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花鼠尾草

鼠尾草,中药。为植物鼠尾草SalviaflavaForrest ex Diels的。具有,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吐血湿骨痛乳痈,疮肿。。苦,凉。,化瘀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吐血湿骨痛乳痈,疮肿。服:汤,6-15g。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鼠尾草:黄属尾。多年生草本,高20-50cm。......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苦,凉。

功效

,化瘀止痛。

主治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吐血湿骨痛乳痈,疮肿。

用法用量

服:汤,6-15g。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形态特征

鼠尾草:黄属尾。多年生草本,高20-50cm。短粗,被鳞片叶鞘残基,条状粗壮扭直立,四棱,被疏柔毛或变无毛。对生;叶柄长达14cm,短的近于无柄,被毛;叶片,长2-7cm,宽3.5-5cm,先端钝锐或近钝形,基部戟或稀心形,边缘具齿,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每轮通常4,4-8轮组成总状花序苞片,比花萼长或短,两面被短柔毛,下面密布赤褐色腺点;花萼钟状,外被布明显紫褐色腺点,二花冠黄色,冠筒筒状,在部膨大,冠檐,上略呈盔状,下3裂,中裂最大;能育雄蕊2,伸至上,药丝细长,退化雄蕊短小;花柱略伸出,先端呈不相等2浅裂;花盘略膨大。未见成熟的坚果期7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间及草坡荒地。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主根,一般不分枝,常扭成索状,长10-30cm,直径0.5-1.2cm;表面黑褐色,有纵沟纹,老栓皮呈鳞片状或条状落而出红褐色新栓皮;质较韧或松易碎,断面不平坦,有众多黄白色小点(导管群)。细质较坚硬,折断面木栓层为红棕色,皮部白色或棕褐色,木部灰褐色微香,味淡、微苦涩。

相关论述

《中国本草图录》:“治月经不调,痛经湿骨痛子宫吐血乳腺炎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维生素D3

下一篇 烟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