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遗传性多发梗死性痴呆也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本病平均发病年龄45岁,无性差异。有明确的管疾病及痴呆家族史,反复发作短暂性或卒中史。遗传性多发梗死性痴呆(hereditary multi-infarct dementia)也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
目录

概述

遗传性多发梗死性痴呆(hereditary multi-infarct dementia)也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Van Bogaert(1955)报告两姐妹中年发病、快速进展的Binswanger皮质下脑病,表现为痴呆步态不稳、假性延髓麻痹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等,家族中其他两姐妹因痴呆在36岁和43岁死亡。Sourander等(1977)以遗传性多发梗死性痴呆,Stevens等以慢性家族性管性脑病(chronic familial vascular encephalopathy)分报道不明病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卒中家族,首次描述了家族性管疾病,要是软膜和深部小动脉受损,管壁增厚流减少和塞。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Tournier-Lasserve等(1993)对两个不相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发现,本病遗传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2位点。用微卫星标志物将基因位点局限到2cm区域(Ducros etal,1996),确认CADASIL的病因是Notch 3基因突变(Joutel etal,1996)。

二、发病机

已报道的17例CADASIL病理报告,大体除轻度均匀脑萎缩,明显,2例小脑萎缩明显,2例有大块肿,无特征性改变。Willis环可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管无塞。脑室周围白质、基底核、丘中脑桥可见多发腔隙性病灶,皮质下白质通常较好,脑室明显扩张。10例病人中少数可见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镜下白质鞘染色呈弥漫性和局灶性苍白,深部白质、囊可见腔隙性病灶及梗死巨噬细胞反应,轻中度质增生,在罕见的病例新皮质存在老年斑。白质及软管壁特征性纤维透明蛋白使管壁增厚,Sourander报道3例广泛塞性层透明变性,2例塞,纤维素性坏死。

细胞核丢失,球细胞或分的清晰胞质球样细胞使中膜呈模糊颗粒样外观,Guttiierez-Molina等(1994)称为小动脉颗粒样变性(small arterial granular degeneration,SAGD)。Estes(1991)电镜研究首先发现白质、软管颗粒样嗜锇物(granular osmiophilic material,GOM),以后许多者报告GOM。GOM由大量电子致密物细胞外颗粒样沉积物组成,大小从难以测出到0.2~0.8mm。GOM围绕管平滑细胞(VSMCs),由10~15nm的粒状物组成。穿通支和动脉VSMCs明显破坏,白质、大脑小脑皮质、视神经网膜VSMCs不能识,皮肤、肉和神经活检VSMCs均可见这种改变,GOM的性质尚未确定。

临床表现

1、本病平均发病年龄45岁,无性差异,无卒中危险因素。首发症状不同,85%的患者发生卒中,30%~90%的患者出现痴呆,可能被观察的患者年龄不同导致差异。病程长达10~30年。30%的病人出现有先兆的头痛头痛发作可为最早的症状,多发生在30岁,可能由于反复缺或潜在的管病起,导致白质病变。20%的病人出现严重情感障碍,几个家系报道病程中出现明显抑郁、躁狂和自杀倾向,推测与尾状核及豆状核缺性损伤有。反复发生皮质下症状是本病的要表现,如卒中反复发作伴认知功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步态不稳、锥体束征和括约功能障碍等,呈阶梯性进展。

2、液检查通常正常,Chabriat等(1995)报道2例病人出现CSF寡克隆带和1例CSF细胞数增多,报道的家系中2例存在免疫球蛋白病。

3、MRI是本病的重要诊断工具,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可见均匀分布的点状和结状T2WI高信号,基底核和桥也可见。多数病人脑管造影无异常,曾报告1例患者小动脉严重狭窄,另2例患者管造影后神经体征加重。PET检查仅1例严重基底核损伤的躁狂病人提示皮质代谢降低。皮肤活检是外部检查的新手段,皮肤活检发现嗜锇颗粒样物(GOM)沉积有重要诊断价值。

据中年前期发病,明确的管疾病及痴呆家族史,反复发作TIA或卒中史,早期伴头痛发作,反复发作局灶性血症状、体征,伴痴呆,无卒中危险因素,不压病和糖尿病,MRI显示白质萎缩和多发性梗死,表现为非特异性白质疏松,排除动脉硬化性皮质下脑病淀粉样变性管病等。Notch 3基因突变检查及皮肤活检发现GOM可确诊。

并发病症

可伴明显抑郁、躁狂和自杀倾向,注意继发的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

检查

1.液检查

通常正常,可能出现CSF寡克隆带细胞数增多。测定液、清中APOE多态性及Tau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段,有诊断与鉴意义。

2.影像检查

MRI是重要诊断工具,可显示白质萎缩和多发性梗死;管造影多数病人无异常。

3.皮肤活检

发现嗜锇颗粒样物(GOM)沉积有重要诊断价值。

诊断

据中年发病,明确的管疾病及痴呆家族史,反复短暂性发作(TIA)或卒中史,早期伴头痛痴呆。MRI显示白质萎缩和多发性梗死,表现为非特异性白质疏松,排除动脉硬化性皮质下脑病淀粉样变性管病等,Notch3基因突变检查及皮肤活检发现GOM可确诊。

(1)患者多中年发病,发病早期的要表现是记忆力下降;

(2)反复卒中发作,轻度情感异常,多发性梗死及皮质性痴呆

(3)有轻度的管病危险因素,如轻度压、轻度高脂血症、吸烟、避孕药;

(4)家系遗传:家系中有多个成员发病。

(5)皮肤活检发现嗜锇颗粒样物(GOM)沉积。

(6)影像检查:MRI显示非典型性白质病。可见脑室周围多发的梗死灶及白质变性,可累及两侧半球皮层、白质及脑室周围、基底桥白质等部位。

鉴别诊断

1.Binswanger病多在60岁以上发病,有卒中病史,表现为慢性痴呆步态不稳和尿便失等,多压,有认知障碍、管病据及发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鉴

2.须排除所有的遗传性因素所致的疾病如凝病、异常脂蛋白血症淀粉样管病、高胱氨酸尿症和MELAS综征等,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检查。

治疗

尚无特殊治疗法。可对症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预后

预后较差,病情呈进性发展。

预防

有明确遗传景者应进基因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内营养剂

下一篇 黄花夹竹桃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