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又称隐源性纤维炎,弥漫性纤维炎,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常见之一种,是无明显原因的,进性的纤维化。间质的广泛纤维成而组织增厚,造成不可逆转地丧失组织交换的能力。 是一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最常发生在50至70岁的老年人。特发性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
目录

概述

图片

特发性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炎和结构紊乱最终导致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所谓Hamman-Rich综征属急性型,临床更多见的则是亚急性和慢性型。欧洲者多称本病为隐源性致纤维炎(cr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CFA)。美国习用IPF。我国一度盛CFA的称,近来却多用IPF。本病多为发,估计发病率3~5/10万,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见于各年龄组,而作出诊断常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5~2∶1。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IPF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亦未完全阐明,但已有足够据表明与免疫炎症损伤有。不同标本所显示的免疫炎症反应特征不尽一致,周围所反映出的是免疫异常比较突出,而气管灌洗液显示炎症反应为,而局部组织的异常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估各种研究资料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病机

近年来的研究,于IPF发病机制及其过程概括如下:

①某种未知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Ig并成免疫复物,进而刺激和活化巨噬细胞。这一免疫反应在局部,如果壁B淋巴细胞也产生抗体,则壁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被错误地识为异物。因此有人认为IPF可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IPF患者T细胞的变化及其作用不明确,仅B细胞参予不足以明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介质,除蛋白水解酶、原酶、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和某些细胞因子直接损伤细胞、细胞外基质、基底膜等结构外,尚有与纤维成密切相的介质包括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又称纤粘蛋白,前国对该蛋白研究较早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是郑州德福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巨噬细胞原性生长因子(alveola rmacrophage derived growth factor,AMDGF)、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等,它们能吸附成纤维细胞,并刺激其增殖,以及介导原基质收缩。

③在巨噬细胞释放的IL-8、TNF等介导下中性粒细胞向着趋化、聚集和活化,成以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20%)为特征的炎,而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又释放一系列介质,起或加重损伤与纤维化。

④成纤维细胞增生和产生原是本病的重要环和结局。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存在确的调控,如前列腺素E2、成纤维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均属于负调因子。另在IPF发现一种编码PDGF的C-sis基因,与转移性病毒癌基因V-sis非常相似。因此IPF的发生是否代表了成纤维细胞的负调失效、抑或成纤维细胞的"肿性"增生,是十分饶有兴趣的问题。虽然有人发现IPF患者间质原的成速度或总量并无增加,但Ⅰ型原增加、Ⅰ型原对Ⅱ型原的比率升高。因为Ⅰ型原是一种高张力强度、低顺应性、呈平排列的交叉带状纤维,它的增加足以解释IPF的态和生理改变,而不论原总量增加与否。

症状

发病过程

图片

约15%的IPF病例呈急性过,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而发现,进呼吸困难加重,多于6个月死于呼吸环衰竭。绝大数IPF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于中间的亚急性型),虽称慢性,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3.2年。慢性型似乎并非急性型演变而来,确切系尚不了解。

症状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翼搧动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脓痰,偶见。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

常见体征

呼吸困难紫绀。②胸廓扩张和膈肌活动度降低。③两中下部Velcro罗音,具有一定特征性。④杵状指。⑤终末期呼吸衰竭衰竭相应征象。

并发症

可有继发性感染原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最终发生纤维化导致功能衰竭。

病理变化

早期

图片

IPF早期或急性期病理改变要为炎。可见壁和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中性及酸性粒细胞浸润。腔可以不累及,但也可以有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包括落的Ⅱ型细胞和巨噬细胞。间隔可有网硬蛋白增生,但尚少纤维化。

中期

随着疾病发展,炎症细胞渗出和浸润逐渐减少,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增生,壁增厚,Ⅰ型细胞减少,Ⅱ型细胞增生,结构和破坏,并可波及管和细气管

后期

后期呈现弥漫性纤维化,腔(管、细气管)变,扩张成囊状,大小从1cm至数cm不等,谓之“蜂窝”。本病-毛细管膜可以有不对称性或偏性增厚,毛细管床减少。但是IPF病理上无动脉管炎或肿病变;有之,则应考虑结缔组织病或其它间质性肺病

临床表现

约15%的IPF病例呈急性,过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而发现进呼吸困难加重,多于6个月死于呼吸环衰竭。绝大数IPF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于中间的亚急性型),虽称慢性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3.2年。慢性型似乎并非急性型演变而来,确切系尚不了解。

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翼搧动和参与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脓痰,偶见。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

常见体征:①呼吸困难紫绀胸廓扩张和膈肌活动度降低③两中下部Velcro罗音,具有一定特征性④杵状指⑤终末期呼吸衰竭衰竭相应征象。

诊断

诊断技术

图片

1.影像检查

(1)常规X线胸技术须注意穿透条件适当,应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早期炎X线上不能显示异常;随病变进展,X线表现出云雾状、隐约可见微小点状的弥漫性阴影,犹如磨玻璃。进一步进展则见纤维化愈趋明显,从纤细的网织状到粗大网织状,或呈网织结状。晚期更有大小不等的囊状改变,即蜂窝容积缩小,膈肌上抬,间裂移位。

(2)CT对比分辨率优于X线,应用高分辨CT(HRCT)可以进一步提高空间分辨率,对于IPF的诊断,特是早期炎与纤维化鉴以及蜂窝的发现极有帮助。

(3)核素IPF常有毛细管膜通透性增高。核素技术吸入99mTc-DTPA测定上皮通透性(LEP)可见T1/2缩短,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间质性肺病,对于IPF并无特异性。

2.功能检查IPF的典型功能改变包括限制型通气损害、容量缩小、顺应性降低和弥量降低。严重者出现PaO2下降和PA-aO2增宽。功能检查与影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特是运动试验在影像异常出现前即有弥量降低和低氧血症功能检查可作动态观察,对病情估价很有帮助,用于考核疗效可能也是有用的。同样,IPF的功能异常没有特异性,无鉴诊断价值。

3.气管灌洗回收液细胞总数增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IPF比较典型的改变,对诊断有帮助。前仍要用于研究。

4.活检IPF早、中期的组织改变有一定特点,而且间质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许多有明确病因者,因此活检对于本病确诊和活动性评价十分有意义。首选应用纤支镜作TBLB,但标本小,诊断有时尚有困难。必要时宜剖胸活检。

问题

诊断的建立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上述检查,IPF诊断能够成立。核问题是排除其它间质性肺病包括原因已明或不明者。“特发性”或“隐原性”均用以表示原因不明,但不是所有原因不明和表现有纤维化的疾病都是IPF,如病。IPF是一个特定的疾病整体,虽然有可能它并不是一个均质单一的疾病。所以活检对IPF的诊断是必要的。但在不能接(耐)受创伤性检查者,只要有据排除其它间质性肺病,建立IPF临床诊断亦是能够接受的。 

尚待研究

活动性判断前虽有很多研究,但是尚无确定指征。除活检组织评价外,据认为67Ga扫描、上皮通透性测定、气管灌洗液细胞数特是淋巴细胞数以及介质测定对估计病变活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虽然临床表现、X线和CT征象、功能变化与活动性并不完全平,但病程长短、纤维化程度及有无蜂窝功能损害轻重等对估计活动性仍是有帮助的。

诊断标准

诊断据临床特征、胸部影像表现、通气及弥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ILD。据是否有外科活检的结果,有2种确诊标准。

(一)确诊标准一

1.外科活检显示组织常型间质性肺炎的改变。

2.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排除其他已知的可起ILD的疾病,如药物中毒、职业环境性接触和结缔组织病等;②功能检查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功能下降;③常规X线胸或HRCT显示双下胸膜下分布为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可伴有少量磨玻璃样阴影。

(二)确诊标准二

无外科活检时,需要符下列所有4条要指标和3条以上的次要指标。

1.要指标①除外已知原因的IL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结缔组织病等;②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活量(VC)减少,而FEV1/FVC正常或增加]和(或)体交换障碍[静态/运动时P(A-a)O2增加或DLco降低];③胸部HRCT表现为双下胸膜下分布为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样阴影;④纤维气管活检(TBLB)或气管灌洗液(BALF)检查不支持其他疾病的诊断。

2.次要诊断条件①年龄>50岁;②隐匿起病或无明确原因的进呼吸困难;③病程≥3个月;④双听诊可闻及吸性Velcro啰音

鉴别诊断

尚需鉴的情况包括:屑性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气管的间质性疾病,无法分类或非特异性慢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阻塞性细气管炎伴机化肺炎过敏肺炎嗜酸细胞性肿。

治疗

西医疗法

图片

在IPF激素治疗仍有争议。但是由于缺少肯定的或特异性的治疗,在活动性IPF、甚至不能确定活动性但无激素者,激素仍被许多作者所推荐。泼尼松1.0~1.5mg/(kg·d)治疗2~3周,若能耐受,量持续3个月,再逐步减至0.25g/(kg·d),继续6个月,以后缓慢减至维持量。激素反应不佳或有忌时则加用或改用环磷酰胺。对激素治疗大约有1/5~1/4病人有客观指标改善,半数病人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泼尼松亦可与硫唑嘌呤用于单一激素反应不佳者。IPF可能是移植最好适应之一,尚在深入研究中。

在急性病例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泼尼松0.5-1mg/kg·d,分3次服用,1-2个月,待观和客观指标(X线和功能)达最佳水平,不断继续好转时,逐渐减量至25mg/d,晨15mg,下午10mg,维持2个月,再减至20mg/d,分两次服用2-3个月。20mg/d后每次减量2-5mg。最后维持量为5-7.5mg/d,空一次服用,疗程不少于1年。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并发结核,应及时诊治。

老年病人,发绀杵状指、低氧血症,胸示广泛纤维化,蜂窝者,只对症治疗,吸氧,不宜用糖皮质激素。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接受者,可应用免疫抑制如小硫唑嘌呤

继发感染常是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因素,故预防和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

临床常用药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其他等效量的糖皮质激素,每天0.5mg/kg(理想体重,以下同),服4周;然后每天0.25mg/kg,服8周;继之减量至每天0.125mg/kg或0.25mg/kg隔天1次服。

2,环磷酰胺每天2mg/kg给药。量可为25-50mg/d服,第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150mg/d。

3,,硫唑嘌呤每天2-3mg/kg给药。量为25-50mg/d,之后每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15Omg/d。

4,其他治疗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r-干扰素和吡非尼酮(pirfenidone,TNF-a抑制)、秋水仙碱、青霉胺等。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辨证分型治疗

(1)肺燥津伤

治法:滋阴清热,润生津

方药麦门冬汤清燥汤加减。

麦冬党参桑叶石膏阿胶胡麻仁杏仁半夏川贝母甘草

桑叶配生石膏清泄热;麦冬阿胶胡麻仁滋阴生津止渴;党参甘草补益;杷半夏杏仁川贝母化痰止咳。

热甚者加沙参花粉、元参以润燥生津盛,呛咳频作加芦根竹叶以清热;午后潮热者加银柴胡皮、白薇以退虚热中带可加白芨白茅凉血

(2)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宁止嗽。

方药紫菀加减。

紫菀阿胶党参、服苓、甘草川贝母桔梗知母柴胡五味子百合麦冬

紫菀阿胶养阴润止咳;党参、服苓、甘草培土生金滋化源;川贝母桔梗宣肺柴胡知母疏肝清热而降虚火五味子而止唾沫;百合麦冬生津,宁

中带皮、茅凉血心烦加元参、生地交通除烦;咳吐如脓者加冬瓜子、芦根以清热排脓;咳甚加桑白皮皮清止嗽。

(3)阴两虚治法:补益化痰养阴。

方药升陷汤加减。

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党参麦冬五味子紫菀百部浙贝母浮石

中用生黄芪党参补益柴胡升麻桔梗下陷大气以治促;知母麦冬五味子养阴润止咳;紫菀百部浙贝母浮石化痰止咳除浊唾。

虚热者加桑白皮皮清热止咳;口干沙参花粉生津粘稠加生苡仁、冬瓜健脾化痰;极易外感白术防风以固表实卫。(4)中虚冷

治法:温气化饮止咳。

方药甘草干姜汤加味

炙甘草干姜、服苓、半夏细辛五味子

甘草补脾,取甘守津回之意;干姜化饮,使能化津。服苓健脾湿五味子止咳:半夏细辛燥湿化饮。

如兼表寒桂枝、苏尿频遗尿脂、益智仁固缩尿;喘息明显加钟乳石、胡肉纳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属中医肺痿范畴,总属肺虚,故发病缓,病程长,治疗应以扶正,重视调补脾之本。又因其病机以津枯肺燥,故在治疗过程中应时时注意保护津液,无论热,均不宜妄用热、苦、滋腻之品,以免苦伤阴凉败,滋腻太过碍。病至晚期,发生病及衰竭征象时,可参阅有疾病的中西医结治疗。

磁药叠加调免疫通过辨证论治理论,不是单一的中医中药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症状差异,因人而宜,因而异的选取不同穴位,制定不同治疗案,要通过针灸、拔罐、熏蒸、中药贴等多种手法相结治疗。 

中西医结治疗

治疗特发性纤维化,4S清平喘疗法是国际哮喘联盟、亚中国际哮喘联盟及国际科研究院科研专家过30 多 年临床研究总结的一套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体系,是首个以中西医结治疗哮喘达到临床治愈4s清平喘疗法的科案,也是成功转化利用诺贝尔医奖——BA细胞免疫治疗成果DC细胞治疗呼吸疾病的综案。该体系实现了哮喘、气管炎、病、气管扩张等多种呼吸疾病的快速临床缓解、深层次临床治愈、危重患者久不复发的治疗效果。由于其安全、科、系统,在国际呼吸会议和亚洲呼吸术会议上被多呼吸专家联推荐为治疗哮喘、气管扩张、气管炎的新型疗法。

资料

中药:

(1)百合汤:百合30g,水服,每日一次,适用于虚热患者。

(2)紫河车1具,干研末。每次服3g,每日1次,适用于虚寒患者。

(3)止咳化矽糖浆:党参沙参百合白芨夜交藤草、金钱草合欢皮、石苇、甘草制糖浆,每日服50ml,并配抗矽14h 治疗,4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矽肺所致的弥漫性纤维化者。

(4)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入500ml液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针灸

1.体针咳嗽气喘者可选用俞、气海俞、足三里、太渊、定喘等进针5分~1留针5~10分钟。

2.贴疗法用细辛甘遂各15g,白芥子30g,共研细末,生姜汁调成糊,于直径3cm的油纸上,贴于双侧俞穴,外用布覆盖。

3.取疗法取气管上腺、前列腺。双同时取,贴上王不留籽,每5天更换一次。

推拿按摩

膻中俞穴各50~100次。、肋部捏脊按摩为5和50次。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共3疗程。

西医治疗

IPF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疾病,治疗原则要在于积极控制炎并使之逆转,进而防止发展为不可逆的纤维化,但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其次为免疫抑制等。

1.皮质激素慢性型常规起始量为强的松30~40mg/日,分3~4次服用。待病情稳定,X线阴影不再吸收可逐渐减量,约持续4~6周后每次减5mg,待减至20mg/日,每次减2.5mg,如患者感病情不稳定,减量更应缓慢,甚至每次仅减1mg。维持量不小于10mg/日,疗程不应少于1年。如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应再重新加大量控制病情,仍然有效。如病情需要,可终身服用。治疗始后绝大多数病人于短期临床症状好转或明显好转,而部X线阴影变化不明显。如为急性型或已发展到严重缺氧阶段则激素应自大始,以便迅速扭转病情。强的松60~80mg/日,分3~4次应用。如病情凶险始即用冲击疗法,静注射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日,持续3~5天,病情稳走即改为服,最后据个体差异找出最佳维持量,避免复发。

2.免疫抑制 皮质激素疗效不理想时,可改用免疫抑制或联用药,但效果待定。

(1)硫唑嘌呤:为首选药物,量为100mg/日,每日一次服,副作用小。

(2)环磷酰胺量为100mg/日,服。效果不及硫唑嘌呤。其副作用力骨髓抑制等,故应严密观察。

(3)雷公藤多甙:具有确切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与激素或免疫抑制应用可减少上述两药的量并增加疗效,量为10~20mg,每日3次,服。

3.对症治疗 如出现继发感染时应据细菌类型选择抗菌素;低氧血症可给予低流量氧吸入

其他治疗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从炎演变为蜂窝纤维化的各期病理变化可以相互重叠,因此不论确诊时为早期还是晚期,都应立即进治疗,使新出现的炎吸收好转,部分纤维化亦可得以改善并可阻止其发展。早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法。而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润燥养阴、活化瘀、软坚消痰、培补脾等治疗原则,亦有不可低估的防治作用。

预防

1、由于本病的病程缓慢医务人员应认真检查明确诊断

2、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积极配治疗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冬季应注意保暖

4、注意调饮食增加养;吸烟者必须戒烟

5、指导病人和家属应减少氧耗量的活动与正确的休养法。

6、增强体质,避免各种起IPF或急性加重的诱因法:

①鼓励病人进适当身体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如用冷水洗脸,以提高呼吸道抗感染能力。

②避免吸入刺激性体,劝告吸烟的病人戒烟。

③少去人群拥挤的地,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④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⑤指导病人理安排膳食,加强养,达到改善体质的的。

7、注意避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8、避免接触IPF病因已明确的环境、药物及异物等。

9、若有咳嗽加剧、液增多和变黄、呼吸困难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

预后

IPF为持续发展的疾病,预后不佳,其病程长短依赖于病情发展的快慢,急性型最短2周死亡。最长的慢性型可长达15年。多数死于呼吸衰竭,只有少数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长期缓解。

继发性间质纤维化由全身性疾病起者其发展速度、预后和原发疾病密切相。由外因起者,除去致病因素后间质纤维化可停止发展,预后较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荆根

下一篇 黄荆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