白、晕厥。
2.体征发热、脉率快下腹痛,反跳痛,严重者表现为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低血压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隆触痛,附件触痛或有增粗或包块。
4.急性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系由输卵管炎性渗出,刺激腹膜所致。病变可累及单侧或双侧输卵管。
8.下腹部可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内出血多时可有移动性浊音。宫颈有举痛,后穹窿饱满,附件区增厚或有包块,触痛明显。
并发症
严重者可表现为头昏、心悸等症状。也有恶心、呕吐等类似早孕反应,重症可有颜面苍白、晕厥。腹腔镜检查可见腹腔积血,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增粗、充血、水肿或与周围粘连等。可能有输卵管伞端活动性出血,无输卵管妊娠的着床肿块及破裂大出血的表现,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诊断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值在正常范围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2.尿妊娠试验阴性。
3.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1.B型超声检查见附件包块及腹腔积液。
2.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少则1ml,多则5ml以上,呈淡红色或血水样,很少有暗红色或陈旧性血液。
3.腹腔镜检查见腹腔积血,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增粗、充血水肿或与周围粘连等。可能有输卵管伞端活动性出血,无输卵管妊娠的着床肿块及破裂大出血的表现。
治疗
出血性输卵管炎的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对有大量出血休克者可行开腹探查,手术止血。针对出血可用止血剂对症治疗,若输卵管伞端出血则可用电凝止血,也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并可作输卵管伞端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以后的治疗。一般病情不严重,进展不迅速可保守治疗。
预防
①女性在过性生活时,应注意自己及性伙伴的个人卫生。行房事前,需清洗男女双方的外生殖器,防止病菌的顺利入侵。女性当阴道有出血症状时,应自我克制禁止性生活。
②女性应注意自己的外阴卫生及个人清洁卫生;注意防止来自洁具及卫生间内的感染。
③广大妇女应注意自身的营养保健,加强月经期、人工流产后、分娩后的营养;增强自身体质,增加抵抗力、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会。
④需进行人工流产术、分娩术、取放宫内节育器术,及其他官腔术时,应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经手术将病菌带入阴道及子宫,人为造成感染。
⑤患有急性输卵管病症的女性患者,要取半卧位休息,防止和限制炎性液体因体位变化而流动。进食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⑥女性一旦患有附件疾病,应遵守治疗原则,采取积极态度,彻底治疗,尽快控制病情,防止转为慢性。
相关词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膀胱咳
下一篇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