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前列腺增生与年龄增长、环境、吸烟等因素有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夜尿多、排尿困难等。有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研究颇多,但病因至今仍未能阐明。可能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遭到破坏,其他相因素:雄激素及其与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与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
目录

形成病因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研究颇多,但病因至今仍未能阐明。可能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遭到破坏,其他相因素:雄激素及其与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与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前已知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有功能的睾丸及年龄增长两个条件。近年来也注意到吸烟、肥胖及酗、家族史、人种及地理环境对BPH发生的系。

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储尿期症状

该期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以及夜尿增多等。

(1)尿频夜尿增多尿频为早期症状,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膀胱逼尿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尿急、尿失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

2.排尿期症状

该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

随着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排尿困难加重,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小便分叉,有排尿不尽感觉。如梗阻进一步加重,患者必须增加压以帮助排尿。呼吸使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3.排尿后症状

该期症状包括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尿不尽、残余尿增多:残余尿是膀胱逼尿失代偿的结果。当残余尿量很大,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高于尿道阻力,尿便自尿道溢出,称充溢性尿失。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但在受凉、饮、憋尿,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起交感神经兴奋时,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4.其他症状

(1)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管充及小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当膀胱收缩时可以起镜下或肉眼血尿,是老年男性常见的血尿原因之一。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均易起严重血尿

(2)泌尿系感染尿潴留常导致泌尿系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且伴有尿痛。当继发上尿路感染时,会出现发热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平时患者虽无尿路感染症状,但尿中可有较多白细胞,或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手术前应治疗。

(3)膀胱结石尿路梗阻,特在有残余尿时,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延长,可逐渐结石。伴发膀胱结石时,可出现尿线中断,排尿末疼痛,改变体位后可排尿等表现。

(4)功能损害多由于输尿管反流,积水导致功能破坏,患者就诊时的诉常为食欲不振贫血压升高,或嗜睡和意识迟钝。因此,对男性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功能不全症状,应首先排除前列腺增生。

(5)长期下尿路梗阻可出现因膀胱憩室充盈所致的部包块或积水起的部包块。长期依靠增加压帮助排尿可起疝、肛。

检查方法

1.外生殖器检查

除外尿道狭窄或其他可能影响排尿的疾病(如:包茎阴茎等)。

2.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直肠指诊为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法,需要在膀胱排空后进。应注意前列腺的界限、大小、质地。前列腺增生时,腺体可在长度或宽度上增大,或二者均有增大。临床用不同法描述前列腺增大的程度。

直肠指诊估计前列腺大小有一定误差。如中叶突向膀胱直肠指诊时前列腺腺增大则不明显。同时,直肠指诊如发现前列腺上有可疑硬结,应作穿刺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DRE异常的患者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比例为26%~34%,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应注意肛门括约收缩功能,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3.局部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运动和感觉)

肛周和会阴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查以提示是否存在神经源性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功能障碍。

4.尿常规

以确定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者是否有血尿蛋白尿、脓尿及尿糖等。

5.B超检查

观察前列腺的大小、态及结构,有无异常回声、突入膀的程度,以及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常用的法有直肠超声检查。前者较准确但设备要求高,后者简单可普及。

直肠B超检查时还可以测定前列腺体积,从排尿期声像图,判断尿道的变、移位,了解下尿路梗阻的动态变化,也可了解治疗后状态。B超检查在国应用较普遍,观察腺体结构不如直肠B超检查。

6.残余尿测定

由于膀胱逼尿可通过代偿的式克服增加的尿道阻力,将膀胱尿液排空,因此前列腺增生早期无残余尿也不能排除下尿路梗阻的存在。一般认为残余尿量达50~60ml即提示膀胱逼尿处于早期失代偿状态。

排尿后导尿测定残余尿较准确。用B超测定残余尿的法更加简便,患者无痛苦,且可重复进。但残余尿量较少时则测量不够准确。静肾盂造影在膀胱充盈期 及排尿后各摄一张以观察残余尿的法,因不能定量实用价值不大。同位素浓度测定,即浓度定量,可据不同浓度溶液容量的法测定,为最准确的法,但成 本较高,难以普及。

7.其他

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无特殊价值,但可协助鉴早期前列腺癌。必要时还可进尿流动力检查、泌尿系造影等。

临床中本症的诊断要靠病史、直肠指诊及B超检查。膀胱镜检查在必要时可施,并需进一步了解有无上尿路扩张及功能损害,有无神经膀胱功能障碍、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炎及心血管疾病,最后估计全身情况及决定治疗案。

诊断方法

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为老年患者常并有其他慢性疾病。诊断时应重视患者全身情况,进详细问诊、体检、化验,注意功能。排尿困难症状诸项检查,可明确诊断。

1.IPSS评分

1995年国际泌尿外科会(SIU)推出了IPSS评分体系,力图将症状量化便于比较和协助诊断,也可作为治疗后评价标准。该体系通过6个问题回答确定分数,最高达35分,前认为7分以下为轻度,7~18分中度,18分以上为重度,需外科处理。IPSS是前国际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但要是BPH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观反映,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性,临床工作中可采取此评分体系协助诊疗。

2.问病史

(1)下尿路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其伴随症状

(2)手术史、外伤史,尤其是盆腔手术或外伤史;

(3)了解既往史,包括性传播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与夜尿症有心脏病病史;

(4)用药史,了解患者前或近期是否服用影响膀功能或导致LUTS的药物;

(5)患者的一般状况。

鉴别诊断

1.膀胱颈挛缩

患者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直 肠指诊未发现前列腺明显增大,除可能系增大腺突向膀胱外,还应考虑膀胱颈挛缩的可能。一般认为膀胱颈挛缩继发于炎症病变。膀胱颈部平滑为结缔组织所代 替,可伴有炎症。膀胱颈挛缩患者有较长的下尿路梗阻病史。膀胱镜检查时,膀胱颈抬高,后尿道膀胱三角区收缩变短。膀胱镜下见前列腺尿道无挤压变,尿 道缩小。而单纯的前列腺增生腺突向膀胱颈部时,被柔软黏膜覆盖,膀胱三角区下陷,后尿道延长。

膀胱颈挛缩可同时伴有前列腺增生,由于增生腺体与外科包膜之间分界不清,摘除术常较困难,且腺体较直肠指诊或B超预测者明显为小。如摘除腺体后不同时处理挛缩的膀胱颈,下尿路梗阻难以解除。

治疗可试用α-受体阻滞。如症状严重,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或尿流动力检查异常时,可考虑尿道电切,耻膀胱楔形切除或膀胱颈Y-V成术。

2.前列腺

前列腺癌尤其是导管癌类型可能以下尿路梗阻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则是在前列腺增生的同时伴发前列腺癌,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多>10.0ng/ml。直肠指检前列腺表面不光滑,石样感觉。直肠活检,B超导更佳,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3.神经膀胱、逼尿括约协同失调

常表现为下尿路排尿异常,尿失等表现。需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史,检查有无提肛反射,应依靠尿流动力检查加以排除,如充盈性膀胱测压,尿道压力图,压力/流率同步检测。

4.无力膀胱膀胱壁老化)

表现为尿潴留、下尿路排尿异常,大量残留尿,应与前列腺增生相鉴,应排除损伤、炎症、糖尿病等因素,要也通过尿流动力检查。特尿道压力图,压力/流率同步检测加以鉴膀胱压图显示膀胱压力低,无收缩压力波等。

治疗方法

前列腺增生的危害性在于起下尿路梗阻后所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其病理个体差异性很大,而且也不都呈进性发展。一部分病变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发展,所以即便出现轻度梗阻症状也并非均需手术。

1.观察等待

症状轻微,IPSS评分7分以下可观察,无需治疗。

2.药物治疗

(1)5α-还原酶抑制适用于治疗前列腺体积增大同时伴中、重度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研究发现5α-还原酶是酮向双氢酮转变的重要酶。双氢酮在前列腺增生中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可以对增生予以一定的抑制。

(2)α1-受体阻滞适用于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前认为此类药物可以改善尿路动力性梗阻,使阻力下降以改善症状,常用药有高特灵等。此类药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困倦、体位性压、异常射等。

(3)其他包括M受体拮抗植物,中药等。M受体拮抗通过阻断膀胱M受体,缓解逼尿过度收缩,降低膀胱敏感性,从而改善BPH患者的贮尿期症状植物普适泰等适用于BPH及相下尿路症状的治疗。

综上所述,进药物治疗前对病情应有全面估计,对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用药的可能性等也应充分考虑。观察药物疗效应长期随访,定期尿流动力检查,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3.手术治疗

手术仍为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治疗法,适用于具有中、重度LUTS并已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BPH患者。典的外科手术法有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尿道前列腺术(Transurethral incision of the prostate,TUIP)以及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前TURP仍是BPH治疗的“金标准”。

手术适应为:①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流动力检查已明显改变,或残余尿在60m以上;②不稳定膀胱症状严重;③已起上尿路梗阻功能损害;④多次发作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肉眼血尿;⑤并发膀胱结石者。⑥沟庙、严重的痔疮肛,临床判断不解除下尿路梗阻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者。对有长期尿路梗阻功能已有明显损害,严重尿路感染或已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患者,应先留置导尿管解除梗阻,待感染得到控制,功能恢复后再手术。如插入导尿管困难或插管时间长已尿道炎时,可改膀胱穿刺造瘘。应严格掌握急诊前列腺切除手术的适应

4.微创治疗

(1)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 适用于凝功能较差的和前列腺体积较小的BPH患者,是TUIP或TURP的另外一种选择。要是电极金属材料创新,使其生物热效应不同于前者。由于热转化快,可产生400℃高温,迅速造成组织汽化,或产生凝固性坏死,其止特点极其显著,因此临床应用显示:①适应增加:60g以上的腺体可施。②术野清晰:由于止效果显著,冲洗液清晰,便于手术。③手术时间减少:由于减少了止步骤,故手术切除加快,缩短了手术时间。④并发症减少:不易产生中毒(凝固层厚),清晰术野减少了误伤,不易产生括约及包膜损伤。⑤术后恢复快:冲洗时间缩短。

(2)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 是使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并以与单极TURP相似的手术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TUPKP的要优点包括术中、术后出少,降低输率和缩短术后导尿和住院时间;TUKEP将前列腺于包膜切除,更加符前列腺解剖结构,具有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更完整、术后复发率低、术中出少等特点。。

(3)微波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意长期服药)而又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以及伴反复尿潴留而又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系利用微波对生物组织的热凝固原理以达到治疗的。微波放射极的放置可通过直肠超声波定位,或尿道镜直视下定位。后者可准确地避尿道外括约,减少尿的并发症。

(4)激光治疗激光手术的共同特点是术中出相对较少,尤其适于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龄、贫血、重要脏器功能减退等。利用激光热效应凝固汽化或切除前列腺组织法类似尿道操作。有表面照射,有插入热疗,也有利用激光束切除腺体。疗效肯定的是用激光剜除腺体,从膀胱组织粉碎吸出,远期疗效和价格性能比有待观察。

5.其他

(1)尿道针刺消融术(Transurethral Needle Ablation, TUNA)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法,适用于前列腺体积<75ml,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对一般患者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法。

(2)前列腺支架(Stents)是通过镜放置在前列腺尿道的金属(或聚亚氨脂)装置。以缓解BPH所致下尿路症状。仅适用于伴反复尿满留又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作为导尿的一种替代治疗法。常见并发症有支架移位、钙化,支架塞、感染、慢性疼痛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前列腺炎

下一篇 维生素B6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